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958


第三百六十七章
电影大史记(1)
  10月1日,《无间道2》公映。
  以刘伟强为首,率吴镇宇、刘嘉玲等一干主创亮相大戏院,再加上好友亲故,足有二十几位明星聚集。而全港过半数的媒体也都跑来捧场,闪光灯照个不停,出来一位就尖叫声一片,气势堪比颁奖礼。
  明星亲善,记者嗨皮,影迷亢奋,各取所需,一切为了票房。
  褚青躲在边边角角,没让任何人逮住采访或索要签名,非常安全地进入影厅。他挨着黄秋生,两人坐在第二排,小声私聊。
  过不多时,就见荧幕亮起,放映马上开始。
  影评人看架构,观众看热闹,演员看表演,老板看成绩,而对褚青来说,最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吴镇宇。
  倪永孝这个角色,算镇宇哥的最后一次巅峰,再无这般的惊艳四座。
  其实他的招牌演技,是夸张的形体和神经质的眼神,但在《无间道2》里,完全被那股不动声色的内敛所代替。木讷、斯文,甚至有些呆板,连扶眼镜的手势都像八十年代的乡村教师,五指并拢,竖着往上一推。
  就是这个形象,他却硬生生演出了一种史诗感。
  “爸爸常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想不到今天……”
  镇宇哥把烟插在米饭里,拿杯子轻轻一碰,随即起身,双手握杯,酒洒连连。那票马仔跟着站起,洒下一半,饮下一半。
  他全程带着节奏,低头,右手斜斜伸出,手中空杯,空杯下是隐蔽的脸,似条蝮蛇在蜷舔伤口。
  紧接着,那十几号人随他的动作,纷纷低头,右手高举。
  画面在此变淡,镜头忽然拉到远景,隔着小街,大排档里灯光昏暗,压抑逼仄。忧伤的钢琴曲响起,在每个人身上缓缓流淌,又定格于中间的吴镇宇,仿若天堂离去。
  “嘶!”
  褚青看得直抽凉气。妈蛋的,自己都想跑到里面混只杯子跟着一举,那装逼感太到位了!
  “怎么样?”
  旁边的黄秋生扭头问道,他跟吴镇宇相交多年,但无疑也被震尿了。
  “不用说,影帝预定。”青仔由衷道。
  “你太谦虚了吧,宝哥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对方笑道。
  “……”
  褚青撇撇嘴,未作回答。
  自己的水准自己知道,《忘不了》虽然很棒,可自认为没啥突破,演起来没劲头。最大的优势就是平实、舒服,若从视觉效果上看,那远不及镇宇哥。
  这就见仁见智了,不分高下,全凭评审口味。
  很快,近两小时的电影放完,媒体见面会刚开始,记者就跟疯了一样,火力齐齐对准了男主角。
  先是祝贺,然后客套,互相扯皮几句,最后露出了真面目:
  “你觉得自己有希望拿到金像奖么?”
  “拿奖自然都想了,我感觉这次还不错,结果嘛,听天由命了!”
