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958

  “哎,其实你这个挺有意思。”
  虽然他叙述得有点含糊,陈道明却秒懂,道:“譬如说我,我们那会儿学的都是最传统的苏联体系,之后就进入一段很混乱的时期,有的支持苏联,有的支持德国,还有的要把梅兰芳加进课程,闹了好久才安静。到了现在,学生听得都是杂糅版的苏联体系,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就像你讲的,他们学的东西更好看,观众更爱看。”
  “那您觉着,哪种要好一些?”他问道。
  “无所谓优劣,别人的东西能有市场,那就是对的;我坚持我的美好,也不错。”对方笑道。
  “……”
  褚青捧着只杯子,默默喝着廉价的饭后茶,不吭一声。
  所谓正统的斯氏体系,他从书中读过一些,基本原则就是人物至上,老一辈的演员多数是这个套路,浓郁鲜艳,棱角分明。
  但他欣赏的好演员,是梁家辉那类的,从冷到暖,分毫之间,几乎感受不到突兀变化,皆有自然的过渡填充。
  而陈道明又不一样,在角色身上极容易显出强烈的自我感,套用一句坊间评价:陈道明演什么都是自己。
  好吧,褚青还比较赞同,所以对他所说的美好,呃,着实不太感冒。
  这边沉默,那边倒来了兴致,可能好久没人陪着聊这些事情,陈道明难得开启了话痨模式:“你现在,神态、语调、技巧、心境、气度都不错,差就差在形体上。”
  “形体?”
  他一怔,道:“那个,我觉得还行吧。”
  对方摆摆手,道:“形体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走路,你看你傻强那个动作,不管什么时候,毫无区别。”
  话落,陈道明起身,就站在餐桌一侧,往客厅那条窄窄的小走廊,抬脚前行,举步生姿,同时嘴里道:“雀跃要轻快!”
  “思考要凝重!”
  “怯意要谨慎!”
  “受辱要悻然!”
  ……
  短短的数米通道,他来回走了两遍,居然展现了六种变化,每一种的神气都不尽相同,偏偏又恰如其分。
  这还没完,他站定,掸了掸轻衫,转头问道:“溥仪是谁?”
  “末,末代皇帝。”
  褚青彻底跟不上节奏,支吾道。
  “他半辈子都要冲出这座紫禁城,所以他应该是这样。”
  紧接着,就见陈道明急匆匆快走,近乎小跑似的到了客厅,转身又问:
  “方鸿渐是谁?”
  “呃,《围城》?”
  “留洋的知识分子,他应该是这样。”
  画风一转,陈道明把手斜插在裤子口袋里,扬着下巴,慢悠悠地摇摆踱步。
  “老马,外雅内俗,实则庸人。”
  他双手叉开,肩膀微微缩并,腆着肚子,瞬间就是一个玩乐老痞。
  “八贤王,宋代以文华贵重。”
  下一秒,他又背直腰挺,两只手交拢在前,似云袖端月,贵气蕴藉,缓步而行。
  “聂明宇,寒冬入世,封闭黑暗,所以要做猫步。”
  随即,他将手伸出,又往两侧肋间一收,似抄着那件风衣,轻脚嗫声,若黑猫踏路。
  “还有我刚接的一部戏,朱由校,颓唐如玉山将崩。”
  只见陈道明的身子,即刻变得哀然欲倒,如醉酒揽月一般,那数步风姿,竟颇具女态的阴柔之美。
  “……”
  褚青已经彻底傻掉了,半张着嘴,一个字都吐不出。
  虽然他研究过一些角色的步法,像《安阳婴儿》里的大刚,但眼前这位,就像一座万丈山峦,轰地从天而降,分分钟把自己压得稀碎稀碎。
  从未想过,走路也能走得这般惊艳高张。
  “呵……”
  他忽然觉得自己特好笑,且浅薄无知。
  角色的台词、服装、化妆、道具、表情这些东西,都有导演的因素在里边,而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下的步子,却完全需要演员补白。
  正是对这些空白地带的自我填补,才能真正体现出演员的用心和功力。
  陈道明正确,梁家辉好看,两人都是千面。
  啪啪啪啪啪啪啪!
  陈道明那几分钟的信手拈来,却令褚青妥妥肿脸,他之前确实忽视了最基本的形体特征,一味追求所谓的内心戏和个性张力,只能越走越偏。
  但这货又非常幸运,因为从出道至今,每个节坎都有名师教导。
  李明启,带他推开那扇美妙的世界大门。
  姜文,告诉他做演员要保持一颗怦怦跳动的心脏。
  现在是陈道明,切实教会了他,到底什么叫一位演员的自我修养。
  ……
  转眼,九月过半。
  正当一切都安安稳稳的当口,总局又闲不住了,呼啦啦同时颁布了三个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
  此三个规定,都将于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其实呢,就是01年颁布的《电影管理条例》太过傻逼,搞得自己拉的屎,自己都特么没法擦,只得另行挖了道茅坑。
  上任留下的操蛋遗产,这任负责洗地,也是心塞。
  而对《无间道3》来说,就是早早知道了政策要放宽,才敢提前谋划,甚至把档期都定在了年底前。
  当然,对整个的国内电影体制和市场来讲,意味着真正的繁华盛世,即将来临。
第三百六十六章
群戏
  老蒋,不喝酒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而且自己随身带着一只杯子……那么多人演过老蒋,唯有陈道明表现出了这个习惯。
  或许拜他的阅读量和文化层面所赐,陈道明估计是国内演员中,对人物琢磨得最深刻、最全面的一位。
  他告诉褚青,演员下场时,就是出镜这几步道,是极能体现功力的。无论编剧、导演还是观众,只要你不爬着出去,压根没人看你。
  但以表演来说,你的戏还没完成,所以决不能随随便便地就走下去,一定得贴合人物当时的情绪。
  道理呢,褚青都懂,可被人家一讲,才猛然觉着:哎呀,我好像是走偏了,顾着追求视觉效果,研究如何演得好看,却忽略了别的学问。
  而这脑子一通,他也便明白了,还有很多地方要补足,要学习。
  陈道明无疑是个非常好的老师,跟这位聊天,真是会上瘾的。此后一段时间,两人不拍戏的空闲,要么在酒店,要么在家里,泡杯破茶,一聊就多半天。
  他就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着对方的经验与心得,因为在此之前,完全没接触这个类型的演员。
  陈道明属于学院派中的学院派,再正统不过,他的某些论证,对拍完《盲井》后就处于停滞期的褚青大有启发。
  别的不说,单论走路,同样是演朱由校,陈道明就能演出“颓唐如玉山之将崩”的神气。他却不行,根本不懂什么叫玉山将崩,顶多拽个“摇摇晃晃”啥的。
  他也能演得很好看,但是肯定不像,不像一位皇帝。
  那怎么办?
  读书嘛,还是读史书,甚至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历史观,才能Hold住这个角色。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知识,想糅进自身并付诸于实际,还需要漫长的过渡阶段。
  ……
  “华仔,你要侧身一点点。”
  “志忠,你站在这里,不要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