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9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2/2322

  泥腿子们,还能比这些人高贵?
  在他看来,章丘所有百姓加起来,可能也不及绛候与淮南一根汗毛重要。
  天子也必然在心里非常恼火和痛恨这些敢于反抗的百姓!
  他如今首倡严惩章丘百姓,又提议禁毁天下民间兵器。
  张康觉得,自己即将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名满天下,受万世敬仰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但他却没发行,在他屁股后面,一堆的儒家博士,正拿着要吃人的眼神,死死的看着他。
  “卿是太常僚属啊……”刘彻在太常这个官署上用力的咬了两口,然后问道:“卿授业哪位先生?”
  “回禀陛下,臣幸蒙申公不弃,曾在申公门墙之内记名听讲……”张康闻言喜滋滋地说道。
  “鲁申公啊……”刘彻摇摇头,感慨两声。
  申公,刘彻还是很尊敬的。
  那确实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大儒。
  但……
  怎么这位大儒的弟子,一个比一个差劲?
  “善!”刘彻转头对汲黯吩咐道:“尚书令,遣使去申公家宅,帮朕问问,申公何以不教弟子《诗》《书》?”
  这个时候,那张康才发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头,额头上,更是冷汗直冒,四肢都有些在打摆子了。
  天子的意思,他就算是个白痴也听出来了。
  老师没有教《诗》《书》,那弟子是什么?
  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
  “太常选的好官!”刘彻冷哼两声:“《诗》《书》之意,都不曾懂,何以佐朕治天下元元,宣达教化?”
  太常窦彭祖,脸一黑,恶狠狠地看了看张康,伏地而拜:“臣督下不严……”他将帽子脱下来,放在一边,深深的拜道:“又用人不明,实有罪,请陛下收臣印绶……”
  太常为国家大仪,奉宗庙社稷神明之祀。
  这个位置本身,就对太常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很多在其他衙门的小事情,在太常,却是了不得的泼天大祸。
  譬如,在太常,平日祭典之时,太常官要是稍微不小心,让蜡烛灭了,或者马车停的稍微过了一点,这就是死罪!
  有时候,甚至太常官自身,也要被牵连。
  历史上,牺牲不如令或者奉祀不如仪而被处死、贬黜的太常,已经有三位之多了。
  供奉祖宗的三牲祭品,没有按照天子的要求的方法,供奉,或者奉祀祖宗时的礼仪,没有按照制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
  太常衙门的主官太常本人,就要被罢黜甚至下狱论死。
  而太常选用滥竽充数的官员去供奉和照顾列祖列宗,又该当何罪?
  还不得杀全家?
  窦彭祖可不想在这个名单上,加上自己的大名。
  刘彻看着窦彭祖,没有接话,而是负手对着群臣道:“古圣王作五兵,非以相害,而以禁恶止邪,安居以制猛兽备非常也!”
  “今百姓狭弓弩,备刀剑,以先王圣贤之教,御毒虫猛兽,保妻小,卫桑梓家国,尔曹竟欲收之?”刘彻瞪着眼睛,喝骂着:“乃欲亡朕社稷乎?”
  百姓持有武器,并且熟练掌握使用武器。
  这是刘彻未来基业的根基所在。
  谁要敢动这个红线,谁就是图谋不轨,要跟刘彻为难,要怀他好事!
  毕竟,这未来世界,光有人口和军队是不够的。
  人民也要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行!
  尤其是在殖民地,中国百姓若是没有自己的武装,不知道要发生多少乱子!
  刘彻现在只恨不得学米帝那样,来个宪法第二修正案,确认百姓天生就有合法使用和持有弓弩剑戟等一切武器的天赋权力。
  虽然,其实那样只是多此一举。
  因为,中国,此时的中国,《诗》《书》这两大圣典,是完全支持和拥护人民合法持械的天然权力的。
  “且夫,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刘彻低头看着那个已然瘫软在地上的渣渣,道:“汝欲令天下孝子贤孙,不能奉祖宗神灵乎?”
  刘彻还真没说错!
  当今天下,这祭祀祖宗神灵,弓箭就是必备品。
  向祖宗神灵,展示自己的射术和武艺,是从春秋战国至今,就已经根深蒂固的习俗了。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造十二金人,尚且都不敢收弓弩。
  如今天下,又有那个渣渣敢收禁民间弓弩?
  谁这样做了,谁就要被天下唾弃,被民众的怒火给撕碎!
  在这个时候,禁弓弩兵器,跟满清的剃发令的结局是相同的。
  “总有贼子想害朕!”刘彻在心里骂道。
  “其除礼官大夫一切爵位官职,发还原籍,勒令闭门思过读书,直至读通《诗》《书》……”刘彻挥手道:“临行前,朕再送尔一句话:昔者仲尼曰——吾何执?吾执射!”
  “臣……臣……”张康整个人都蒙了,到现在都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明明我一心为陛下着想,陛下怎么就这样子?
  而他身后,其他儒家巨头,纷纷是摇头叹息。
  “鲁儒一派,即迂腐,又自视甚高……”董仲舒对着自己身边的弟子轻声训诫:“二三子,日后当以此为戒!”
  “《诗》《书》之意,在教在诫,教化士民,宣达王化也!故仲尼曰:诗三百,思无邪,又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尔等日后,要多多揣摩先贤言论,阐发以微言大义,以《诗》《书》之行,注及己身,如此方能不使日后为师,受今日申公之厄!”一侧的胡毋生也说道。
  这两位公羊派的师兄弟,最近,又在一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董仲舒,在放弃了天人感应的研究后(主要是没前途,现在士子跟贵族,都在钻研实用的东西,再玩虚的,没人信没人学,那他自然没有动力去搞天人感应了),他就走上了一条,以我为主的治学之路,主张的是《诗》《书》《论语》《春秋》,都应该为我服务,应该从我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典籍。
  而胡毋生,则是完全相反。
  他主张,先贤的教诲,是一个字也不能改。
  但世界在变化,局势在发展,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
  那怎么办呢?
  胡毋生不愧为当世大儒,顶尖的学霸,在刘彻让公孙弘稍微提醒了几点后,他就开始走上了《诗》《书》《春秋》注我的光辉大道。
  这两位师兄弟,在发明了微言大义后,却立刻分道扬镳,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让刘彻看了,只能佩服!
  城会玩啊!
  但在民众持有武器这个问题上,公羊派的意见,却是根本不需要大脑思考的。
  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而复仇需要武器弓弩。
第770章
诸王围攻
  看着那个叫张康的太常官员,跟个死猪般被拖出去。
  刘彻这才回头对窦彭祖道:“太常虽然失职,督导下属不严,但还不至于如此……”
  “罚俸半年,以儆效尤吧!”刘彻淡淡地说道。
  “陛下隆恩,臣谨谢之……”窦彭祖连忙笑着道。
  罚俸半年?
  他本来就不靠所谓的俸禄过日子。
  讲老实话的话,他的俸禄与津贴、补助,加起来,一年也不到五十万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2/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