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0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1/2322

  甚至,在很多其他地方,许多统治者连自己的国民的死活也并不在乎。
  旁的不说,刘彻就听说了,当年军臣西征,大夏人为了送走匈奴爸爸,直接拿着自己的国民和工匠以及女人,作为礼物送给了匈奴人。
  据说,仅仅是工匠,就凑足了三千人之多!
  所以,刘彻压根就不担心,夏义会没办法完成他交代下去的任务。
  区区十来万奴隶,以幕南的人口数量来说,简直是轻松!
  更何况,还有着北匈奴帮忙……
  前不久,刘彻就接到了龙城的飞鸽传书,程郑婴和卓王孙的代表兴高采烈的报告他:有人向他们订购了一批数量庞大的军械。
  包括上万张弓、数十万支箭矢,还有皮甲五千件、武器数千件。
  这可真是超级合同啊!
  自然,价格也是很感人的。
  一张弓,就需要一个壮年男奴或者年轻女奴来交换……
  整个合同,对方总共需要支付超过十万男女奴隶!
  买家是谁,已经不用猜了。
  除了在燕蓟之战,输掉了内裤,丢掉其大部分武器装备的北匈奴还能有谁?
  毕竟,北匈奴正准备再次西征,但问题是——他们在燕蓟之战,不仅仅损失了大量青壮和精锐、牲畜。
  更蒙受了重大装备损失,汉军仅仅是缴获的武器和甲胄,就堆积如山,至少有十几万件武器和数以万计的甲胄被汉军缴获。
  而他们自己的产能有限的很,假如要靠他们自己凑,恐怕到死那一天也凑不齐。
  没办法,只能找汉室交易喽。
  而刘彻,其实也很头疼!
  匈奴人的那些兵器,像是青铜铤啊角弓啊皮甲啊青铜盔啊什么的,汉室真是瞧不上眼!
  少府的官员在监视了缴获的武器后,连回炉它们的想法也没有了。
  这些渣渣武器,工艺低劣,材质感人,几乎毫无可取之处。
  本来,少府都已经打算将这些东西,统统当成垃圾廉价处理,甩卖给南越、闽越,随便换点东西,或者干脆在长安按石拍卖,给商人去处理。
  但被刘彻拦住了。
  这些武器,汉军虽然看不上眼。
  甚至可能连战国时期的列国军队也瞧不上眼。
  但,匈奴人肯定会想要的。
  现在,人家不就跑上门来寻求交易了吗?
  所以,这个买卖算是皆大欢喜。
  匈奴人买到了他们失去的军械,而汉室则处理掉了那些连回炉都没什么价值的东西,顺便发了一笔小财,解决掉了工程人口的缺口和单身汉们的老婆问题。
  真可谓是双赢!
  至于匈奴人一时半会去哪里找这么多优质人口?
  那与汉室并没有什么干系。
  也正是因为马上就要入账这么多廉价劳动力,刘彻才会去起开凿运河的念头!
  “若每年都可以得到十万以上的劳动力,何愁大运河不成?”刘彻也是感慨万千。
  发展到现在,汉室的各个阶层都已经习惯了使用廉价的夷狄奴工。
  无论是在安东的屯垦团,还是在海上的捕鲸业,又或者是工坊、高炉之间,矿山与田地之中。
  廉价、皮实的夷狄奴工,总是最优选项。
  而广大单身汉,娶不起老婆的各种农民,也是喜迎天子送温暖,嘉以细君妻之。
  这几年来,至少在关中和安东的屯垦团之中,刘彻成功的消灭了十八岁以上的单身汪。
  娶不起老婆?没关系!去亭长那里报个备,就可以等着国家分配了……
  还是异域女子,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大洋马呢!
  娶回家里,生一群小子,还不是美滋滋?
  唯一比较头疼的,大约就是娶老婆,得跟官府借钱。
  一个夷狄细君,均价一万到两万钱不等,子息十一,每年都得还贷,还不起就得去工坊或者少府做工偿还。
  但,娶老婆欠债,这算什么?
  广大单身汪纷纷表示,就算再高十倍,哥也能接受!
  而借此,民族融合悄无声息的发生着、进行着。
  未来汉室,就算出现一个混血的九卿,或者黄须大将军,也并不奇怪。
  不过,汉室的这种奴隶贸易,还是与后世西方玩的奴隶贸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安东那边,所有奴工都已经变成了“派遣制度”。
  内地虽然相对残忍、冷酷一些。
  但,对于自己的财产和工具,在一般情况下,人民还是很爱惜的。
  或许再过两三代,今天这些奴工,都可能成为自由民。
  所以,刘彻留了个心眼。
  同文同种的男性夷狄,可以同化的,则控制相对宽松,也享有一些基本权力和保护。
  至于那些奇奇怪怪的家伙,想进入长城之内?
  先切小鸡鸡……
  这一次也不例外,而且,做这个事情的人,刘彻都选好了——归义单于夏义。
  这样一来,日后也没有人能指责汉室!
  做这种事情的王八蛋是匈奴人!
  而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在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圣母会去怜悯夷狄奴工的悲惨遭遇。
  现在,若是有人敢于质疑这个政策。
  那么,那些因此受益的人群,必定会将对方喷个半身不遂。
  ……
  群臣一听,连工人都搞定了。
  那就更加欣喜了。
  甚至有人已经手舞足蹈,摩拳擦掌的想要得到参与或者掌控这个伟大工程了。
  原因很简单——既然已经有了工人,那么,此工程就变得有百利而无一害了。
  不需要去盘剥百姓,也不需要征发徭役。
  从地方一直到朝堂,就不会有反对声音。
  而工程一旦竣工,参与者瞬间声望Max,未来说不定还可以借此政绩,成为九卿甚至三公!
  或者更进一步,直接封神,死后享受万世祭祀!
  就像蜀郡的灌口二郎,关中的杜伯,江东的项王,上林苑的纪信。
  生为人雄,死为鬼神,受代代血食,万年香火!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哪怕是孔子也不行!
  所以,马上,群臣立刻就纷纷拍马,表示——这个事情,臣才是最合适的。
  更有着人拐弯抹角的对刘彻介绍了自己过去的光辉履历,尤其是工程方面的造诣。
  就差有人立军令状,保证工程时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