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958

  就这样一点点的自我安慰,以维持那丝可怜的虚荣心,和不做事的理由。眼下,却在一串串的数据面前,瞬间被扯得粉碎。
  童刚也不似方才的态度,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同志们,情况很严峻啊!虽然现在国家一片大好,经济蓬勃,生活稳定,但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这块,仍然是一片荒土,需要我们去开拓。而且现在形势不同了,干什么都要与国际接轨,我们的眼光必须放长远,要有前瞻性,不能总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他还算是个挺有能力和魄力的领导,起码心里清楚,怎么做不会丢掉帽子,并且更迎合上意。
  “就拿加入WTO来说,对国家是好事,对电影产业却是个挑战。原本的进口分账片只有10部,现在不得不开放市场,增加到20部。而且我敢断言,这20部也不是极限,以后还会扩大配额。所以同志们啊,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好莱坞不只是在国门外狼嚎,已经真正闯进国门了。”
  童刚语重心长地讲完,又问那年轻人:“小刘,后面还有吗?”
  “呃,还有一点。”
  “那继续念!”
  “2002-2003年,中国电影对国际市场的拓展比较良好,如《寻枪》《和你在一起》《英雄》等影片,都通过不同方式推向了国际市场。《寻枪》的海外发行权被150万美元买断,《和你在一起》也能保证成本回收,《英雄》更是罕见地进入美国院线大规模发行。”
  “当然,对大多数中国电影来说,所谓走出去,只是参加更多的电影节。但有一个例外,就是《今年夏天》,作为一部小成本文艺片,它却实现了在欧洲主流国家公映的奇迹。影片的回报也相当丰厚,具体数字尚未得知,可保守估计,肯定超过了《寻枪》。而今年,又有一部《盲井》在欧洲引起轰动,可以想象,它的上映规模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话音方落,一人皱了皱眉,问:“《寻枪》的成本好像是700万?”
  “嗯,700万出头。”旁人应道。
  “《今年夏天》是多少?”
  “据说,好像不到100万。”
  “……”
  安静,比刚才更漫长的安静,只有那年轻人读完了全文,自顾自地坐下。
  过了半晌,童刚终于开口,道:“好了,大家都说说吧,畅所欲言,有什么想法尽管提。”
第三百六十八章
电影大史记(2)
  纵然一把手发话,叫大家畅所欲言,可等了半晌谁也没吭声。
  明摆着呢!你肚子里早有路数了,还装出一副纳谏如流的态度,这么调戏我们有意思吗?
  不过,领导作态,必须有人捧,决不能砸地上。吴克就特及时地咳了两声,开口道:“那我就先说说。”
  只见他身子前倾,让富余的肚子肉避开桌面,道:“我觉得呢,发展电影产业,提升国内需求和国际影响力,简单说就是两手抓,一手抓票房,一手抓奖项。”
  “在市场化方面,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很到位了,包括推行标准院线,放宽拍摄与发行资质,降低审查准入条件等等。这些都是大家的功劳,即便我们现在看不到成绩,但大方向肯定是对的,只要我们努力朝前走,一定会等到开花结果。”
  “那再往具体讲,这个票房要靠谁呢?《英雄》我们都看到了,2亿多的纪录。还有冯小刚的《手机》,陈凯歌正在筹备的那部《无极》,很有可能超过《英雄》的票房。所以我认为,目前占据主流电影地位的,这里指艺术与商业两方面,仍然是第五代以及冯小刚这个层段的导演。而且这种情况在几年内都不会改变,直到市场形成了一个较成熟的模式,观众的消费习惯也被培养起来之后,才会踊跃出大量的新人导演,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吴克喝了口水,缓缓气,继续道:“那么第二点,如何保证?我觉得要以第六代为主,因为第五代在艺术上已经过了他们的巅峰期。第六代虽然定位模糊,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有独特的个人才华,丰富的国际制作经验,以及国际电影节的参与经历。这些对我们,对整个电影产业也是很宝贵的。确实,有些人的作品太过灰暗,充满色情暴力,甚至违背主流价值观,但凡事能改正嘛,国家有需,人皆可用。”
  他环顾四周,吐出最后一句:“所以我提议,召回第六代!”
  “……”
  话到这份上,大家都门儿清了。这不仅是吴克的意思,更是童刚的意思。因此,他们在片刻的沉默后,纷纷表明了态度:
  “赞成!”
  “赞成!”
  “赞成!”
  “老吴讲的有道理!”
