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2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8/2322

  日后自己等人死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李悝、商君、韩非子等诸多先贤祖师?
  倒是那百工之力,可以适当的引入。
  工商、工商,有工方有商。
  没有工坊、没有作坊,没有工人,商人拿什么去做买卖呢?
  正好,现在,张汤治下的南阳郡,工坊无数,更有着无数高炉。
  法家未来或许可以从这个方面来着手,建立和建设自己的工坊思想。
  最好,将法家打扮成工坊主,特别是广大中小工坊主的代言人。
  如此一来,即使未来果真是工商的天下,是机械与工坊的世界,那么法家也依旧可以生存,可以继续引领时代。
  这样想着,郅都就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信,然后交给自己的一个亲信心腹,嘱托道:“你替吾将此信亲自送到南阳郡,面呈郡守张公!”
  “诺!”这亲信领命一声,就出门而去。
  现在,汉家高级贵族和高级文官的私人信件,都已经开始由自己的亲信心腹来专程传递。
  这是为了防止被绣衣卫的探子给看了。
  郅都倒是不怕这信上的内容被天子知道,他是怕被儒家的人知晓。
  鬼知道绣衣卫里面,有没有儒家的人?
  反正,郅都清楚,绣衣卫里有不少人是倾向、同情甚至本身就是法家的门徒。
  他们见到儒家巨头们的信件,肯定会拆开来看一看,然后将其中的内容,悄悄的透露给法家。
  将此事做完,郅都就重新将注意力投诸到政务之中。
  在长安的决定没有来之前,他这个护匈奴将军的主要职责,就是建设和建立以顺德为核心的郡县制度。
  这个事情,虽然有着屯垦团的经验,郅都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甚至不费什么力气。
  不过四万三千多人而已,还没有汉室一个上县的人口多。
  讲道理的话,一个中等水平的汉室文官,足以应付这些事情。
  而他郅都可是曾经先后做过河南郡郡守和中尉、中郎将、执金吾的男人。
  他曾治理过数百万人口的大郡。
  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很轻松。
  但问题是——这个全新的郡县,到底与中国过去的郡县不同。
  这是全世界第一个以畜牧业为根本和支柱的郡县。
  而非是中国内地的那些农耕为主的郡县。
  合理的划分牧场,指导这些人,适应与学习定居生活方式,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好在,楼烦军的军人,在过去四年里,已经完全学会并且懂得怎么经营一个定居的畜牧经济社会。
  在他们手把手的教导下,靠近顺德城百里范围的各部牧民,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定居点的建设。
  现在,就等着少府和太仆的官僚前来,将蓿苜草种子以及各种技术、工具,传授给这些人。
  但,在顺德外围的两百里地域的部族,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因为,资源和人手的严重不足,他们至少在今年,还得维持游牧的生活方式。
  而怎么组织和带领这些人过渡好这一年的时间,就又成了难题。
  总不能让这些人呆在原地,好吃懒做吧?
  总得让他们去自己养活自己。
  但不能因此让他们失去控制,离开汉家的掌握。
  郅都现在就在头疼这个事情。
  这批游离在外的人,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其中,成年男丁大约是八千人,妇女和孩子约莫占了一万,剩下两千是老弱病残。
  这些人若是不管他们,或者限制他们,不许他们去游牧,那么,肯定会全部饿死的。
  当然,有不少商贾,都表示愿意接盘。
  将他们带回内陆。
  但郅都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些渣渣想干嘛!
  “干脆,让这些人,男丁便为我军输送和保管粮草,妇女则缝补和梳洗衣物?”郅都在心里想着,但随即就否定了这个设想。
  因为,汉军不可能带着他们一起行动。
  “或者,搞个工程,让他们去做工?”郅都眼中闪烁着光泽。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既然汉家到了这草原上,那自然不会傻兮兮的放任草原,当然会改造这个地区的地理、地貌,改变河流的流向,以此来让世界来适应汉人,而不是跟匈奴人傻兮兮的让自己去适应世界。
  虽然现在,天子已经否定了在草原上屯垦的计划。
  但畜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水资源的供给的嘛。
  在定居点之间挖掘渠道,建设一个个储水的水塘,乃至于沿着容易洪泛的地区建设堤坝,在风沙泛滥之地,植树造林,这些都是选项。
  虽然来此地不久,但郅都就已经为这顺德周围的世界量身打造了一个改造工程。
  首先,在靠北接近浚稽山的地区,大量植树,以阻滞和减弱风沙侵袭的力度。
  植树防沙的事情,在秦代就已经为中国人所知了。
  秦人经营河套地区时,在榆林塞周围植树十余万株,直至今日,榆林塞周围的榆树依然是对抗从河西刮来的风沙的最强大防御。
  毫不客气的说,若无秦人的经营,河套地区的风沙化,现在可能会很严重。
  除此之外,在顺德附近,建立一条供水渠道,以满足顺德城将来对水的渴求,似乎也很有必要。
  不然,未来,顺德若是人口一多,缺水的话,那就麻烦了。
  这样想着,郅都就已经有决定了。
  对法家来说,遇事不决,大搞基建,确实是一个下意识也是理所当然的抉择。
第1536章
刷经验(一)
  “将军,兴安君求见……”
  郅都正沉浸在自己的构思之中,在纸上描绘顺德未来的画面,猛然听到一个亲兵的声音,他一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来,过了一会才想起了兴安君是谁?
  可不是飞狐军都尉郭懋的亲弟弟郭卫吗?
  燕蓟之战后,郭懋因军功受封为兴武侯,而作为他的亲兵队队长的同产弟郭卫则也将功勋提升至大庶长,更受封为兴安君。
  郭卫虽然只是一个封君,但在北地,人人皆知,他就是飞狐军都尉兴武候郭懋的代表。
  专门负责为郭懋和飞狐军在外奔走、联络之事。
  而如今郅都受命为护匈奴将军,按照天子的命令,飞狐军也是属于郅都指挥的军队。
  但问题是……郭懋是义纵的马仔,这飞狐军现在也是隶属于安北都护府麾下直辖的作战力量。
  若无必要,郅都根本不会去抽调飞狐军的战力。
  “兴安君可说了有什么事情吗?”郅都放下笔问道。
  “回禀将军,兴安君说是有大事,要来与将军商议……”那亲兵答道。
  “那就请兴安君进来吧……”郅都想了想,摆手道。
  不久,一个魁梧的武将,穿着一套汉室标准的校尉甲胄,提着一柄宝剑,走进来,对着郅都行了一个军礼,拜道:“末将飞狐军校尉敬拜郅将军!”
  “兴安君不必多礼……”郅都笑着站起身来,将郭卫请到客座,又吩咐左右端来茶水点心。然后就笑着问道:“兴安君不在飞狐关练兵来这顺德,可有要务?”
  自从燕蓟之战后,当今天子就下令,让飞狐军、句注军以及细柳营等各大野战军之中服役五年以上,队率以下的士卒解甲归田。
  同时,征召了一批新兵入伍。
  这是汉军为了准备下一场战争而做的准备之一,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军队,接受训练,以此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活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8/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