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0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9/2322

  而在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的含金量,越来越贬值。
  最好的证据,就是考举。
  一年数千,甚至近万名考举士子,从考举制度中诞生。
  而每年的参考人数,也是逐年上升。
  根据少府和丞相府的预计,五年后,一次考举的参考人数很有可能会突破十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每五百人之中,就有一个过去概念里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在这样的局面下,传统的士大夫家族惶惶不安,寻求转型,而新兴知识分子则一边仰望着张、汲、颜的传奇,幻想着自己也可以遇到这样的明主,另外一方面,却又在惶惶不安之中自卑,自怜自艾。
  至于类似张常这样,在过去或许算得上人才的旧官僚,但在今天,价值却在不断贬值。
  且贬值速度与考举的增长速度成正比。
  考举人数越多,含金量越低。
  士大夫们,已经迅速从过去的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
  其处境,颇有些类似未来的大学僧。
  一开始,是天之骄子,随后,逐年贬值,最终,为了一个工作机会而不得不奔波于各个不同的公司之间……
  一次公务员考试,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不能适应,就只能被淘汰。
  而显然,张常不愿意自己被淘汰。
  于是,他选择给夏义当幕僚。
  而夏义,作为匈奴单于,哪怕他是天子册封的单于。
  但是,却很少有高级知识分子愿意为他效劳。
  毕竟,大家不傻,给夏义当幕僚,其结果很可能会是自绝于仕途——谁敢用一个给匈奴人当过幕僚和食客的官员?
  扪心自问,大家都觉得,若自己是九卿,肯定不会乐意提拔和保举一个给匈奴人当过幕僚的人。
  但张常却不同。
  他只能选择这条道路突围。
  自然,他就只能尽心尽力的辅佐夏义。
  希望未来,可以在汉室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因为张常很清楚,未来的朝廷肯定需要熟悉草原和塞外事务,善于处理和管理游牧部族以及夷狄诸国的官员。
  而事实也证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能有甜头。
  譬如,安东的大发展,也譬如张、汲、颜的发家之路。
  是以,张常立刻就建议夏义给长安上疏,请改龙城之名。
  而夏义,则也有此意。
  不过,他的想法显然与张常不同。
  张常是站在汉家官员的思维上考虑问题,而他夏义,则是天子的鹰犬。
  他很清楚,自己必须要比其他人想象中更乖巧,更恭顺,才能在天子面前博一个好印象。
  在考虑了一会后,夏义摇摇头,道:“寡人既是陛下臣,岂能事事让陛下操劳?勿为也!不如先生为寡人想一个好城名,寡人再奏请陛下恩准!”
  张常闻言,也是点点头,反正,他的职责只是出主意,对得起夏义给的俸禄和赏赐就可以了。
  微微琢磨了一下,张常就拜道:“单于既蒙圣天子之恩,主匈奴之事,且夫陛下乃欲以单于,教化诸部,不若单于奏请陛下,请改龙城曰:顺德……”
  “这个名字好!”夏义闻言,立刻眼前一亮。
  顺德二字,在他眼里真是太妙了!
  一则,这个顺字,表达了他的顺服和臣服,二则,当今天子年号元德。
  这拍马屁,当然得拍在大腿上了!
  “请先生为我草拟表章……”夏义立刻就道,对张常的印象更是拔高了一个等级,觉得可以提高对方的待遇和薪金了。
  “诺!”张常闻言,恭拜道。
  就这样,将龙城更名为顺德的事情就定了下来,只等夏义表章抵达长安,天子恩准就可以正式更名了。
  张常想了想,又进言道:“今单于奉陛下命,镇抚龙城,为汉归义单于,当遣使传召各部,来龙城朝拜单于,以正大义名分!”
  夏义闻言,当然是连连点头:“合该如此!合该如此!”
  他这个单于,虽然受封两年了,但至今是个光杆司令。
  在这龙城之中,也就那么几十个扈从、幕僚以及天子赐给的卫队可以指挥。
  其他人,大抵是不会鸟他的。
  尤其是那忠勇军都尉韩孺,眼睛里就压根没怎么将他放在眼里,甚至可能多半还觉得他来这龙城是来捣乱和添堵的。
  自然要召集各部,树立威权,让长安和汉室上下好好看看,他这个单于还是很有用的!
  至于幕南各部会不会鸟他?
  夏义并不担心。
  谁不服从,就灭亡谁!
  长安派他来龙城,可不仅仅是坐在这单于宫之中当个泥塑雕像的。
  更是要借他之手,臣服和收复幕南各部,对幕南实施有效控制的。
  而且,希望他这样去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天子。
  更有一个庞大的集团,一个恐怖的利益集团!
  “去给寡人请杨、彭、卓等诸位先生来此……”夏义随即下令。
  不久十几位大腹便便,衣冠奢华,气度不凡的男子就联袂来到了夏义身前。
  “吾等见过单于……”众人对着夏义微微致意:“未知单于唤我等有何吩咐?”
  “今寡人受命天子,宣王化于塞外,正需诸君相助,还请诸君依约而行之!”夏义立刻迫不及待的请求道。
  这些人是他来这龙城的最大推力和最大后援。
  没有错,他这个单于是光杆司令。
  但问题是——哪怕是个傀儡,他也是单于,也有着可以利用的价值。
  而在这个世界上,最擅长开发利用他人的价值的群体,自然毋庸置疑,乃是商贾了!
  这十余人,都是汉室国内著名的豪商大贾的亲信心腹或者子侄。
  每一位背后站着的,都有可能是一个万万家訾的巨贾。
  他们在过去,长期与夏义交好,甚至源源不断的提供钱财,供给给夏义享乐。
  更利用他们的人脉和关系,为夏义在朝中营造天子好忠奴,国家好中仆的形象,使得夏义可以顺利来龙城就国。
  他们自然不是慈善家。
  付出这么多,当然是追求回报的。
  而这些人想要的东西,也很简单——一个商品倾销地,一个皮毛资源供给地。
  如此而已。
  这些人闻言,相互对视一眼,随即就有人出列道:“单于,二十万石粮食,十万石刍稾,五千石盐以及布帛一万匹,奶酪三千石已在云中等候,只等单于需要,即刻起运!”
  “且,倘若单于还有需求,吾等还可以继续调集物资!”
  说话之间,这些人胸中的骄傲和豪迈,真是气吞万里如虎!
  经过数十年发展后,汉室的商贾们,终于在今天,达到了一个过去的先辈们所无法企及的地步。
  一个巨贾,就已经拥有雇工数千,打手数百,家訾数千万乃至上万万的恐怖地步。
  如今,这数十家巨贾联合起来,竟然可以毫不犹豫的调集起数十万石的物资和粮草,而且看样子,只要有需求,且有利可图,他们还可以调集更多的资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