  吴镇宇竭力表现出一丝谦恭,脸上的那份骄傲却掩饰不住,近乎孩子般的雀跃。
  记者也没泼冷水,毕竟他的演技有目共睹,足以成为影帝的头号竞争者。不过提及金像奖,他们忽又想起了另一位咖,顿时满场找人,打算来个双飞。
  褚青早特么没影了。
  ……
  港媒对《无间道2》还是很包容的,能较客观的评价它的优点与不足。其中,着重夸奖了庄文强的创造力,认为上半部分的构架竟有了些《教父》的质感。
  后半部分就很可惜,彻底沦为俗套的港式情仇片。
  至于演员的表演,吴镇宇自然最受瞩目,刘嘉玲中规中矩,褚青、黄秋生、曾志伟无甚亮点,余文乐、陈冠希有所失望,反倒是廖启智和张耀扬这俩小配角,惹得一片叫好。
  影评人如此态度,算仁至义尽了,观众却不领情,他们就认准一点,不好看!直接呈现的结果,便是《无间道2》那苦逼的票房。
  话说这片子开头很猛,首映成绩为350万,不仅超过了第一部的260万,还打破香港史上10月份首映票房纪录,不禁令寰亚信心满满。
  可随后就傻缺了,一周下来再看,仅仅刷下了1500万,而第一部是1900万。
  第二周更扑,才有几百万入账。照这个势头,就算死皮赖脸地让它挺上一个月不下档,最终能过2500万,那便谢天谢地了。
  先不管这边,单说《无间道3》。
  从9月2日到10月14日,只用了一个月出头,这片子就宣告杀青。寰亚亦不含糊,立即召集人手,全心投入到后期制作中,力求能在12月份上档。
  同时跟大陆那边联系,双方不断碰头,以便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不怕动静小,就怕气势不够,石破天惊的那种最好。
  刘伟强他们也总算松了口气,没办法,这戏拍得太憋屈。
  既然结束,那该散的就散,没人惋惜,江湖再见。陈道明打点行装,连杀青宴都没参与,便自行回家。
  只有褚青去送,两人在机场又聊了聊。
  陈道明真的很喜欢这个后辈,十分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他送给对方的最后一句话是:
  “干这行最美好的状态,就是若即若离。”
  ……
  北京,东四某胡同。
  在那条明清老巷子里,有一处幽深院落,低屋飞梁,八字门厅。正值深秋,庭院树木枯黄,假山斑嶙,显得有些萧条。
  而从假山往右,拐过一段走廊,便能看见一间大屋,那是会议室。原本在左面的月亮门里,但新掌门上任,就不声不响地搬了地方。
  此时是下午三点,会议室已坐满了人,十二张椅子环形聚拢,围着当中的红漆桌子,吴克居于上首左边,主位留空。
  没等多时,就见一个圆面大耳的男人踱步进屋,其实他脸也不算很圆,但是肉多,看着就特没棱角。而且他的耳垂很肥,据说这类人多是福源深厚。
  “童局!”
  “童局!”
  众人连忙起身招呼,态度恭谨。
  “哎,坐坐!”
  童刚手掌往下压,自己先一屁股坐下,笑道:“10月份天还这么热,大家赶过来辛苦了。”
  众人皆称不敢。
  他左右瞧了一圈,又道:“今天开会,主要是下面报上来一份内参,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就一起研究研究。何况2003年过了大半,我们也该总结总结,变动变动,改革嘛,就是得有动作,纹丝不动怎么叫改革,对吧?”
  他说完,转向对面的一个年轻人,道:“小刘,你给大家念念。”
  “好!”
  那年轻人应了声,拿着份文件站起来,快速且清楚地念道:“《2002-2003
国内电影产业形势分析》。”
  “哎,等会!”
  刚起个头,童刚就挥手打断,道:“那个太长,你就挑些重点的。”
  “呃,好!”
  年轻人被搞得一愣,只得自己先扫了扫,才拣了几段干货读给那帮老爷听。
  “2002年,美国电影总票房为95亿美金,增长13%,年发行影片467部,平均票房2120万美金。2002年,中国年发行电影359部,票房平均收入为250万,总收入为9亿人民币,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且不足韩国的四分之一。”
  “2003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像《法官妈妈》《首席执行官》,以及几部抗非典的重点主旋律影片,都票房惨淡。其他商业片也没达到理想的市场效果,如《天地英雄》,目前票房是2千多万,预计不会超过4千万。还有《紫蝴蝶》,只有300万。”
  “对了,《天地英雄》的投资是多少?”他身侧的一位哥们,忽然开口道。
  “我记着是七千多万。”另一位应道。
  “……”
  全场不由安静了两秒钟,而那年轻人瞄了几眼,见没人再插嘴,便接着道:“2003年,以武汉为例,购买了20部官方推荐片,亏损24万。院线只能靠20部左右的进口分账片、10部左右的中外合拍片支撑全年档期。以至于出现了20%的影片,占据80%票房的局面。可以说,《英雄》的高峰过后,根本没有足够的电影跟进,来借助这种力量培养观众的消费热情……”
  话说到这,开始还随随便便的众人,不禁都竖起耳朵细听。他们知道国产电影很烂,但确实没想到,居然会烂到这个程度。
  再不济,也是大国吧?
  再不济,也是13亿人吧?
  再不济,也刷了那么多奖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