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7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2322

  褚大的脸色一下子就涨红了起来。
  墨苑……
  这可是儒家现在心里的那根刺啊!
  自墨翟以来,墨家及其分支农家,就是儒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墨翟和他的徒子徒孙们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完全的毁灭,连文字带书籍,一把火全烧了!
  但是……
  现在,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奢望!
  当今天子,什么都好,就是放纵墨家。
  不止是给墨家提供了场地、资金和资源,还给给他们提供了入仕的途径。
  结果,墨家在关西的势力,日复一日的兴盛起来。
  整个关中以西的广大县乡,墨家的墨社迅速发展起来,然后,就把当地本来就不多的儒家给赶尽杀绝了。
  面对这个依托最底层最基层的贫苦农民,建立在乡亭里的组织,别说儒家了,就是法家也没有办法,只能合作,不能对抗。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那个在上林苑里占地数里的庞大墨苑。
  拆墨苑?
  褚大当然想拆!
  但,没有那个能力!
  即使天子同意,恐怕列侯跟少府们也不会同意。
  墨苑,现在可是汉室的宝贝疙瘩,下金蛋的母鸡,不止天子爱护有加,军方的巨头们更是将之视若珍宝。
  单单是墨苑附近,就驻扎了两千人的军队,方圆五十里,被丞相周亚夫划为禁区,除了墨苑和原先的思贤苑的百姓能进出外,其他任何进出,必须有丞相府的符节。
  见到褚大语塞,许九立刻就得势不饶人的讥讽起来:“欺软怕硬,胆小如鼠,本君侯总算是明白了,为何先贤要发明‘色厉内荏’这个词了!”
  褚大涨红着脸,激动的道:“胡说!墨家邪说,一时蒙蔽了天子,终有一日,天子会知道的,而你,宋子候,许君侯,你的言论比墨家的还邪恶一万倍,若为世人所知,恐怕立刻就要生死族灭!我劝你,不要一错再错,在歪曲先贤言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勿谓言之不预也!”
  “本君侯的是歪理邪说,你们的才是正道,大道?”许九跳着脚骂道:“我呸,我从未见过似尔等这样厚颜无耻之徒!”
  这两个家伙就这样隔空打着嘴炮。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敢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在诏狱中嘴炮。
  原因很简单,他们两个都知道,自己会没事。
  因为这里是诏狱啊!
  诏狱是关押政治犯和皇室罪犯的地方!
  你什么时候见过,两个打架斗殴的家伙,进了秦城监狱的?
  哪怕他们是在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打架!
  所以,他们一进诏狱,立刻就知道了,自己被天子关注了。
  既然被天子关注了,那么,就一定还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谋福利了。
  在那之前,当然要狠狠的打压对方的气焰!
  两人又嘴炮了一会,这个时候,几个狱卒走过来,敲了敲墙壁,道:“别吵了,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还有,一会,驸马都尉虎贲卫都尉剧孟剧公要来,你们都安静一点,省得恶了贵人!”
  两人这才停下嘴炮,但依旧相互瞪着对方,恨不得吃了对方!
第638章
新学派(二)
  第二天早上,刚刚起来不久,刘彻就听说了周亚夫的儿子,昨天晚上在东宫向窦太后和薄太后跪求将这次加恩令所加给他们老周家的两万零七百顷土地,均分给他的大伯和二伯的诸子。
  对于这个合情合理,而且绝对正能量的请求。
  两位太后当然是当场就予以准许,还下诏赐周亚夫五百金,蜀锦十匹,以示褒奖。
  群臣上下,朝野舆论也纷纷给丞相点了三十二个赞,纷纷表示,这种高风亮节,提携亲族的行为,实在值得天下人学习。
  刘彻听说后,也愣了一下神。
  为周亚夫的果决而感佩。
  两万零七百顷的土地。
  汉制,六小尺为一步,关东田亩为百二十步一亩,关中是两百四十步一亩,宽皆一步,这就是汉代的大小亩之分。
  当然,在丞相府统计全国田亩数量时,为了方便计算,汉室官员将天下田亩进行了折算,即不分大小亩,统一以百步为亩进行登记。(即41.7大亩等于100小亩)
  这是战国时期,就开始实行的传统了(商君书·徕民)。
  也就说,实际上,此次加恩赐下的土地,会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计算,即百步为亩,百亩为顷。
  一顷地,长六百步,宽一步。
  汉代一尺为23.1厘米(官尺,出土的汉代官造木尺可以证明)。
  换句话说,周亚夫放弃的土地,是一个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平方公里的庞大疆域。
  几乎相当于现在周亚夫的条候与长平侯食邑土地相加的三分之二,甚至可能更多。
  这么大的一块土地,还是世袭的,说放弃就放弃了。
  这样的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当年,齐王刘肥为了保命,给鲁元公主献上的汤沐之地城阳郡,也不过是三倍于此的样子。
  也就说是,周亚夫将相当于价值三分之一个刘肥给放弃了……
  任何人都无法再说周亚夫什么话了。
  只能纷纷称颂绛候世家果然家风良善,兄友弟恭,实在是当世楷模!
  刘彻自然知道,这两年,周亚夫的那些堂侄们都在打什么主意。
  在今天之前,说老实话,刘彻也没法办法来断绝那些酒囊饭袋也阿谀之辈的念想。
  但今天以后,未来,周韬即位的时候,刘彻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将条候和长平侯合二为一,让周韬袭位。
  刘彻照例在未央宫的石渠阁附近晨练了一会,又跑去石渠阁里,视察了一番,司马谈与司马季主这两位老先生领导的历法计算委员会的工作。
  很显然,这是一个枯燥、漫长、艰辛和充满了挑战的工作。
  目前,他们也仅仅是起了个开头。
  想要完成重新计算清楚一年四季,日月星辰的运转轨道,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用两代人来接力,休想搞定。
  因此,刘彻现在来石渠阁视察,与其说是来督促的,倒不如说是刷声望的。
  在粗略的询问了一下进度后,刘彻随即离开石渠阁,转道向东,来到了芝房附近。
  这里,已经被清场了。
  所有在芝房劳作和工作的宦官侍女,全部被要求离开。
  偌大的芝房,除了刘彻外,就只有负责警戒和巡逻的虎贲卫士兵。
  “陛下!”剧孟见到刘彻的撵车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芝房门口迎接了。
  “人都带来了吗?”刘彻下车后问道。
  “回禀陛下,都已经安置在芝房中的甲室!”剧孟答道。
  “带路吧!”刘彻挥挥手说道。
  芝房,顾名思义,是种蘑菇和灵芝的地方。
  刘氏皇家,自太宗以来,就习惯吃自己种的各种蔬菜水果。
  甚至,在太宗时期,皇帝的妃嫔,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妃嫔们带着侍女宦官们自己养蚕,抽丝织出来的!
  虽然,刘彻跟他老爹显然没有太宗皇帝那么勤俭。
  但却也不是什么败家子,散财童子。
  大体上,宫中原先的规矩和制度都保留着。
  现在,刘彻的妃嫔们,也常常会自己养些蚕儿,闲着无事的时候,就带着侍女宦官抽丝纺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