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7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0/2322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了。
  他回头给自己的儿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周韬却有些纠结。
  这么大一块肉,都已经进了嘴巴,就这么吐出去,他有些不甘心。
  但,既然是父亲的要求,一向孝顺的他,也不得不照办。
  于是,周韬点了点头。
  当然,现在是不能说的。
  按照制度,这样的私人事务,只能等退朝后,群臣去东宫拜谒两位太后时,向太后提出请求。
  ……
  散朝之后,已经是日暮时分。
  汉室的朝会,与后世不同。
  类似今天这样,开一整天朝会的例子非常多。
  退朝之后,刘彻来到自己的御书房,在这里,颜异、汲黯、剧孟等心腹都已经提前在等候了。
  “宋子候跟褚大,到底是怎么回事?”刘彻对剧孟问道。
  在上朝前,刘彻就已经吩咐剧孟去查了。
  在乡校械斗,刘彻始终觉得,要不是有血海深仇,那就肯定是两方都有一定要跟对方打一架才可以罢手的决心。
  而且这个决心,还是建立在自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基础上的。
  而,无论是宋子候许九还是褚大,显然,都不可能有血海深仇。
  那就一定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回禀陛下,臣已经查清楚了……”剧孟答道:“根据口供和绣衣卫报告的情况来看,宋子候许九与褚大,是因为理念分歧,而在乡校械斗……”
  “理念分歧?”刘彻笑了起来。
  一个逗比列侯跟堂堂儒家巨头的首席大弟子出现了理念分歧,以至于两者非得在神圣肃穆的乡校,当着三老和父老的面来一次热血械斗?
  今天难得是愚人节?
  “说说看,到底怎么回事?”刘彻坐下来,立刻有侍女上来,为刘彻按摩。老实说,辛苦了一天,听听故事貌似也不错。
  “回禀,是这样的……”剧孟让人将整理好的文案拿来,然后,拿着稿子说道:“两千石《公羊春秋》博士弟子褚大,自去岁以来,常在长安东二里乡校,讲学,授业,为乡校蒙师!”
  刘彻点点头,儒家现在就是这点厉害!
  尤其是公羊派和楚诗派的儒家弟子,行动能力爆表。
  像是董仲舒、胡毋生这样的巨头,自费赞助弟子学习,培养寒门人才,那都是小儿科了。
  人家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到地方上的乡校,去给人上课,有时候连束脩都不要,或者响应减免。而且,他们的理念和口号、宣传,非常接地气,也就北方的关中和燕赵,他们吃不开,但在广大的关东和南方,儒家已经制霸天下,没有敌手了。
  纵横家、法家、黄老学的弟子,假如不是列侯勋贵,那就要被他们排挤到没有生存空间。
  历史上,史书记载,董仲舒弟子官至两千石的有十几个,千石的多如牛毛。
  与之相比,高冷的黄老学跟法家,真是相形见拙,被儒家干翻,也就理所应当了。
  现在,在行动力上,大概也就墨家能碾压死敌儒家了。
  所以,刘彻一直觉得,未来的汉室政坛,可能是现在还不起眼的儒家与墨家对抗。
  现在风光的法家跟黄老学,都可能要打酱油。
  这个兰陵的褚大,也是个人物。
  最起码,曾经留名青史。
  因此,刘彻也就有兴致了:“接着说……”
  “宋子候许九,去岁之时,在华阴县延请回来了一位当地的隐士,此人据说师从浮丘伯之弟子,在华阴山中隐居二十年,潜心著书,为许九所知,于是前去寻访,请益学问,据说颇有所得,回京后,就立刻宣扬此人的学问,后来就听说了褚大在东二里的乡校开讲,宋子候就觉得,可以去找褚大辩论辩论……”
  “然后就辩论成械斗了?”刘彻眨巴着眼睛问道,他越来越好奇了。
  虽然说,公羊派的学者,火气都比较大,他们信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道理。
  绝对是你打我一拳,我肯定揍你一脸的立场。
  但到了高层,就比较讲究形象了,断不可能不顾场合,就跟来访者大打出手。
  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宋子候许九的理论,在褚大看来,是离经叛道,诋毁先贤的歪理邪说。
  就像当年孟子跟农家巨头许行的争论一样。
  假如我说不过你,那我就把你肉体毁灭,精神摧毁。
  简单的来说,就是用拳头让对方闭嘴!
  剧孟恭身将一张白纸呈递给刘彻,道:“陛下,这是双方的口供……”
  刘彻接过去,看了看,顿时眼睛就离不开了。
  “还真是‘歪理邪说’啊……”刘彻看着评论道:“这个许九,也真是个惹祸精,错非他遇上朕,否则,他恐怕要‘死有余辜’了!”
  文字狱的始作俑者是谁?
  答案是儒家,孔子诛少正卯。
  刘彻转头对剧孟吩咐:“去将许九还有褚大,给朕从诏狱里提出来,明天早上,朕要在芝房看到他们!”
  芝房是一个很保密的场所。
  老刘家一般将它当成密议的地方。
  在刘彻看来,这个许九可能接触到了一个能让儒家进化的学说。
  但,现在这个派系,很显然是没有生存的空间。
  但未来就不一定了。
  “是在孟子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管仲、伊尹和部分黄老学、法家的理念发展而出的……”刘彻在心里想着。
  “诺!”剧孟领命而去。
  ……
  诏狱。
  在未央宫的一个角落里,这里靠近暴室,或者说本身就是从暴室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个附属建筑。
  最初的时候,这里是安置宫中犯病的宦官和侍女的地方。
  让他们在这里自生自灭。
  后来,因为皇室喜欢将犯错犯罪的妃嫔和皇子皇亲国戚和关押到这里,于是,就发展出了诏狱这个怪物。
  诏狱之中,供奉着狱神皋陶与他的宠物獬豸。
  香火之中,皋陶青色的鸟喙嘴唇高高扬起,两只眼睛始终盯着诏狱的监牢,獬豸的长角前伸,指向那些监牢中的犯人。
  皋陶是舜帝的大臣,传说,中国的第一座监狱就是他建立的。
  他与他的宠物獬豸,辅佐舜帝,将一切奸邪与不法,统统镇压。
  宋子候许九跟兰陵人褚大,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隔着一道狱门,大眼瞪小眼。
  这两个人,一个是列侯,一个是知名学问大家的弟子。
  即使身处诏狱,但,只要天子没发话,没有人敢对他们怎么样。
  所以,他们的待遇倒也不算差。
  许九甚至还有家臣为他捶打身体。
  “君侯何必与这等人一般计较?”一个家臣在旁边拍着马屁道:“平白堕了自己身份!”
  而对面的褚大,闻言却是哼了一声:“我劝君侯早日醒悟,奸佞邪说,信不得,昔者,孔子诛少正卯,正因如此!”
  每一个儒家弟子,都对孔子诛少正卯的典故熟详于心,都觉得,这是了不起的行为,是正义对邪恶,有道对无道的宣判。
  作为徒子徒孙,当然要效仿先贤的行为,身体力行,铲除一切无道的歪理邪说,清理世界,再造太平。
  许九却是哈哈大笑,道:“有本事,尔等去上林苑,拆了墨苑,那本君侯还敬你们是个丈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0/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