  几乎眨眼之间,基调已定,和谐一统。
  除了有位很谨慎的哥们,比较担忧地提了嘴:“我倒觉得他们太过个性,不好掌控。”
  “哎,这个问题不用担心。”
  童刚却不在意,笑道:“以后我们不用管,市场会管,他们不听话,市场会让他们听话。”
  吴克不禁点点头,又补充道:“这件事可大可小,我觉得还需要几个联络人,负责居中协调。”
  “那你的意见呢?”童刚问道。
  “王小帅?”他提了个人选。
  对方品了品,摇头道:“分量不够。”
  “贾樟柯?”
  “结怨太多。”
  “张献民?”
  “嗯,算一个。”对方没否定。
  “还有,再找一个。”
  ……
  “青仔,你对入围金马奖有什么想法?”
  “青仔,有信心拿到第二座影帝吗?”
  “青仔,如果《盲井》失利,你会认为金马奖的评审水准不及柏林吗?”
  从楼下的便利店到公寓楼口,仅仅二十米远,褚青居然被堵了七八分钟。足足十几位记者把他团团围住,话筒和录音笔都快戳到他嘴巴里。
  拜托!我就出来买包烟而已啊!
  天气本就不凉快,丫被挤得一脑袋汗,心中烦怒,面上又不能显露,只得边费劲的挪步,边摆手道:“不好意思,我还没收到具体消息。”
  “我先不回答了吧,等我确定之后再说。”
  “哎,麻烦你们让让,我到家了,谢谢!”
  好容易闪进了公寓,他赶紧按下电梯钮,噌噌上楼。
  那些记者隔在外面,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也是无奈。谁叫这货最不爱接受采访啊?想爆点料就跟便秘似的,得一条条往出抠。
  话说10月30日,第40届金马奖公布了入围名单。
  《无间道》不负众望,刷下了12项提名,遥遥领先。《PTU》以11项居次,师徒档蔡明亮和李康生执导的《不散》《不见》以5项和4项,分列4、5名。
  《盲井》则提名了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新人、最佳改编剧本四个奖项,同列第五。
  除此之外,褚青还凭借傻强提名了最佳男配角。
  今年金马奖的行情明显衰落,报名的剧情长片仅有二十部左右,远低于去年的四十八部。而且多为港片,台湾电影只有三部,大陆方面由于政策没放开,之前嚷嚷着来参加的《我和爸爸》《小城之春》,最后通通歇菜。
  当然,媒体感兴趣的可不是这些,他们最想扒的有两点:
  第一是影帝之争,分别是《无间道》的梁朝伟、刘德华,《妖夜回廊》的吴彦祖,《PTU》的任达华,《盲井》的褚青。
  如果没有后边那货呢,结果就比较清晰,吴彦祖、任达华纯属陪跑,保准是华仔和伟仔角逐,而伟仔的几率还要大一些。
  甚至说,哪怕他的片子不是《盲井》,随便换成另一部较优秀的电影,众人都不会如此纠结。
  你想啊,人家靠这片子摘下了柏林首位华人影帝,现在回到华语圈,却拿不到任何荣誉,也不怕被喷死!
  更何况,他在片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完完全全地爆种,并非徒有虚名。
  所以呢,这就有太多变数了,无论组委会,媒体,还是影迷,心情都一个字:愁啊!
  至于第二,即是本届金马奖的评审团制度。
  目前亮相的有八位:王童(台湾导演)、鸿鸿(编导)、李烈(演员)、陈博文(剪辑)、梁良(影评人)、卢非易(学者)、骆以军(作家)、曾江(香港演员)。
  而组委会不知抽什么风,今年非要搞点新花样,又在决选阶段引入了三位海外评审:珍·琵琳(英国动画导演)、莫妮卡·楚特(德国纪录片导演),以及晖峻创三(日本东京影展选片人)。
  这就奇葩了,因为每个奖项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群众基础,金马奖就是面向所有华语片,金像奖就是香港电影,都很排外。
  组委会如此一搞,自然惹得一票人不满。但他们更心塞,不改革被骂,改革仍然被骂,那还是变一变的好,不能烂死在锅里。
  其实呢,别提金马,就连坚持本土化二十年的金像奖,到2014年的时候也撑不住了,同样引进了海外评审。
  无非,形势不同而已。
  ……
  褚青摆脱了记者之后,便松了一口气,颠颠爬上楼。
  他当然不会不晓得消息,只是托辞罢了。那种问题怎么答啊,说什么都得罪人,并且次日爆头条:
  “《青仔被问获奖面露神秘微笑
已然成竹在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