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精校)第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958

  “就是,国内也有很多优秀的专家和电影人,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你经常往国外跑,可能认识有点不正确,就像出国热那会儿,常说的一句叫什么来着?”
  “国外的月亮都是圆的!”
  “啊,对对!”
  “请听我讲完……”
  褚青调整着呼吸,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思路清楚,道:“以欧洲三大展为首的竞赛类电影节,最少也经营了十多年,是上世纪艺术电影繁盛期的推动者和受益者。而到了今天,大家都面临着一种尴尬,好片太少。
  每年的三大展,看似风光,实则为了让一部好片来参赛,拼人情,拼条件,不知费了多少心思。那真的就一个字,抢!
  但最重要的,还是你本身对电影的态度。我就想问,像库斯图里卡、贾木许、戈达尔、奥利维拉、伍迪艾伦这些大师,他们凭什么会来北京?凭什么会把作品拿来北影节?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戛纳!
  为什么?因为戛纳的态度就是:电影,神圣!
  我曾经跟一个英国导演聊天,他说:我宁愿在一个尊敬电影的地方失败,也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成功。
  我不是说,大师的作品就一定是好片,但刨掉他们,每年还能剩多少值得一看的艺术电影?我们又能抢来多少?明星和商业是电影节的基础,大师和艺术是电影节的阶梯,没有阶梯,我们登不了天。”
  “你没有佳作参赛,就设置一个竞赛单元,评什么金长城奖,金颐和园奖,那只能降低自己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此外,我不知道能不能讲……”他看向陆伟。
  陆伟猜到了一些,特微妙地笑道:“你已经说到这个程度了,就继续吧。”
  “好!”
  他拿起杯子喝了口水,那丝冰凉顺着喉咙滑到腹中,似平息了几分燥热和悸动,道:“如果评奖,我们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绝对不足。奖项针对的多是那些艺术电影,但很多极为出色的作品,可能与我们的意识形态不符。像《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钢琴课》《大象》这些灰暗或黄暴的,像《不可撤销》《发条橘子》《耶稣受难记》这些争议极大,充满挑衅性的,甚至于……”
  他顿了顿,心情异常平静,道:“连《活着》《鬼子来了》《霸王别姬》这些作品,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评价。”
  “嘶!”
  有人快吓死了,这特么也是能提的?李局长更是神色一凛,便要开口制止,陆伟却给了个眼神,示意让他说。
  “恕我直言,如果竞赛评奖,我们的选片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我前阵子跟釜山影展主席金东虎聊天,他说韩国准备拍一部电影叫《熔炉》,讲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里的性暴力事件。如果这部片子申请参赛,我们能接受吗?”
  “102岁的奥利维拉拍完了《安杰丽卡的奇遇》,80岁的戈达尔拍完了《社会主义》,我们用什么去说服这两位大师来参赛?”
  “就算他们来了,并且拿到了大奖,那电影能在国内上映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年有20部的进口片配额,百分之九十九是好莱坞的商业大片,韩董……”
  全场的气氛冷如死境,一连四问,直指核心。除了陆伟等少数几位,大部分都有些慌,或者说,怕。
  因为他们都有一种感觉:丫真的拼命了!
  而韩三爷正皱着眉头听,没想到会躺枪,猛地抬眼,只见那家伙盯着自己,道:“请问一下,如果《大象》拿下北影节的最高奖,您会引进吗?”
  “呃……”
  他心思急转,道:“我还没看过这部电影,不好评价。”
  “呵……”
  褚青笑了笑,继续道:“没有关注度和影响力,来过一次的不想再来,没来的也会掂量掂量,只有那些到处参展,到处找渠道的小电影人会来竞赛,那我们评奖干什么?”
  “上影节办了13年,至今没突破这个难关。每年的金爵奖,要么颁给自己人,要么颁给毫无名气的外国电影,没有一位大师作品,没培养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锐电影人。我还是那句建议,不要再原样复制一份。”
  “……”
  安静,安静,安静。
  他这番话,大家确实听进去了,不仅听进去,还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只不过,有的变成了厌恶,有的变成了思考,有的变成了嘲笑,有的干脆无所谓。
  过了好半天,李局长忽笑道:“小褚啊,我们知道你的心意是好的,但表达方式要注意嘛!你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设置竞赛单元,那该怎么做?”
  “这又回到我上午讲的定位问题。”
  褚青左手拿着稿子,右手搭着讲台,三根手指冰凉,两根手指滚烫,道:“办电影节,就要发挥自身优势,那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我觉得我们有且只有一个优势……”
  “啪!”
  背后的大幕一闪,白底黑字的两个艺术体大字:市场!
