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6/1924

  成为了当代‘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典型。
  更是让这位陛下唏嘘不已,又感慨万千!
  “卿到朕身边来……”天子轻声道:“让朕好好看看卿……”
  “臣谨奉诏……”苏武激动的走上前去,站到天子面前,天子仔细的打量起这个曾经不起眼的臣子,越看越顺眼!
  没办法,没有君王不喜欢忠臣!
  而苏武的忠诚,已经通过了时间、敌人以及富贵、权力的考验。
  比真金还真!
  其行为,几乎堪比古代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媲美!
  这样的臣子,对君王来说,哪怕是能力再差,也是配得上高官厚禄的。
  不止是因为千金买马骨,更是因为,君王真的奇缺这样的大臣。
  “卿受苦了……”天子看着苏武那张饱经风霜与磨难的脸颊,悠悠长叹。
  苏武连忙拜道:“臣不苦,为陛下效忠,臣甘之如饴!”
  此时,数十名司马、军候、校尉、都尉等高级将官组成的骑兵队缓缓出列,他们持着缴获、斩获的匈奴大纛,一一上前,然后丢弃在驰道上。
  “匈奴呼揭部大纛,获于鶄泽……”
  “匈奴姑衍王大纛,受降于南池……”
  “匈奴丁零王大纛,获于崖原……”
  “匈奴右贤王大纛,获于祷余山……”
  ……
  数十面各色大纛,将驰道铺满,引发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汉军各部,则踩着鼓点,逐一上前,从这些匈奴大纛上踏过去。
  这更是激起了无数欢呼与呐喊。
  天子也扭过头去,看到了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无比快意的笑容!
  张越趁机拜道:“启禀陛下,微臣奉诏持节率军,宣抚漠南之时,遇匈奴丁零王卫逆所部,臣痛击之,败其于崖原,然后引军南下,围匈奴姑衍王虚衍鞮于盐泽之南,晓其以陛下圣德,宣其以陛下之义,使其幡然醒悟,率军归降!今其就在臣军中,不知陛下是否召见?”
  天子听着,立刻就骄傲的笑道:“诏匈奴姑衍王来朝朕!”
  姑衍王虚衍鞮?
  那可是匈奴单于的胞弟,在其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他的归降,对于汉室而言,自然也有着重要意义!
  特别是,张越曾以奏疏建议,提出册封其为匈奴单于,从而引发匈奴分裂的建议,让天子只是想着都兴奋难耐!
  想当初,他即位之时,匈奴是何等猖狂的敌人?
  匈奴骑兵又是何等凶焰滔天?
  从北地一直到燕蓟,匈奴骑兵无年不侵,边塞之下烽火连天。
  自高帝以来,汉家天子屡屡饰女子财帛,以输匈奴,企图用金钱、财富、女人换和平。
  而事实却一次次的打了历代先帝的脸!
  女子、财帛、黄金,根本换不到和平。
  甚至只会招来匈奴人气焰的一再高涨!
  故而,从太宗皇帝开始,汉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灭亡匈奴!
  自太宗至他,两代天子,数十年卧薪尝胆,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培养将才,训练士卒,完善马政。
  终于,有了扬眉吐气,报仇雪恨的国力!
  于是,他在亲政后,便将全部精力和注意力,放到了与匈奴的战争上。
  任用卫青霍去病,大胆改革军制,加强骑兵建设,通过一次次的会战和主动进攻,将匈奴人逐出河套、逐出河西,最终通过漠北决战,将匈奴势力彻底逐出大漠以南。
  可惜,匈奴并未屈服、灭亡。
  而是采取了龟速战略,借助地利与纵深,与汉军消耗。
  自马邑之谋至今,汉匈鏖战数十年,大小合战数百次。
  今天,终于见到了匈奴败亡的曙光了!
  虚衍鞮率部归降,对于天子而言,这可能比汉军打下龙城还要重要。
  因为,攻下龙城,其实只是一种心理优势。
  汉军压根就不能占据和控制当地。
  虚衍鞮归降就不一样了。
  一个匈奴孪鞮氏的宗种!
  一个有单于继承权的单于胞弟!
  其手里更有着一支骑兵部队!
  可操作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片刻后,穿着汉家朝服,戴着冠帽,在几个礼官引领下,虚衍鞮亦步亦趋,诚惶诚恐的来到了天子驾前,磕头顿首,匍匐在地:“外臣虚衍鞮,顿首百拜天单于陛下,唯陛下能作威作福,唯陛下可以号令天下四海……”
  这些话,显然是张越教的。
  天子听着‘天单于’三个字,就已经乐不可支了。
  文武百官们,更是骄傲的抬起头来。
  汉匈百年争霸,到得今天,在平城之战一百余年后的今天,终于有一个冒顿的嫡系子孙,在汉家天子面前屈膝称臣,口赞‘天单于’。
  这让哪怕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甚至连笔都有些拿不动的太史令司马迁忽然老泪纵横,忍不住的拿起笔来,在纸上亲笔写下了:延和二年秋七月庚寅(二十一),匈奴姑衍王朝天子,上尊号‘天单于’,上大悦……
  ……
  是夜,未央宫宣室殿内,灯火通明,满座皆权贵,往来无白丁。
  张越依旧戎装,领着续相如等人,端坐在太孙刘进之旁,两人不时耳语,交流着这过去数月,长安与新丰的事情。
  这也是张越数月以来,第一次对新丰事务,有一个大概了解。
  从刘进的话里,张越知道,在他离开的这些时间里,新丰又举行了一次考举取士,录取了大约一千多名官吏,充实到了新丰、临潼、万年三县的系统里。
  同时,在陈万年、胡建、桑钧等人的主持下,新丰系统已经整合了临潼、万年的官僚系统。
  于是,便在新丰建立了‘太孙莫府’,由陈万年、胡建、桑钧、赵过,负责这个莫府的日常工作,如今,这些具体事情都已经步入了正轨。
  当然了,新丰的政务,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张越离京后,特别是新丰亩产大爆后,不仅仅是新丰的麦种被人觊觎。
  在新丰的官吏,也成为了香饽饽。
  天下郡国,纷纷伸出橄榄枝,大肆挖角。
  特别是那些官吏的家乡的父母官们,千方百计的想办法,用手段,动员其父母亲朋做工作,又用着高官厚禄相引诱。
  挖走了许多好苗子。
  错非是张越的三世说的底子打的足够好,而且新丰的实绩够强。
  使得很多理想主义者,下定决心,坚决留在新丰。
  不然,张越回京之时,恐怕会发现他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官僚系统,已经被人挖的干干净净,安排的明明白白。
  没办法,政绩这东西,当官的人人爱。
  更不提,若是别人都在挖人,某某没挖,传出去面子也不好受。
  故而,短短一个月,新丰官吏就被人都挖了一遍。
  就连太学生,都被挖走了十几个……
  这让张越听的,真是既紧张,又有些开心、自豪。
  事实上,其实被挖角对他来说,最是开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