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2322

  在罗马,尊重老师,虽然不如东方的中国这样。
  但也很看重。
  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教出了亚历山大后,许多贵族都开始重视教师和学者了。
  ……
  刘彻这个时候,并不在长安。
  他数日前,就已经离开了未央宫,带着妃子和孩子们,前往甘泉宫避暑。
  这是他即位以来,首次在夏季,将办公地点移到甘泉宫。
  主要是为了将宣室殿腾出来,进行维修和翻新。
  刘彻让少府,制作了一块大牌匾,准备挂到宣室殿的殿堂之上。
  这是学的满清。
  满清在紫禁城的勤政殿上,挂了一块正大光明的牌匾。
  先别说,这个东西,满清的皇帝们信不信,但,最起码,忽悠了不少百姓和文人。
  后世的辫子戏,更是大赞特赞。
  在刘彻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宣策略。
  最起码,能忽悠人。
  当然,刘彻可没打算效仿满清,挂个正大光明的牌匾。
  因为,那根本不可能,也无济于事。
  政治本来就是黑暗的,政坛本来就是无数的黑箱操作。
  挂个正大光明,除了自欺欺人之外,别无他途。
  刘彻让人挂的是: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这是尧帝禅让给舜帝时发布的策命中截取出来的。
  全文是:兹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穷苦,天禄永终。
  意思就是:舜啊,现在我按照天命,将大位传给你,你要诚实恰当的执行中正之道,假如,天下的百姓陷入穷困之中,那么,上天就要收回赐予你的天命了!
  刘彻挂这个牌匾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提醒自己。
  同时,也给后世子孙画一条红线。
  你们可以吃喝玩乐,做木匠,炼丹什么的。
  但是,假如,百姓穷困,国家经济困难了,你们就等着做亡国之君吧。
  这是刘彻思虑了许久后,才选定的中心思想。
  并且,打算今后,将这句话,当成汉室政权的统治合法性来源进行宣传。
  就如同日后的天朝。
  将喂饱百姓的肚子,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任务和目标。
  除此之外,商汤祭天时的祭文,刘彻也觉得,有必要勒石为记,就放在宣室殿的御座之前。
  这样,每一个皇帝,在登上御座之前,都会看到那段商汤鼎革之时对天所发的誓言:予小子履敢用玄社,敢昭告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在刘彻看来,中国古代的王朝帝王们,只要能读懂和记住这两位帝君的誓言和诰命,根本不会玩脱,也根本不可能出现问题。
  毫不客气的说,统治者们,压根不需要去学什么西方的民煮自由大宪章什么的,从老祖宗哪里,就能得到足够的智慧和策略。
  可惜啊,大多数人,都只是将老祖宗的话,当成了口号,当成了飙演技时,掉眼泪时的台词。
  而刘彻这么干,就是要逼着后来的子孙,不管怎样,至少在表面上,他得做个态度,做个表率出来。
  不然,他的皇位,马上就要不保!
  当然,这只是一个预防性的策略和保障。
  要真出个类似宋钦宗那样的奇葩,再怎么保障和预防也是没用。
  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脑残,能做出什么有智商的事情出来。
  人家硬要作死,你也无奈不是?
  所以,关键还是在自身,在于教育,在于传统。
  秦国七代君王的教育,刘彻看来,就很有必要学习学习。
  所以,刘彻现在来到了槐里县的茂乡。
  这个他未来的安息之所。
  虽然,视察自己的陵寝这样的事情,看上去怪怪的。
  但这却是汉室每一个皇帝的必修课。
  帝陵在汉室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帝陵的规格和制度,能直接反应出,当政的皇帝,对天下的态度和治政的思想。
  太宗孝文皇帝的霸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整个霸陵工程,尽量俭朴,尽量的没有加重人民的负担。
  甚至连霸山本身的地理地貌,太宗孝文皇帝,都禁止官员和后来者破坏。
  原因就是,他不喜欢也不想加重百姓的负担。
  到刘彻这里,帝陵工程,就开始承担更多的东西了。
第584章
视察
  刘彻的茂陵,刚刚开始破土动工不久。
  陵墓选址跟后来小猪的茂陵略有不同,但大体方向基本一致。
  这个工程规模非常浩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
  仅仅是陵寝的边墙,就足足有差不多两百米,高度则将超过四十米。
  这等于是人造一个城市了。
  而这个工程所需要的资金,也是非常庞大。
  仅仅是开工至今,刘彻拨付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万钱,相当于汉室去年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调集了少府三千名精干工匠,出动了五千军队,还征发了七千人的民工。
  站在陵寝之工地之前,刘彻抬头仰望这个浩大的工程,心里面也是纠结的很。
  将如此多的资源,投入到坟墓里,对一个穿越者来说,简直无法接受。
  只是……
  没有办法!
  这是刘家的传统,也是汉政权维系统治的政策之一。
  晋书就曾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一为宗庙,一为宾客,一为陵。
  换句话说,刘彻的这个工程,已经很节俭了。
  真要按照制度和传统,茂陵工程,每年都要吞掉汉室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当然了,耗费如此巨大。
  若仅仅只是给皇帝死后享受,这样的蠢笨政策,早就执行不下去了。
  老刘家的陵邑政策,并非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
  首先,庞大的陵邑工程,必然会带动陵邑所在地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
  如此庞大的资源,堆砌在一个地方,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