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6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2/2322

  最高的统治者皇帝,也常常在命令和法律条文里,提及那些伟大人物的名字与言行,以此来强调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律法的合法性。
  甚至,就是皇帝这个称呼。
  也是由三皇五帝而来。
  抬头看了看张贴在一颗柳树下的一张白纸。
  库里提奥斯有些尴尬的摸了摸下巴。
  中国的文字,对他来说,简直太难了。
  那些方块字的笔画与结构太过于复杂了。
  哪怕是他,这样一位在罗马都算得上号的聪明人,至今也只认得几个简单的汉字。
  至于书写,那就更不可能了。
  库里提奥斯只能期待自己的几位刚刚结识的汉朝朋友,能帮他翻译翻译,那张贴在树下的白纸上的文字了。
  在中国这么久,库里提奥斯的最爱和最喜欢的中国造物,就是白纸了。
  这种轻便简单整洁易于书写的人工造物,在库里提奥斯看来,简直就是文明最好的载体了。
  与中国的白纸相比。
  罗马的羊皮纸,可以丢到厕所去擦屁股了!
  没多久,库里提奥斯的几位朋友回来了。
  “考举又要开始了!”一位年轻的士子手舞足蹈地说道:“陛下已经下诏,今岁七月初八,考举重开,明天起,所有士子皆可报名!”
  其他人也都是兴奋不已。
  他们留在长安的最大动力之一,就是考举。
  通过考试,获得官职,然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哎,恐怕,今年,我等儒门子弟,又要被打压了……”另外一位士子摇摇头叹道。
  去年的考举,儒家被法家、黄老派、墨家甚至是农家,联手狙击。
  朝中的列侯阶级们也强势反弹。
  最终,儒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许多考中的士子,都被波及,甚至有些人,本来明明都已经够资格能留在长安城的九卿衙门为官,最终,却被迫下放到了地方。
  而将那些清贵的职位,留给了列侯子弟。
  今年,恐怕,又要重演去岁的悲剧了。
  “没办法,谁叫我等儒门子弟,人微言轻呢……”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道。
  长安的列侯和朝臣中,倾向儒家的人太少太少了。
  甚至,就是墨家,现在也比儒家在朝廷中的人脉更广。
  前任少府令岑迈,现在的郎中令义纵,据说,都与墨家关系很好。
  另外,当今天子,也是墨家的最大靠山。
  据说,天子每旬必去一次墨苑,与墨者们交谈。
  甚至还会常常让人从宫里将酒肉以及被褥等物,赏赐给墨苑。
  甚至,有传言,墨家的弟子,压根不需要通过考举。
  他们只要在墨苑里做出了成绩,天子,就会给予他们想要的一切。
  这让儒门弟子们,看着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库里提奥斯不知道这些事情,听了也是满头雾水。
  因此,问道:“诸君在说何事?什么考举?”
  其他人看了,呵呵一笑。
  面对这位可爱的夷狄使者,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好好给他上上课,普及一下常识。
  教化夷狄,那可是大功啊!
  于是,纷纷七嘴八舌的跟库里提奥斯介绍起了考举的来龙去脉和历史。
  库里提奥斯听了,却是更加迷糊了。
  想要让习惯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罗马人了解中国“唯才是举”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确实有些困难。
  但,好在儒家的人,别的长处可能不如其他诸子,但,耐心方面,他们是一绝。
  于是,大家就细致的给库里提奥斯说明了一下考举的制度和办法。
  库里提奥斯总算明白了过来。
  原来这是中国独创的一种全新的选拔官员的模式。
  不通过血统,不以爵位评论,单纯以知识作为评判标准。
  通过三轮由浅至深的考试,选拔地方和各个中央机关中的下层官吏。
  这个名为考举的模式,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是奴隶还是贵族,都可以参加。
  通过三轮筛选后的人,可以出任镇长、百夫长一类的官职。
  而在未来,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成为国家的重臣。
  现在的中国贵族里,就有不少人,是从这个模式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他们中职位最高的,甚至做到了相当于罗马总督的位置。
  这让库里提奥斯目瞪口呆,简直无法置信!
  在罗马,别说是总督了。
  就是一个镇长,也需要有公民的身份。
  至于奴隶和平民?
  想要爬上去,只能是呵呵!在库里提奥斯离开罗马时,罗马的平民阶级就已经对此大为不满了,库里提奥斯听说,几位保民官为此想向元老院提议,加强对平民的优待,但可惜,直接被元老院驳回。
  而在东方的汉朝,阶级的界限,虽然有。
  但并不明显。
  从一个奴隶,做到总督的也并不是没有。
  库里提奥斯就听说过,中国的一位侯爵,在十几年前,甚至只是另一位侯爵的奴隶的儿子。
  但如今,这位过去的奴隶之子,现在已经是中国皇帝的亲戚,太后的侄子,一个名为魏其候的大人物的重要属下。
  统领着数万人的军队,甚至有传言,他将出任郡守,这相当于罗马的总督!
  “我要是将我在这东方的见闻,回去告诉罗马的公民们,恐怕,没有什么人会相信……”库里提奥斯不由得感慨着。
  但,对这一切,他除了感慨外,并无其他任何想法。
  东方的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体,用什么模式统治。
  跟西方的罗马,关系不大。
  共和国的元老院和百人队长会议,也不会在乎一个跟罗马足足有三四年旅途距离的国家,用什么办法统治国家。
  但库里提奥斯还是决定,继续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个东方古国的社会和政治。
  或许在未来,他能借此,更进一步,成为一位保民官呢!
  嗯!
  库里提奥斯觉得,中国的平民的处境,罗马的平民们肯定会非常羡慕。
  等他回到罗马,或许可以打起“像中国平民那样活着”的旗号,竞选,平民们肯定会将票投给他。
  带着这样的想法,库里提奥斯道:“诸君,我们还是回去吧,老师还在等着上课呢!”
  如今的库里提奥斯,与这些士子,算是师兄弟的关系,他们都是王臧的弟子。
  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库里提奥斯对于儒家的理论什么,感触不深,也没有什么身为儒家子弟的觉悟。
  在他看来,那位老师,跟他过去在罗马,教导他学习的家庭教师,差别不大。
  当然,必要的尊重,还是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2/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