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校对)第9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3/2322

  还比不上他封国现在一个月的产出。
  尤其是新的加恩封地,仅仅在过去的五月,就给他贡献了价值数十万的木材与兽皮。
  更别说,外戚罚俸?
  这肯定是搞笑!
  窦彭祖甚至希望天子多罚自己几年俸禄。
  因为,天子罚多少,东宫就会借着各种名头,加倍的赏赐回来。
  这也是汉室长久以来的潜规则了。
  皇帝当白脸,东宫唱红脸。
  不单单是一个外戚如此,一般的功臣贵族,也都有这样的待遇——只要皇帝还想用他。
  只是外戚的补偿会多一些。
  靠着这样恩威并济的手段,刘氏牢牢的抓住了权柄。
  “济南无道,役使国人过律,横征暴敛,致使百姓忍无可忍,廷尉……”刘彻问道:“依律当何如?”
  “按律,王当弃市,诸子皆废为鬼薪城旦!”早已经知道刘彻态度的廷尉赵禹杀气腾腾的出列道。
  刘辟光的罪行,在理论上说,依法办事的话,确实应该如此!
  但是……
  他姓刘……
  想当年,刘濞的老爹,刘仲被刘邦封为代王,坐镇长城脚下,与匈奴直接接壤。
  刘邦的本意是锻炼锻炼自己的这个哥哥。
  结果,刘邦万万没有想到,老刘家居然出了这么个怂货。
  当匈奴大兵压境时,刘仲根本管都没管自己的封国、百姓和军队,直接丢下自己的国家人民与财富,一溜烟就跑去了雒阳。
  其跑路速度,别说汉室了,就是匈奴人也只能感慨:追之不及啊!
  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临阵脱逃,就这一条,哪怕是个卒子,也要以军法行事,立刻斩首示众。
  但刘仲屁事没有。
  仅仅只是废为合阳候而已。
  他的儿子刘濞,后来更因有军功的原因,而被立为吴王。
  所以,刘辟光别说是腰斩了。
  就是砍头,都不行!
  更何况,刘氏还有将相不辱的潜规则。
  只要不是谋反,大逆不道或者乱X等十恶不赦的大罪。
  两千石以上,就已经等于有张免死金牌了。
  虽然这个免死金牌,很多时候会失效。
  但在老刘家内部,其信誉却是刚刚的。
  汉室鼎立至今,从未有任何一个姓刘的宗室,被送上断头台。
  哪怕是吴王刘濞,谋反失败后,也是被东瓯人所杀。
  曾经的历史上,刘濞之外的其他作乱六王,也都得到了准许服毒自杀的优待。
  讲道理的话,刘彻若以现在的所谓“役使国人过律”“横征暴敛”这两个罪名来处置刘辟光。
  那么,最后,最多也就是个废为列侯,依旧能让他过上不错的生活。
  但,刘彻怎么能让刘辟光这样轻松就过关?
  刘彻叹了口气,道:“济南,朕之宗叔,朕不忍致法于王,廷尉再议之!”
  这是必然要做的样子。
  不管从传统还是礼法纲常来讲,都要如此。
  侄子怎么可以随便定叔叔的罪呢?
  皇帝岂能不顾同族之情,处置自己的亲戚呢?
  就算要处置,也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再不处理他,这天下就要灭亡,天地就要崩裂,上帝就要发怒。
  然后,皇帝才能在这样严重的后果面前,忍痛处罚。
  “陛下!”这个时候,早已经跟刘彻谈妥了交易的梁王刘武,忽然站起身来,拜道:“臣以为,济南王辟光,身为济南之主,受陛下、先帝隆恩,不思上报君父,下安黎庶,反而横征暴敛,目无王法,羞高帝之灵,惭齐悼惠王之德,上有负祖宗宗庙之托,下,获罪于济南士民,使民怨沸腾,四海不安!”
  “臣受先帝之托,先帝许臣为天下诸侯王宗室之宗伯,臣不敢不奉先帝之命,斗胆上书陛下:济南王臣辟光,实无人臣之像,不能奉宗庙社稷,宜当除其封国,去其王号,命其告罪于高庙!”
  满殿大臣,顿时都是一副瞎了我的24K氪金狗眼的模样!
  梁王什么时候跟济南有深仇大恨了?
  看梁王这样子,大抵是不弄死济南不罢休了吧?
  尤其是那一句告罪于高庙……
  简直就是要将刘辟光丢到大鼎里给烹了!
  甚至,比这个还要惨!
  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诸侯王才需要去高庙告罪?
  必然是他获罪于天的时候。
  都获罪于天了,祷告也没有用了。
  就算不被自杀,也会被暴毙!
  然而,大家的想法,显然有些没有跟上节奏。
  刘武之后,刘彻的兄弟们,也纷纷出列,拜道:“陛下,臣等皆附议,臣等皆以为,济南王辟光,委实不能再奉宗庙,请陛下施之以雷霆!”
  “淮南、江都、常山、临江、长沙……”
  有人看着这些先帝诸子,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坚决要求惩罚济南王。
  好像不惩罚济南,他们就要被祖宗晚上找上门唠叨一样!
  但,这依然只是一个开始。
  “陛下……”殿外,一个宦官的声音传来:“代王与燕王、城阳王,在殿外求见!”
  代王刘登,燕王刘定国还有城阳王刘喜,都是来长安为薄太后贺寿的诸侯王。
  “宣!”刘彻嘴角露出一丝不为人所察觉的笑容。
  “臣代王登……”
  “臣燕王定国……”
  “臣城阳王喜……”
  三位宗室诸侯王,走入殿中,叩首而拜。
  这三人,在平时,也就是个猫猫狗狗一样的存在。
  但现在,他们的出生和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话,将举足轻重。
  因为,代王是太宗孝文皇帝的孙子,燕王是高帝的堂曾孙,而城阳王,则是齐悼惠王的孙子。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意见,大抵也能代表其他诸侯王的意见。
  “臣登闻说,济南目无王法,横征暴敛,役使国人过律等诸罪行……”刘登说道:“臣虽为济南之后辈,亦为其厚颜无耻,深恶痛觉,羞与此辈为伍,其陛下,速加大亟,代天刑罚!”
  刘登这话,到是不让人意外。
  这刘登跟他老爹刘参,虽然一直以来默默无闻。
  但他跟他的父亲,代孝王刘参一样,都是个天下公认的好国王。
  素来,对其百姓,轻徭薄赋,代国年年都能剩下两千多的徭役名额。
  这对一个每年起码能合法的抽调至少四千民夫的大国,确实是很难想象的一个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3/2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