第七百三十章
漫长的三日(5)
  “中国的市场潜力有多大,不用我多言,而我说的市场有两个:交易市场和明星市场。前者,在座的都是行家,引资、拉人、促成合作,比我强了不知多少倍。我只提醒一点,美国本土市场已经停滞,欧洲和日本已经饱和,对华扩张才是好莱坞的目标。他们会想尽办法扩充进口配额,现在是20部,以后可能是30部,甚至更多。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是合拍片。”
  “这个交易市场,估计有一多半的项目,都是中外合作项目。为什么?因为合拍片可以绕开配额限制,并享受与国产片同等待遇的票房分账,是他们打进国内院线的最好途径。但我们不能规避,因为我们更需要合拍片,华语电影想走出国门,增长技术,提升国际影响力,合拍片是近十年内的唯一出路。”
  “八十年代的中港交流,姑且叫合拍片1.0。2000年后的中港交流,叫合拍片2.0。现在,轮到中西方直接对垒,便是合拍片3.0时代。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让好莱坞遵照我们的规则玩;用不好,就得走中港的老路。人家随便找几个中国演员,拍几段中国场景,拉几笔中国投资,就能套上合拍片名头,堂而皇之地进来圈钱。”
  “所以说,恳请各位领导重视,一定把规则卡死,中国资金占多大的比例,中国班底占多大的戏量。符合条件的,你可以进来,不符合的,老老实实去抢那20个配额!”
  “……”
  韩三爷、总局、电影局、各大协会的代表相互对视,心中讶然,真的没想到,他能提到这一步。
  褚青喘了口气,接着道:“然后是明星市场,这其实是交易的延伸,大导演、大明星的亮相,从来不是为了抢风头,而是进行交易。或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或为了卖片,或购买剧本,寻找制片人等等。这又回归到电影节本身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好片带给全球观众,而且这个好片,还必须是新片。”
  “比如欧洲三大展,参加各个单元的影片都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全球首映或欧洲首映。连没有评奖环节的多伦多,每年500部左右的参展影片,绝大部分也都是新片。这是所有电影节或电影奖的基础,也是最吸引电影人和观众的地方。”
  “反观国内的电影节或奖项,不仅外国的好片稀少,单说华语作品,要么早就公映过,要么是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小成本。这样的活动,能办出影响力才怪了。”
  “再如去年的戛纳,昆汀·达伦蒂诺的《无耻混蛋》,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杜琪峰的《复仇》等等,都是首次亮相。那就特简单了,布拉德·彼特那些大腕为什么会去,不就因为这个吗?”
  “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很可惜,我们一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我们的影响力比不过戛纳,但市场优势是它的N倍。这就是我们的筹码,用筹码换他们的首映权,换那些大牌来参加活动。”
  “一来,可以提升北影节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二来,可以给好莱坞一个印象,北影节就是中国市场的门户,想拿配额,先到北京报到。三来,还能给外界信心,尤其那些赞助商的信心。”
  “哈!”
  大家忍不住笑场,太直白了。
  “说得好听,能不能请来还不一定。”正此时,牟司长忽然不咸不淡地扯了一句。
  褚青看了看他,笑道:“如果明年就是第一届北影节,那我们有七成把握,让《速度5》的全球首映拿到我们北京来办!”
  “……”
  瞬间,全场无声。
  诡异的沉默片刻,他又道:“各位别忘了,还有一部更现成的电影,只要组委会邀请,绝对是百分百的成功率。”
  “小褚,别卖关子了,是哪部?”李局长被撩得心潮澎湃,连忙问道。
  “《功夫熊猫2》!”
  哎哟!
  不少人一拍大腿,怎么把它给忘了!这是比《速度5》更具有中国元素,更合观众眼缘的片子啊。
  “……”
  韩三平等人再次对视,皆是轻轻点头。
  这个可以接受,因为利益没有触动。审批权仍然归总局,引进和发行仍然归中影,只是多了一个步骤:在北影节首映。更何况,他们也是影展的举办方。
  “我有个地方不太懂……”
  一位官员忽然举手,道:“如果他们都来中国首映,那会更加的刺激票房,我们是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呃,影展的首映跟院线首映不同,只是一种活动的仪式感,还是要看具体的宣传和发行。至于票房嘛,童局,要不您解释一下?”
  “咳咳!”
  童刚眨了眨小眼睛,斟酌道:“目前,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就是进口分账片,小褚已经讲过了,每年20部。它的分账比例是13%.也就是说,100块的利润,外国人能拿走13块。基数本来就很低,仅仅一场首映活动,再怎么刺激,呵呵……”
  这货忽然笑了声,没往下说,当然大家都明白了。
  而他讲完,北师大的一位教授接道:“小褚的思路,我觉得可行。我们拿不来全球首映,拿来亚洲首映也可以。我们比不了那些成熟的电影节,品牌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先别把目标放在全世界,就盯准亚洲第一。如果能让好莱坞和那些大牌明星,一提起亚洲市场,亚洲交易,亚洲影展,亚洲宣传,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胜利。”
  啧!
  褚青感动啊,费了这么多劲,总算有人正面支持了。
  陆伟的表情却很微妙,似乎赞同,又似乎不赞同,问道:“小褚,你还有多少?”
  “呃,还剩一点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9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