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2322

  之前的严格管控与限制,最多不过是让百姓不敢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但别人邻居哥几个半夜偷偷凑一桌,谁管的了?
  而天子给聚饮禁令开了个口子后,民间郁积已久的酒类饥渴被全民宣泄出来。
  从商君变法以来,关中人已经憋了足足几百年了。
  终于能痛痛快快的光明正大的喝个痛快了!
  而这样,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只是,赵禹不敢也不能把这些东西都告诉刘彻。
  那样,就是打天子的脸了。
  甚至,赵禹还不能对刘彻七月下的那个训令提出任何非议或者修改的建议。
  这不仅仅关系到朝廷的威严,更关系到天子的神圣性!
  天子至高无上,代天牧狩,生而为神,怎么可能会有错?
  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天子擦屁股,给那道训令打上一些补丁,修修补补,能维持住秩序就可以了。
  这也是身为臣子的本职工作。
  因此,赵禹思虑片刻后拜道:“回禀陛下,臣愚钝,暂时只能想到两个办法!”
  “其一,请陛下下令,除娶妻之外,余者娶妾与生子聚饮不合法,令有司禁止!”
  刘彻闻言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
  赵禹接着又道:“另外,请陛下授权给臣,予臣调动郡兵,严查返酒酿酒之不法商贾,同时下诏,禁止民间酿酒!”
  刘彻听完想了想,这两个主意都还是挺好的,至少,能刹住目前关中地区愈演愈烈的饮酒之风。
  至于以后,效果下降是必然的。
  刘彻站起身来,踱了两步。
  赵禹的建议当然不错,只是还没直指问题根本。
  在刘彻看来,这问题的根本,还是关中人太闲了!
  闲的都能有时间酗酒打架了。
  秦代的时候,可没见过关中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一念及此,刘彻对赵禹道:“卿所言,皆善,朕准了!”
  “王道!”刘彻转过头,对王道吩咐:“去将内史田叔、少府令岑迈请来,就说,朕要与他们商议水车推广以及元德二年的关中水利设施修葺之事!”
  在刘彻看来,民众其实事需要引导的。
  什么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那是笨蛋蠢货加懒鬼的借口。
  真正的强大国家,从来都是善于引导民间行为与舆论为政策铺路的。
  像秦代,奋七世之余烈,自商君后百余年,全国上下拧成一条绳,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终于扫平六国,宇内称霸。
  刘彻不奢求他治下的汉室能有秦代那样的凝聚力。
  只要能做到秦王朝一半的动员力与组织力,那扫平匈奴,鲸吞东亚,雄霸亚洲也就不是梦了!
  而怎样才能动员和引导民众?
  当然是做民众希望的事情。
  给予民众利益,让他们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秦代是靠着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做到的这一点。
  汉室现在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那么玩,自然,就只能在民生上下力气了。
  修葺水利设施、兴建水车,推广新型耕作方式,刘彻相信,这些组合拳下去,绝大多数老百姓估计没空再去喝得烂醉如泥了,再喝得烂醉如泥的,也肯定不是农民。
第485章
来自印度
  岑迈与田叔来了以后,刘彻就将早就已经与他们商议好的一些事情布置下去。
  这些事情因为开始都只会在上林苑中进行,所以并不需要上朝议与大臣们商量,刘彻只要下令就可以了。
  只是,这投资规模有些大。
  汉室的上林苑,周回三百里,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蓝田五县,霸浐泾渭丰镐牢僪八条河流穿搜其间,除却皇室的园林,皇帝的狩猎场以及行宫、少府衙门的各种作坊外。
  上林苑剩余的土地,在过去五十年大半已经被租佃给了关中的失地农民。
  目前,依靠上林苑生存的农民就已经接近十万之多!
  在未来,这个数字随着土地兼并加剧不断增加。
  至小猪朝元封四年,因为关东大灾,超过百万灾民聚集函谷关外,其中没有户籍的超过四十万!
  天下震动!
  本来,任何朝代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灾民流离失所的事件,老百姓们肯定就要揭竿而起了。
  但,那次事件对汉室的影响并不大。
  上林苑张开大嘴,一口将大部分灾民给安置了下来。
  可以想象,倘若没有上林苑,那时的汉室会遭遇多大的危机!
  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西汉历史上,上林苑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皇帝的游乐场,也是破产农民最后的庇护所,更是灾难来临时的紧急调节阀门,更是军队的练兵场。
  同时,它在平时还是汉室皇帝内库收入来源的重要一环。
  不算少府其他作坊的产出,仅仅是上林苑中的假田租赋,去年少府就收了差不多价值数千万钱的财帛!
  有得到,自然就有付出。
  实际上,上林苑能在养活那么失地农民,给予其休养生息,从头再来的机会的同时,还能养活少府庞大工匠队伍,靠的就是刘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巨大投入。
  整个上林苑所有的水利设施以及灌溉渠道甚至百姓暂住的屋舍等等,全部是少府自掏腰包在维持。
  换句话说,这上林苑的水车,自然也是刘彻掏腰包来安装了。
  这也是常理。
  毕竟,整个上林苑,实际上就是刘彻自己的私人庄园。
  那些百姓,实际上也是刘彻的佃户。
  即使是民间,地主的土地上修建水利设施,不也是地主自己做主力,佃农们最多打个下手?
  作为皇帝,总不能比民间的土财主还小气吧?
  只是,这上林苑太大了!
  算上没有租给佃农的皇家庄园和少府自己掌握的农庄,岑迈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起码也要在上林苑铺设上千架水车,才能勉强满足整个上林苑的灌溉需求。
  而现在一架水车不算人工,仅仅是成本,就已经高达数千钱。
  这一下子在上林苑砸进几千万钱,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少府,也一时间有些肉疼。
  因此,岑迈想了想,就拜道:“陛下,今岁上林苑的田租,是不是可以全额收取了?”
  老刘家的天子,打从高皇帝开始,就喜欢在上林苑施恩。
  在名义上,上林苑的假田租赋基本上差不多是三成左右。
  但实际上,刘氏天子们常常借口各种理由减免上林苑的佃农的田租,逢年过节,天子更有赏赐,若遇上立后立储新君即位这样的喜庆时候,上林苑的佃农们到了年底一算账,甚至会发现,他们实际上支出的租税仅仅比获得的赏赐多一点点……
  在汉室的前期,尤其是文景之治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
  少府收取的假田租税,实际上是左手倒右手,然后皇帝还私人补贴一些还给佃农。
  而刘彻即位这一年来,单单是撒给上林苑佃农尤其是原先思贤苑中的佃农的钱,加起来已经超过了这些佃农去年交给少府的租税……
  依靠类似这样的手段,刘氏天子牢牢掌握住了关中。
  不知道多少破产的农民,因为上林苑的存在而浴火重生,重新再来。
  只是相对的,少府的损失就有些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