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8/2322

  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自战国以来兴起的尚武之风,至今也依然浓烈不已。
  哪怕是在刘彻眼中已经腐朽堕落的齐鲁,腐朽和堕落的也只是齐鲁的上层。
  在基层亭里,英雄豪杰,依然层出不穷。
  缺的,只是一个发现和任用他们的明主。
  旁的不说,现在,已然成为了棘门军门脸的棘门军屯垦团校尉,安东都护府备盗贼都尉刀间。
  他在五年前,还只是一个只懂窝里横,欺负百姓,敲诈勒索的所谓临淄大侠。
  而今天,刀间已经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大侠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刀间的作为,契合了真正的侠义精神。
  于是,他不仅仅在安东诸藩中拥有了“及时雨”的绰号。
  在刘彻这里,都算挂上号了。
  而齐鲁难道只有一个刀间吗?
  刘彻觉得,放眼望去,齐鲁的城市和街坊之中,遍地刀间。
  他们现在之所以没站出来,只是因为没有机会而已。
  若机遇一到,他们就将如前辈英布、季布一般,鲤鱼跃龙门。
  而刘彻决定给他们这个机会。
  事实上,这也是刘彻决定要用陌刀兵的原因之一。
  南方人不善于骑射。
  但善于技战之术。
  当年,春秋战国之时,吴越的击剑之士,天下瞩目。
  齐鲁的君子,佩剑而行,列国之中,人人尊崇。
  甚至于,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也是发源于吴越齐鲁。
  司马镶且与孙武,孙膑,相继接棒,令兵家终于大放异彩。
  将道理的话,结阵作战,齐鲁吴越和广大的南方大丈夫们怕过谁?
  巨鹿一战,首先冲锋在前,掀翻了强大的秦军军阵的是来自江东的旧楚子弟。
  哪怕是到了骑兵称王的年代,也有李陵所率的五千丹阳兵,徒步下马,用着弓弩,教匈奴人做人。
  那一战,五千对八万,居然让八万匈奴骑兵,无可奈何。
  只是可惜,东南和南方,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以及消息传递条件。
  很难被有效利用起来。
  武帝朝时,南方的军队,也就是打打三越,灭灭西南夷。
  唯一一次被编组成军,练成精锐,还被葬送在了祁连山的群山之间。
  而刘彻当然不能容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整个北方,青壮总共才多少?
  以封建时代的动员力和动员条件,动员两百万青壮投入战争,就已经是极限了。
  毕竟,汉,不是秦。
  没有秦那么可怕和强大的动员能力。
  更不可能复制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国上至八十岁,下至十岁,无分男女老幼,都为战争服务的奇迹。
  但,南方的广阔天地,却大有可为。
  别的不说,刘彻觉得,在当地征发和训练出一支三十万的作战力量,是可以实现的。
  而,这支军队最佳的武器,当然是陌刀了。
  毕竟,刘彻可没有时间,也没有人手,去跟李陵那样,为了将五千丹阳兵训练成骑兵,花上六七年的时间。
  而陌刀这种简单易学,同时威力巨大的兵种,自然就成了首选了。
  同时,将南方的士兵,调来北方,更可以增加南北人民的感情,使国家更加团结。
  毕竟,若战争都是北方人在打,而南方人只要负着双手,在旁边看戏。
  那么,南方就会被排除在汉室的统治阶级之外。
  南北之间的利益和分歧,就会出现断裂甚至裂痕。
  所以,这次的羽林卫和虎贲卫扩军,刘彻特意将绝大部分的士卒的来源地,都选择了南方的兵源。
  但,南方的士兵,究竟素质如何?究竟能否适应新时代的战争需求?
  刘彻心里多多少少是没底的。
  毕竟,南方不像北方,尤其是长城的郡国。
  在北方,尤其是长城附近的郡县,每年,都会有严格的预备役军事训练甚至大规模的民兵演戏。
  而南方,则承平日久。
  除了五六年前,吴楚之乱打一仗外,当地已经几十年没有看到硝烟了。
  即使吴楚叛乱,也是三月而定。
  真正的交战时间,更是不过两个月。
  “回禀陛下,一切安好!”义纵在旁边的温泉之中,笑着答道:“此番所遴选之士卒,皆自淮泗郡国之郡兵以及军将世家所选,皆是老于行伍,知道军中规矩和军法的正卒,再加上,陛下关爱,自郡国广选精干之材官为将卒,全军上下,现在训练得当,七月之前,当可成军!”
  刘彻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如此,朕就放心了!”刘彻站起身来,旁边立刻就有宦官过来,为其穿衣。
  穿上木屐,走到一处阁楼,裹着宽松的浴衣,刘彻望着还泡在池子中的义纵,道:“淮泗士卒,卿请给朕严厉督促,不用顾忌朕的面子!”
  这也是刘彻另一个不放心的地方。
  此番征兵,不仅仅从丹阳、下邳等地征兵,还从老刘家真正的老巢,丰沛,征召了五百子弟兵。
  要知道,丰沛的大爷们,自从刘邦之后,那眼睛都是长在额头上的。
  本来,刘彻压根就不想从丰沛征兵。
  但奈何丰沛的父老们一听说天子要征兵,就纷纷上书,请求征召自家儿郎。
  刘彻也是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征来五百。
  “诺!”义纵也爬上案,穿上浴衣,恭身说道:“羽林卫自成军之日起,就以报效陛下,为国羽翼为天职,羽林之中,无有情面,一切唯才是举,唯贤而用!”
  “善!”刘彻抚手赞道:“正该如此!”
  义纵的态度,让刘彻终于放心下来。
  讲道理的话,其实,现在天下最好的兵源,还是丰沛之地。
  毕竟,那是刘氏真正的老巢和大本营。
  当地的士大夫贵族以及农民,世世代代,都是刘氏天子的家臣。
  这是刘邦规定的: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代代无所与。
  当地的百姓士绅,对刘氏的支持度,完全就是Max的。
  但正因为如此,当地的士兵,从太宗以后,就成为了一个老大难。
  丰沛出身的士兵,在军队里面,是打也打不得,骂也不骂不得。
  统统都是滚刀肉。
  你敢处罚他们?
  他们能直接把官司,一路打到廷尉,打到五官中郎将,甚至皇帝面前。
  刘彻一直就担心,这些大爷进了羽林卫和虎贲卫,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家臣,不把军法和军纪放在眼里。
  到最后,搞得他这个皇帝都没法子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8/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