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1924

  都尉上官桀,拜为少府卿。
  校尉李哆多次献策,拜为上党太守。
  伐大宛一战,仅仅是九卿就出了三个,受封两千石以上的一百多人,千石官员一千余人。
  就连普通的大头兵、伙夫和后勤民兵也都受到重赏。
  根据统计,平均每个参与大宛战争的士兵,都得到了超过四万钱的赏赐。
  他们在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和瓜分的牛羊,还不计算在内。
  大宛战争以不可辨驳的事实,向天下人展示了一个真理:要想富,去从军,要想贵,去杀敌。
  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
  而现在,张越提出的这个献礼工程,在张安世、暴胜之眼中,差不多已经能与大宛战争相提并论了。
  因为,当今天子对这样赤裸裸的拍他马屁的行为,根本就毫无抵抗力。
  更别提这个事情还是长孙牵头,由天子现在最信任和最宠幸的幸臣张子重负责统筹。
  不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
  就听着张越说道:“欲成此大事,吾深以为,非得赵老将军及赵谒者相助不可!”
  说着就对赵安国拜道:“愿请谒者与我共谋此大事!”
  对于张越伸过来的这条橄榄枝,赵安国根本就没有半点抵抗力。
  他马上就对张越拜道:“侍中信重,安国感激不已,愿竭尽全力,以佐侍中大业!”
  他甚至都不需要回家去与乃父商量,就直接拍着胸膛答应了下来:“吾父闻之,也必定欣然应允,为长孙大事尽力!”
  没办法,对赵安国和他父亲来说,这个张侍中提出来的这个宏伟计划,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
  他父亲赵破奴,本来是汉军之中与贰师将军海西候李广利地位对等的大将。
  又有着冠军景恒侯的遗泽加成,一直以来就深得天子信任和天下崇敬。
  自冠军景恒侯去世后,他父亲曾经多次受命出击匈奴。
  但将军难免阵前亡,十一年前天汉三年,他与其父赵破奴受命为浚稽将军,统帅两万骑兵出击匈奴,却不料被匈奴人调集了全国兵力,包围在浚稽山以南。
  他与父亲率军奋力突围,奈何匈奴人确实是下定了决心,不惜代价也要吃掉他们父子统帅的这支汉军精锐。
  连战三日后,他们父子统帅的大军被匈奴人全歼。
  他和乃父赵破奴,落到了匈奴人手里,被匈奴人囚禁了三年,才找到机会逃回中国。
  回国后,天子虽然对他们父子的遭遇非常同情,给与了无数赏赐。
  但是……
  却再不肯交托重任了。
  而大汉武将,若不得统兵之权,没有受命征战,那么地位恐怕还不如一个小吏。
  而张越提议的这个事情,无疑是他们父子渴望已久的,重新赢得天子欢心的大好机会!
  自当年兵败浚稽山,全军覆没后。
  十一年来,他们父子日日夜夜,都在渴望着重回战场,率军去为那战死的同袍和亲友们复仇!
  张越看着赵安国的样子,马上扶起对方,道:“得足下及老将军相助,毅深感荣幸,谨代表长孙殿下,为谒者及老将军谢之……”
  在心中,张越已是高兴不已了。
  张安世、暴胜之、赵破奴父子,这些人加起来,就横跨了文武,无论在宫廷还是军方都有了支持者。
  这是成功的开始。
  有了这些人的加盟,又有着为天子献礼的大旗,那么接下来,其他潜在的朋友和可能的合作者,都将蜂拥而来。
  只要他们上了这条船,跟着自己与刘进做了这个事情。
  嘿嘿……
  他们就不得不在未来,为了刘进和张越的利益去奋斗。
  至少,他们也得保持中立。
  而这正是张越替刘进想出来的解决巫蛊之祸,避免大难的计策之一。
  只要能团结足够多的人,那么一切阴谋诡计,都将无从遁形。
  就像当年霍去病和卫青在世之时,谁敢觊觎刘据的储君之位呢?
第117章
党同伐异(1)
  长安城南,覆盎门外,越过太学,再向南五里,就进入了上林苑范围。
  一栋栋馆阁逐次并列,无数屋舍联排。
  馆阁之间,有着宽敞的走廊相连,屏风帷幄,皆尽华美锦绣。
  这里就是大汉储君的私人苑囿——博望苑。
  也是如今长安城外最热闹的地方。
  当朝太子刘据,自十六年前及冠就宫以来,就素以宽厚温和能容他人而出名。
  尤其是对于士大夫们,这位储君更是格外能容忍。
  哪怕偶有犯错,也不会追究。
  曾经,有太子舍人贪污数百万,但这位储君知道后,却并没有责罚对方,反而命人赐金一百,那舍人得赐金,羞愧难当,于是吞金自杀,遗书说:家上宽仁,不罪于我,然吾诚有罪,不敢坏国法,愿来生再为家上效死!
  此事之后,天下依附者越来越多。
  无数仕途不得意,乃至于被打压的学派大儒也纷纷向刘据靠拢。
  不独一个谷梁。
  更有公羊学派的死敌,同为《春秋》学派的《左氏》一脉来投。
  只是,《左氏春秋》的理念和主张,与当世公认和人们认可的理念,相去甚远,所以人数并不多。
  此刻,太子刘据正坐于一处明堂之中,左右数十名士大夫,环绕着他,众人一同研读着《春秋》经义。
  这也是刘据最喜欢的事情了。
  正讨论的渐入佳境之时,忽然有臣子入内,拜道:“家上,刚刚从长安城中传来消息:长孙殿下与侍中领新丰令张子重去了兰台……”
  “兰台?”刘据听了,神色一变,挥挥手站起身来,走过去问道:“进儿好好的,为何去兰台?”
  “不知……”这臣子答道:“不过,臣听说是侍中领新丰令张子重去东宫相邀的……”
  “哦……”刘据听了,微微沉思片刻,然后道:“孤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明堂之中的士大夫们听着,却都是炸开了锅。
  “家上!”一个身着儒冠的中年士大夫拜道:“长孙近来与那张子重往来甚密,臣担心长孙为其所迷惑,失了正心……请家上明断……”
  刘据看着那人,正是他平素颇为敬重的一个大儒王宣。
  其治《春秋左传》,乃是博望苑中有名的君子。
  而这《春秋左传》乃是《春秋》在传诸经之中,历来与《公羊》《谷梁》并称。
  有意思的是,《春秋左传》其实是在孔子的《春秋》基础上,由鲁人左丘明增补而定的一个版本。
  所以,在当世之人眼中,《左传》不该冠春秋之名。
  公羊学派甚至直接将《左传》开除了《春秋》经文的行列,认为《左传》是一个独立的经文,非孔子所作。
  一些极端的公羊学派学者甚至认为《左传》是史书,而非经义。
  《左传》的学者当然不服,于是惨遭镇压。
  公羊学派这些年来有时候连《谷梁》也懒得打压,但只要发现了《左传》的学者,那一定是除恶务尽!
  因为,在公羊学派的眼里,谷梁学派最多只是误入歧途,还可以拯救。
  但这《左传》学者,却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