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1/2322

  “昨天,乡里的奶酪价格又涨了呢!现在一斤能卖十多钱了!俺得抓紧这个时机,多卖点钱,这样,等到冬天,俺再请官府给俺修两个青储窖,请木工来撘几个木棚……”赵妻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淳朴、善良而极有主见和规划。
  她心里,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都井井有条。
  她掰着手指,将帐算的明明白白:“等到明年,幼崽和母兽,就都能有地方住了,不必再挤在一起!官府的兽医可是说了,这样对母兽和幼崽,都是很好的!”
  赵蒙听了,傻啦吧唧的憨笑一声,当下就乐呵呵的去劈柴了。
  赵蒙的身材虽然没有汉人那么高大和粗壮,但他四肢发达,极为有力。
  加之,现在他不缺营养和食物,所以力气也大的很。
  很快,他就劈好了干柴。
  正好,这个时候,那两个帮佣的牧民也忙完了工作,他们自然不会傻傻的等着。
  事实上,草原上的牧民,一般都很淳朴。
  主人家给我吃的住的,我自然要努力干活。
  偷懒这样的技能,是不可能出现在牧民身上的。
  因为,牧民只要稍微一偷懒,全家都要饿死!
  所以,他们见到赵蒙这边的干柴,立刻就过来帮着清理。
  这个时候,忽然,一声钟响,从乡里的官衙方向传来。
  咚!
  又是一声!
  赵蒙停下手里的工作。
  赵蒙的妻子,也站起身来,遥望乡官署的方向。
  作为楼烦人,大汉帝国的造阳县,楼烦军的一员。
  赵蒙和他的妻子,都很明白,乡官署的钟响了,代表着什么?
  唯有那两个牧民,一脸的茫然之色。
  咚!
  片刻之后,又是一声。
  “三声钟响!”赵蒙的妻子首先叫了起来:“当家的,天子点兵了!快穿上你的甲胄,带上弓矢,去乡官署报到,去晚了,可就吃不上天子的皇粮了!”
  赵蒙也立刻跳了起来,急急忙忙的往家里走去。
  摘下挂在墙壁上的弓矢,穿上去年冬天,妻子缝制好的皮甲,将箭篓带上,一根根被珍藏在橱柜里的箭矢装了进去。
  然后,赵蒙就出门,在自己家的牲畜群里,挑选出了最好的那匹战马。
  这匹战马,高大神俊,四蹄有力,牙口健康。
  是难得的宝马!
  也是赵蒙最喜爱和最宝爱的一匹马。
  本来,他计划等到秋天,天子派来征马的御史来时,将这匹宝马,献给伟大的天子,作为贡献。
  但现在,赵蒙觉得,骑着它去给天子作战立功,更加合适!
  “伟大的圣天子,您的奴婢,为您效死!”在心里赵蒙握着拳头大喊了一声。
  然后,他就将那两个被他收留的牧民叫过来,拿着刚刚系在腰间的马刀,对他们说道:“我将奉命去为汉天子作战,你们留在家里,照顾主母和牲畜,等我作战归来!”
  “遵命,主人!”那两个牧民连忙恭顺的跪在地上,以额头触地。
  楼烦人虽然在汉家官府的控制和引导下,渐渐汉化。
  但根深蒂固的习俗和传统,依然影响着他们。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的方法,依然有着浓厚的匈奴色彩。
  主人出征,奴隶就要效死在家,努力工作,等待主人归来。
  而这两个牧民,是逃难来的,当然清楚游牧民的规矩。
  至于留下两个男奴在家,会不会对女主人不利?
  这一点,赵蒙倒是很放心。
  他若出征,那他就会摆脱那些没有出征的同族照看自己的妻儿,何况,汉家官府也会照顾。
  骑着战马,赵蒙与其他的楼烦牧民,争先恐后的前往了钟响之地——甲乡的官衙所在。
  自从楼烦人被安置在此后。
  汉室官府,就开始推行了仿照中国编户齐民制度的户籍管理方式。
  最开始,楼烦人是五人为一户。
  但随着,楼烦人与汉地百姓开始通婚,那些独立成家的男子,又被单独列户。
  到今天,当年降兵九千多骑,已经变成了八千多户。
  甲乡这里,足足有着一千五百户的楼烦牧民。
  每一百户,被编为一个亭。
  全乡共有十五亭。
  按照制度,一旦有事,每亭需要出兵五十人。
  整个甲乡,要组成一支五百人的骑兵。
  人人自带战马和弓箭以及干粮,接受天子的命令,去征伐和讨伐任何获罪于天的敌人。
  而在甲乡,汉室设立了一个由旧楼烦贵族担任游徼,汉军军官出任蔷夫的双官设置。
  而在今天,旧楼烦贵族早就被汉室官府用着“培训”“轮训”等借口,调去了上谷郡,去那里接受汉室语言和文化培训。
  借口,自然是冠名堂皇的——为汉臣,自当言汉语,用汉制度礼仪。
  所以,现在,在甲乡,话事的就是楼烦将军灌何任命的蔷夫。
  这位蔷夫姓赵,长着满脸的络腮胡子,个头虽然不高,但也不算矮。
  七尺的身高,在汉军中虽然不算什么。
  但在这个甲乡的众多楼烦骑兵面前,却是巨人一般了。
  此刻,这位赵蔷夫,拿着刚刚从楼烦将军衙门那里下发的命令,站在了乡官衙的台阶上,望着如同河流汇入大海一般,密密麻麻,带着弓矢,骑着战马赶来的楼烦牧民。
  他心里欣慰的点点头。
  这一年多来,他和他的同僚,在这里披荆斩棘,一点一滴的从小事做起。
  终于,让这些不知道何为制度和律法的楼烦蛮子,知道和学会了中国制度以及法律的意思。
  几番的集训,也让他掌握和了解了这些过去的夷狄的想法和思路。
  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毫无意外了。
  楼烦牧民的汉化速度和对汉室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不断增强。
  今天,他可以拍着胸脯,告诉长安的天子以及自己的上司:甲乡一千五百户楼烦牧民,皆陛下忠臣,汉之利箭!
  而他所用的办法,其实与汉室贵族士大夫笼络和控制自己的佃户以及家臣的方法差不多。
  无非就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只是手段稍微有些变化而已。
  看着越聚越多,但却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牧民。
  赵蔷夫深感欣慰的露出笑容。
  有着这一千五百户牧民和他们的拥戴,自己这个出身卑微的楼烦骑,总算有了立身之基!
  这也是赵蔷夫和他手下的亭长们之所以在过去一年多里,冒着风雨,不避寒暑的辛勤工作的源动力!
  在这造阳地,教化楼烦降卒,率领和带领他们,筚路蓝缕,从无到有,建立起偌大的甲乡,完备上下机构,不仅仅是为了虚无的理想和抱负。
  更是为他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前途。
  他们今天的辛勤工作,是为以后以及子孙后代们,打下结实基础的保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