文艺时代(精校)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958

  “很喜欢《香火》中对叙事节奏的拿捏,虽然片段式的情节构架显得非常刻意,但对一位新人来说,他无疑交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
  “在这个沸腾的年代,慈悲的佛祖大概和众生一样疲于奔命。”
  “《制服》在影像的控制上达到了一定水准,并于不经意间显现出独特的个人气质,它简约到每一秒钟都在回避夸张的戏剧性。但很可惜,导演的功力尚不足以支撑在这个简单的框架下想表达的复杂情绪。”
  ……
  许是到了电影节尾声,绝大部分有话题的作品已经放映完毕,《综艺》和《银幕》用了很夸张的版面来报道这两部片子。
  媒体对新人新作还是挺包容的,多为赞誉之声,即便不客气,也是比较客观地指出不足,并非冷嘲热讽。
  所以第二天,宁浩算体验到了一把小成名的感受。
  他刚从房间下来,在大厅里就被国内的各路记者团团围住,死乞白赖地想挖出点猛料。没办法,写稿的也辛苦啊,此次华语片堪称全军覆没,只有《香火》在评价上捞回了点面子。
  “你的处女作如此受欢迎,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真不知道说什么,我从昨天到现在,一直感觉像做梦一样。”
  “那你的下部电影有计划么?”
  “呵呵,我还没想那么远。”
  “如果你获奖了,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
  他略蒙,反问道:“平行单元还有奖呢?”
  “当然有了,还有自己的评审团呢。”某位女记者为其扫盲。
  “呃,那等我真拿到奖再说。”
  宁浩打了个哈哈,小心地冲出人群,刁亦男则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慢慢悠悠地跟在后面。记者们对他没兴趣,立马又到处逮褚青,但那货久经战阵,早特么从偏门跑了。
  啧!
  包括那几个欧洲小片商在内的所有人,全恨不得掐死丫的。
  而与此同时,距酒店半条街远的地方,程颖正跟褚青汇报情况:“MK2说晚上有个小型酒会,想邀请我们过去。”
  “小型酒会,有多小啊?”他觉着搞笑。
  “装傻是吧,就是请吃饭呗。”程大小姐白了他一眼。
  “他们说几点?”
  “七点。”
  那货琢磨琢磨,问:“你说咱们几点去?”
  “呃,八点?”
  “就一个小时?太厚道了。”
  “那就九点!”
  姑娘特懂他的意思,不过也提醒道:“俩小时就够了啊,别玩脱了。”
  “嗯,我知道。”
  其实这有点屌丝心态,你摆了我一道,我也得恶心恶心你,虽然最后还得跟你合作。
  就像当初李连杰去好莱坞闯荡时,第一部片叫《致命武器4》,在意向已经敲定的情况下,他还足足等了美国制片人两个小时,就为了一个出场七分钟的反派配角。
  结果片子上映,观众评分一出来:梅尔吉·布森——8.1,Jet
Li——7.9.
  第二个礼拜,就有公司为他量身打造剧本,负责此项目的还是那个制片人。这回李连杰让他等了俩小时,那美国佬还特么笑呵呵的。
  观众喜欢,你就得装孙子,在任何行业里,一切凭数据说话。
  其实提起来特悲哀,因为自己实力不行,软硬件都被人家碾压,才得靠这种幼稚的方式赚回点脸面。
  ……
  晚九点,褚青和程颖准时赴约。
  MK2亦不敢逼得太紧,免得丫破罐破摔,把片子全砸手里。所以杜特龙那货没半点不满,反倒愈发像个法国老绅士,跟他亲热地抱了抱。
  这个不奇怪,稍微意外的是,皮埃尔·里斯安也在场作陪。可他随后想想,好吧,应该是和事佬。
  果然,就见这老头先开口道:“褚,虽然那两部电影都很有特色,但非常可惜你这次没带自己的作品来。”
  “您总得让我休息一下啊。不过我最近倒接了两部片子,等这边事情忙完,差不多也该开拍了。”
  他对这老头的印象很好,言语间比较尊敬,道:“不瞒您说,拍完《盲井》之后,我觉得自己的状态非常不妙,在家休养了好长时间。”
  “Oh!那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老头忙问道。
  “呃,还可以吧,应该没什么事儿。”
  “那就好,都是该死的体验派!”里斯安笑道。
  “没错,都是该死的体验派!”他也笑着应和。
  “那我们为了该死的体验派,Santé!”杜特龙逮住时机,举起了酒杯。
  “Santé!”
