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924

  而可以充作军粮的粟米,起码还有两个月才能进入收获期。
  故而,李广利知道,在这两个月内,他的大军,都不可能获得外线机动能力。
  除非长安方面,可以在两个月内,为他调集起码一百万石粟米或者五十万石以上的麦粉。
  否则,缺粮的问题,就会使得他的军队,无法在居延以西、石羊河以北、轮台以南的地区进行一万以上规模的军事行动。
  而即使两个月,粟米收获,他的兵团其实也很难在外线开展三万以上规模的军事行动。
  而且,攻击范围,基本都被限制在边墙附近一千里。
  超过这个距离,损耗就会大到河西地区负担不起!
  这也是长久以来困扰汉军的老大难!
  河西地方土地不如中国膏腴之地,地方上水利设施也是相当落后,加之移民数量一直增加不起来。
  若无大司农转输粮草和物资,汉军根本无法在此地维持大兵团存在!
  故而,每次策划大战,李广利都需要回京,与长安九卿商议,与天子、朝臣讨价还价,才能拿到足够的粮食物资以及战马。
  一次大战,从谋划到实施,光是为了粮食、马匹,就可能需要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筹措、储备。
  这就使得,常常汉军开始备战没多久,匈奴人也同样得到了风声,进入了备战状态。
  等到汉军出塞时,匈奴主力也已经集结完毕,并部署完成。
  从天山会战到余吾水会战,李广利每一次都功败垂成,与匈奴方面提前获知了情报,做了完整部署有关。
  想到这里,李广利就不由得羡慕起那位已经打穿了整个弓卢水,并再次禅姑衍封狼居胥山的晚辈侍中!
  “多好的机会啊……”李广利暗叹了一声。
  匈奴主力不在,本来应该作为其防御中坚的精锐兵团,又贸然南侵,然后全军覆没在漠南。
  于是,整个弓卢水瞬间变成了不设防的地区。
  这使得汉军骑兵可以长驱直入,而且,面对的挑战和阻力立刻下降了无数个等级。
  在李广利看来,若他可以有这样的机会,早就灭亡匈奴,踏破燕然山了!
  可惜……
  他始终都不得不面对匈奴的主力兵团,而且是早已经完成了作战部署,进行了动员和坚壁清野的匈奴主力。
  大军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根箭矢,几乎都需要从后方的河套、陇西、北地甚至是太原、关中、敖仓转运而来。
  有的粮食甚至在运到居延前,就已经只剩下了不足出发前数量的十分之一!
  想到这里,李广利就不禁有些心浮气躁。
  内心之中,对于自己这些年来受到的待遇和抨击,更是愤愤不平。
  有种想要回长安,将那几个一直叽叽歪歪的家伙,带到居延来,让他们睁开眼睛看看居延的汉军将士们和屯田的移民们,是何等艰辛,何等辛苦,又是何等勤奋的工作、训练和巡逻。
  这时,门忽然被推开。
  一个穿着甲胄的年轻将官走了进来,恭身拜道:“父亲大人,令居方面刚刚遣使来报:西海诸羌,近来异动频繁,有月氏贵人报告称:西羌豪种之中,所谓的先零羌、牢姐羌等七大种,近来似乎频频串联,可能会举行解仇仪式!”
  李广利闻言,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面色无比红润!
  对于羌人,李广利算的上是专家了。
  事实上,在伐大宛之前,他就曾经率军在河西清理过那些盘踞在群山之中,袭击汉人村寨,偷盗亲汉部族牲畜的羌人。
  故而,他对羌人非常了解。
  羌,顾名思义,山上的牧羊人。
  其种群非常繁多,而且,存在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久。
  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存在于各种故事与传说中。
  漫长的岁月里,羌人各种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仇恨不断累积。
  就如现在羌人中,体量最大的先零羌、牢姐羌、封养羌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任意三个分属这三种的羌人(不分男女老弱),只要碰到,那最起码也是一场斗殴。
  而在通常情况下,斗殴的败者,只要受伤,若是男人,就一定会被胜方杀死!
  只有女人,可以活命,并被带回山寨。
  这是羌人的习性,也是他们的传统,更是现实的需要!
  李广利就曾经问过一些熟羌首领,问他们为何生羌各部会如此对待他们的对手?
  答案,几乎是惊人的一致——为了活命,为了生存!
  羌人生活在群山与高原之中,基本都靠牧羊维生。
  而这些地方,资源稀缺、物资稀少,能养活的人口更是有限。
  故而,在这种环境下,自身的努力可能无足轻重。
  减少竞争对手,比起自身辛勤劳作,可能还要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羌人变得极度排外。
  哪怕是两个原本关系很好的羌种,也有可能因为两个孩子之间的争执,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最终演化为血仇。
  故而,出门在外,每一个羌人,都会秉持——决不能给敌人回去报信的可能的态度。
  他们会尽可能的杀死他们的对手、敌人。
  这不止是减少竞争对手的有效策略,也是减少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冲突的策略。
  故而,诸羌之间,矛盾重重。
  他们就会草原上的狼群一样,各自划定了各自的地盘。
  并会毫不留情的杀死任何擅闯被他们认定是其地盘的其他羌人。
  所以,只有一种办法,可以让不同种属的羌种联合起来,放弃仇恨,并集体行动。
  那就是解仇仪式!
  多个羌人豪种的首领,聚集在一起,通过族群内部的萨满祭司,举行通灵仪式,在其祖先与族人面前,这些首领歃血为盟,共同发誓,放弃曾经的一切仇恨,解除过去的所有矛盾。
  并用他们的祖先和信奉的神的名字共同宣誓,保证听从一个被选举出来的首领的指挥。
  解仇仪式后,这些宣誓后的羌种们,就会像洪水一样,倾泻而出,攻击和毁灭他们见到的所有城市、村寨和障塞。
  杀光所有他们见到的敌人。
  并抢光、烧光当地的一切财富、牲畜。
  这就是羌乱!
  在过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延绵不绝,似乎无可阻止的大灾祸!
  哪怕是曾经的西域霸主月氏、草原霸主匈奴,也无可奈何的灾祸。
  直至元鼎六年,将军李息与中郎将徐自为,率军平息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羌乱。
  斩首十五万,俘虏十万。
  并将数不清的羌人首级,堆磊成为京观,筑于湟水两岸。
  然后,汉室又花了三年时间,建造起一条以令居为核心的边墙,设立护羌校尉官署,并将大批大批的生羌驱逐进湟水以西的高原。
  又将月氏义从,迁徙至湟水流域,命令他们镇守此地,严防西羌南迁。
  这才让羌乱在过去二十多年内,未再大规模发作。
  如今,他们再次站在一起……
  还要举行解仇仪式?
  李广利冷哼了一声,道:“竖子以为吾刀不快?”
  但内心的酸爽,却是无法形容!
  羌人?
  除了数量之外,在李广利眼里真的是一无是处!
  他们最好的武器,也不过是青铜制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