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7/2322

  他恨自己没有执行老上单于的国策。
  放纵了南边的汉朝,以至于他今日成长成为这般恐怖的存在。
  假如一切重来,军臣发誓,当五年前的吴楚叛乱时,他一定立刻率部南下扣关,与吴楚叛军里应外合。
  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和损失,也要将长安的刘氏政权覆灭。
  最好,将汉朝分裂成数个相互敌视和仇视的国家。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所以,今天的匈奴帝国,已经被逼到了一条绝路上。
  前方是悬崖峭壁,还是一路坦途。
  军臣不知道。
  但他知道,自己和匈奴,已经错过了将汉朝的崛起之势打断的机会。
  那个可怕的敌人,已经成长成为了一头能撕裂一切的怪兽!
  而他,必须在这头怪兽出塞之前,为匈奴帝国获得更多的人口和财富,积蓄更多的力量和国力。
  同时还得小心翼翼的维护住帝国内部,尤其是那些三心二意的部族对单于庭的忠诚。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匈奴就必须西征。
  唯有西征,掠夺财富和奴隶,才能让上上下下的部族,都团结在他的领导下。
  但,汉朝的威胁,却又使得他现在不敢轻举妄动。
  “本单于且再试探一下汉朝……”军臣在心里想着。
  假如连浑邪王和休屠王都不能成为诱饵。
  让汉朝人表露自己的意图。
  那么,匈奴就只有一个筹码了——那些汉朝战俘与奴隶。
  “现在,单于庭已经查清楚了多少汉朝奴隶?”军臣侧身,对着站在自己身后的心腹呼衍当屠问道。
  “回禀大单于,我们已经从各部,找出了三万多人,另外,有两万多人在去年今年,交还了汉朝,用他们,换回来汉朝的粮食数十万石,布帛七千多匹,弓弩数千把,箭矢数十万发……”呼衍当屠低头说道。
  “把这些人全部集中起来,然后,每天交还五百给汉朝!”军臣闻言,毫不犹豫地说道。
  匈奴,现在需要时间。
  而这两万多人,能为匈奴至少争取一年的时间。
  只要汉朝皇帝还在做着他的圣君和仁君的美梦。
  他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子民和臣民还被匈奴控制的时候出塞来打匈奴。
  这样,匈奴帝国就获得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还能获得汉朝为了赎回这些奴隶,所支付的粮食、布帛、武器和金属等宝贵财富。
  而一年的时间,足够匈奴再去西方抢一回。
  更重要的是,军臣发现,西方的牧场,似乎也很肥美。
  这样,假如万一有一天……
  也算是一条后路了。
第1000章
庙算(一)
  六月精阳,盛夏,终于到了极致。
  长安城热的都快成了一个蒸笼。
  无数的列侯贵族,纷纷逃离了长安,跟随着皇室的脚步,前往了甘泉山避暑。
  刘彻泡在甘泉宫的一个温泉之中,望着山下隐秘在群山和竹林之间的那些列侯的山庄。
  开玩笑般的对着在隔壁池子里泡澡的义纵说道:“东成候,卿说说看,朕要是派人去这甘泉山下设卡,凡进出之列侯,每月皆课以消暑之税十万钱一人,一年能收多少?”
  义纵闻言,脸色略有尴尬。
  在长安的列侯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清楚。
  本来,按照汉律,尤其是太宗皇帝的诏命,所有列侯,除了在京为朝臣的之外,一律必须就国。
  但是……
  许多列侯是死活都不肯回封国的。
  哪怕是皇帝勒令他们必须回到封国,这些家伙也是前脚奉诏就国,后脚,就又溜回了长安。
  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安繁荣,列侯们在此能享受到世上一切奢靡之事。
  更因为,长安有着大机遇。
  旁的不说,一旦九卿出缺,或者郡国两千石出缺。
  在长安的,总比窝在封国当宅男的家伙机会要多。
  但话又说回来,能死皮赖脸的留在长安的列侯,也必然是列侯中的精英和强者。
  不够格的,早就被廷尉和内史赶跑了。
  一般而言,食邑千户,能滞留长安的家伙,几乎没有。
  想要在长安有个宅子,起码也得要食邑两千户。
  当然,某些跟刘氏亲密的列侯不在这个限制之列。
  至于能在这甘泉山脚下圈块地,盖个避暑山庄的列侯,那就更了不得了。
  不是刘氏皇族的狗腿子和马屁精,就是帝国的柱石和军队的大山头。
  至少,他义纵至今也没在这甘泉山下抢下一块地皮来盖山庄。
  想着这个事情,义纵笑着道:“陛下,臣以为,起码能岁入数千万吧!”
  这是肯定的!
  只要姓刘的舍不得不要脸。
  每年收个几千万的避暑费,简直不要太轻松。
  但问题恰好是在这种事情上,没有皇帝舍得不要脸。
  刘彻也只是笑笑,老实说,他曾经还真想过,在甘泉山下玩一把房地产开发。
  但后来想想,太没节操了。
  就放下了这个事情。
  “陌刀军阵,现在,训练的如何?”刘彻严肃的问道。
  今年春天,刘彻下令从淮泗地区,征召了五千名合格的淮泗男儿,并且命令他们入京。
  毕竟,打匈奴,不能光依靠一个北方。
  汉室整个北方,哪怕算上长安和巴蜀汉中,总人口估摸着也就两千万左右。
  而南方和东南,起码还有两三千万人口。
  纵观历朝历代的中国,在面对北方的异族威胁时,其实,偌大的中国,经常是以一隅之地在与自己的敌人对抗。
  运气好点的王朝,可能还会从南方和东南得到些经济和物资支持。
  要是运气差一点,譬如说明朝。
  南方和东南地区的士绅,除了扯后腿和看戏之外,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哪怕秦汉,也是如此。
  尽管秦汉实施的是军国主义体制下的耕战政策。
  在这套政策下,帝国的每一个郡县,每一个亭里,都是兵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7/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