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1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1/2322

  看上去,似乎汉室的养老制度,已经冠绝世界了。
  之后任何王朝,都再未有如此完善的尊老和养老体制。
  但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汉室至今没有将这个制度规定完善,更没有设计出一套相应的养老礼!
  历史上,开始考虑设计和完善养老礼,那要等到东汉明帝时期,才会将这个事情视为国家大政,捡起来,郑重的复兴起来。
  所以,后世许多历史学家和史官,都经常说西汉礼乐崩坏,这不是没有原因。
  西汉皇帝在初期甚至连天子礼都没有……
  刘彻现在除了在正式场合,其他任何时候,他的衣着打扮都是随心所欲。
  有时候他甚至会Cos一把将军,穿着特制的胸甲,骑着高头大马,在宫廷散步。
  至于去上林苑游猎,他甚至是胡服加身……
  但并没有任何人会来指责他。
  因为老刘家就没有制定天子礼的打算!
  从前没有——想当年,刘邦当了皇帝,还跟大臣们同坐一席,讲荤段子呢!后来还是叔孙通建议,搞了大朝议,才算停止了这种君臣上下打闹和嬉戏的把戏。
  但……
  依然然并卵……
  太上皇刘太公他老人家当年就带着家臣和家兵,直接跟人干架!
  现在也不会有——因为刘彻才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连天子礼都没有,你觉得会有养老礼吗?
  但,刘彻即位后,就一直准备将这个养老礼捡起来。
  这既是因为做这个事情,可以刷无数声望,更是一个可以巩固统治,团结各阶级的大杀器。
  但礼仪这种事情……
  由于宗周毁灭已经几百年了(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影响就基本GG了),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古代的礼仪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也就尚书和诗经里有些记载。
  但问题是,这种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朝堂上面,黄老派和法家吵成了一团,根本无法达成共识。
  刘彻也不想再在这个事情上面浪费精力了。
  干脆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让“天下人”来决定!
  反正,不管怎么搞,都不会影响其他事情。
  而这个事情一提出来,诸子百家,就连一直有些懒洋洋的黄老派也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
  礼乐,这是中国政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理论上来说,没有其他任何事情,比礼乐重要性更高的了。
  因为,礼乐就是等级,就是社会阶级的划分方式。
  天子用什么礼,听什么音乐?诸侯王又用什么礼,听什么音乐?这是关系到上下秩序的大事!
  所以,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法家虽然不在乎什么礼乐,但,世界如此,他们也不得不依从。
  所以礼乐,在法家思想里也占有重要篇幅。
  至于黄老派,那就更不用说了,礼乐制度,也是黄老派的核心要素之一。
  就连墨家这个浓眉大眼的汉子,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他们也是礼乐制度的推崇者。
  当然,推崇的方向不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在今时今日的汉室,诸子百家,在礼乐上的态度,是相同的——虽然很可能主张和诉求不同,但对其的重视是一定的!
  所以,大家伙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精神抖索,摩拳擦掌,全都准备大干一场。
  许多人都深深的觉得,这次天子召开石渠阁,真的可以说的上是诚意十足了!
  连礼制都可以拿出来让天下人来讨论!
  太完美了!
  杂家的几个代表,更是激动难安!
  杂家追求的,就是类似今天这样的场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人的天下,当然要由天下人来决定!
  甚至就连朝臣们惊讶无比,在内心深处感觉,天子是不是玩大了?
  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让世俗之人来插手?
  唯有刘彻看着这个场面,有些哭笑不得。
  但偏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好这一口。
  这也是中国特殊的人文和思想环境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所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大乐与天地和同,大礼与天地同节。
  所以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也就是他这个骨子里是个穿越者的家伙,对此不敏感。
  但其他所有人,却基本上都觉得,这是天下的头号大事,甚至比打匈奴还要重要!
  不过,这样也好!
  正好拿着这个事情,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第1248章
入吾瓮中(一)
  制礼这种事情,自然,儒家是最积极的。
  当下,楚诗派的巨头,现在儒家的精神领袖鲁申公就出列拜道:“老臣窃闻: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商鼎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今陛下欲尊养老,制其礼仪,不可不察也!”
  这话倒是说的中规中矩。
  既然是建立礼仪,当然要有相应的衣服制度和福利制度。
  考虑到如今天下两千的受杖人和上千的三老,基本上全是退休致仕的高级官员和高级军官。
  所以实际上,这养老礼也属于一种中国式的退休机制。
  不然,官员致仕退休,却不能再享有权力和待遇。这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药丸啊!
  所以,刘彻笑着点头说道:“申公所言甚是,其令有司依申公之议,制汉之养老服章!”
  太常窦彭祖立刻就出列受命:“臣谨奉诏!”
  这衣服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其实,用什么颜色的衣服来作为国家赏赐和配备给地方三老以及受杖人,也是已经呼之欲出了——除了象征汉室的绛服外,还能是什么?
  而申公旗开得胜,大大鼓舞了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斗志。
  在申公之后,韩婴也立刻出列,拜道:“老臣窃闻之:古者王者养老,皆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今汉室有三老而独无五更,臣愚以为大不妥也!”
  三老与五更,曾经在遥远的古代,共同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三老,指的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名望之士,五更则是退休致仕的高级官员。
  显然,三老的地位是高于五更的。
  所以在汉室,这两者合一,共同组成了三老。
  如今,韩婴却要将这两者再次分开。
  这让刘彻心里面非常开心。
  事实上,他提出养老礼,并且拿到这石渠阁上,就是想让儒家帮他把这个话说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