  褚青的法语发音还像模像样的,起码能唬住A1级水准。
  接着,双方装作和谐的样子又闲聊几句,杜特龙便取出了一份初始合同递给程颖。到此,气氛忽然安静下来,程大小姐细细检查,另外三人则默契地切着大蜗牛。
  MK2的胃口不小,想打包那四部电影,而给出的待遇也不一样:
  《盲井》最为优厚,MK2负责全球代理权,并且知趣地降低了4%的佣金。
  《香火》也是全球代理,抽成与《今年夏天》持平,为12%.
  《无间道》则是法国区的发行权,条件一般,只是凑数。
  《制服》他们似乎不太看好,没谈代理,想直接买断。
  这四条一列,算挺有诚意了。
  褚青听完程颖的讲解,暗自思量一番:别看《盲井》他们只要了8%,但这片子的荣誉和市场前景在那儿摆着呢,怎么着都是赚。
  《无间道》就是个龟孙,早打发出去早舒心的那种。
  剩下两部嘛,《制服》他还想争取一下。
  说是争取,其实就是看程颖跟杜特龙叽里咕噜的互相掰扯。两人谈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总算又挖过来一条:《制服》的DVD分成。
  谈妥的那一刻,他觉着整个人都松了一块,自己投资就有这个毛病,担惊受怕的。当然,褚青还在心中谨记,以后得多认识一下别家的大片商,以免被堵得无路可走。
  ……
  敲定了意向,就没啥可留的了。
  杜特龙随便找了个借口独自闪人,皮埃尔·里斯安却没走,示意褚青再坐坐。
  “怎么着老爷子,您还有什么事儿?”他心情轻松了许多,随口拽了句京片子。
  程颖毫无压力,自动转换成法国俚语。
  “哈哈!”
  里斯安大笑,圆头圆脑地瞅着特吉祥,慢吞吞地喝了口酒,才道:“是这样,戛纳组委会想请你担任他们在中国的电影代表。”
  “……”
  这回程大小姐倒一怔,她没听过这个词,只好按字面翻译。
  “呃,这个电影代表是干吗的?”褚青也愣道。
  “简单说,这是一种资格,可以直接推荐电影给选片人,甚至组委会。”
  他靠在椅背上,看着这个给自己带来多次惊喜的年轻人,解释道:“你知道,我们在各大洲都有专门的选片人,以便收集那些优秀的电影。但每年全世界出产的影片太多了,以前排名第一的是北美,其次是欧洲。可近几年亚洲区的产业发展非常迅猛,选片人往往要从上千部作品中挑出几十部最有价值的,这个工作量太过庞大。所以我们在那些产业大国中,还设置了一位电影代表作为帮手。”
  “那以前中国没有么?”褚青整理了下思路,不解道。
  “呵呵,你觉得应该有么?”
  里斯安反问了句,又笑道:“我们分析了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电影产出比率,发现速度增长得令人恐惧。其实直接一点,这是个政策至上的国家,既然你们准备扶持电影产业,那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以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数量,会呈现一种井喷式的爆发。”
  他点点头,表示明白,继续问道:“你们为什么找我?”
  “我们对电影代表的选择,原则上不包括片商、制片人、导演和演员,因为会涉及私利。我们往往会找一些,比如学院教授,资深影评人,影展策划等等来担任。我们开始的目标是张献民教授,但后来觉得你更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