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6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4/1924

  “然而……”张越轻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吾意应战!”
  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将军,您何必与李少卿这等背主叛逆之人,讲什么君子之道?”有人立刻高声喊道。
  “将军,李少卿匈奴夷狄之主也,春秋曰:自古中国不与夷狄交,此等小人,何必理会?!”更有人跪地劝谏。
  张越看着他们,笑道:“公等误会了……吾还没有糊涂到连李少卿的心思与盘算都不知晓的地步……”
  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激将法,张越岂会不知?
  “那您为何?”续相如问道。
  张越却是答非所问,有些激动的道:“昔者,太伯端委以治吴,犹不革裸发文身之习,秦始皇帝开百越,当今天子以闽越叛乱,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其时固荐奔狐兔之墟,然而,自左传诸子南下,两载之间,吾闻闽越之土,已声华文物不下内郡,番禹、交趾之城,诗书礼乐之兴不下河洛之土,去岁御史察举,交趾出孝廉三,番禹出孝廉二,天子喜之,于是诏赐左传名士黄公等左庶长之爵,黄金百金!”
  “今上遣唐公通夜郎,闭于昆明,原始开拓,不过直羁绊而已,三十年间,西南群夷,隐于天下,而延和元年,关中大旱,西南诸国输芋头等物数百万石于中国,解天子之大患,由是天子乃命太学收系西南诸国学子,三年之间,太学西南学子,数百之众,诸国君臣黎庶皆沐王恩,于是风气渐开而人文渐被,若旋风之被服,吾料百世之后,西南诸国,当如春秋之荆楚,郡县已定,而民皆中国,人文兴盛!”
  “吾闻之,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宗周天下,仅治地方五千里而已,而今中国,地方何止万里,疆土何止禹贡之图?”
  “古之夷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高舄!”
  “诸公!”张越郑重的看着众人:“公等焉知百世之后,今公等所立之地,所见之土,声华文物不如齐楚吴越?又焉知西域诸国,不为中国郡县?”
  “吾辈丈夫,受先贤教诲,得先王遗泽,被天子之恩,食国家俸禄,昭昭天命,在吾等之身也!自当暴霜露,斩荆棘,以盘石为沃田,以桀暴为良民,夷坎坷为平均,化不宾为齐民,于是太平之世,方有降临之日,天下大同,才能有窥见之时!”
  众人听着,莫名感觉心血澎湃,亢奋不已。
  特别是年轻的将官们,只觉得天命昭昭,已然显现在眼前!
  是啊!
  为什么不呢?
  春秋之时,今天的蜀郡,还是巴人的天下,今天的吴越之土,还是‘夷狄是膺,荆舒是惩’的蛮夷之所,中国腹心之患,而东夷所盘踞的齐鲁之地,更是野蛮之乡,君子所畏难之地。
  但现在呢?
  蜀郡之文治,天下斐然。
  而吴越之乡,鱼米之所,齐鲁之地,诗书礼乐兴盛之土,孔子故里所在也。
  那么,数百年后,子孙后代再看今日西域漠北之地,若依然是夷狄蛮夷之土,父子同庐之地。
  那么,今天在坐的大家,又有何脸面享受子孙香火祭祀?
  于是,大部分的年轻将官们,纷纷顿首拜道:“愿从将军!开此西域之土,建此不世之功!”
  而剩下的人,自然就被架在了火上。
  他们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跟着拜道:“愿从将军之令,教匈奴夷狄君子之道!”
  只是,若是如此,六千汉骑,要在正面列堂堂之阵,以堂堂之师,击破匈奴十万大军,谈何容易呢?
  毕竟,就算是十万只猪,躺在那里,汉军一只只砍过去,恐怕也要砍到累死!
  何况是十万个人?
  其中更有匈奴精锐不下两万之众!
  这仗该怎么打?
  所有人都看向了作为主帅将主的张越。
第1168章
疏勒会战(4)
  张越看着众人,却没有说作战部署,反而问道:“续将军,我军军粮还可以支撑几日?”
  “最多只能再支撑三天了……”续相如低头道:“三日后,姑墨等国送来的军粮就将消耗殆尽……”
  汉军自出龟兹,一路西行,全军只携带了三日分量的干粮,一路急行,在七天之中,跨越两千里之地,穿越了姑墨、且末、莎车等十余个西域大小国家的国土,直抵此地。
  一路上,军需补给,基本全靠当地国家及其贵族、商贾的捐输。
  而为了保证速度,通常征粮只征当天军粮,最多将第二天的军粮与草料也准备上。
  正是因此,汉军才能完成这不可思议的进军。
  自初七日出塞,十四日便抵达疏勒边境。
  而代价自然是作战续航能力被削弱到根本无法进行长期作战的地步!
  “三天吗?”张越想了想,下令道:“请续将军去通知各国,务必要在两日内再给我军送来至少一万石军粮,不拘湩乳、麦稻、牲畜!”
  “将军去转告各国贵族、商贾:凡能捐输军粮者,皆案太宗‘输粟捐爵’之策而论功,只需捐输军粮一千石或者牛羊一百头,便必得汉之五大夫爵!”
  输粟捐爵乃是汉太宗采纳晁错的建议曾实施过的一个政策。
  其具体做法就是允许天下商人、地主、贵族、平民,自主运输粮食至长城边塞。
  然后,国家根据其输送的粮食数量,给与不同等级的爵位补偿。
  如今,张越旧事重提,拿着这个政策出来诱惑西域各国贵族、商贾。
  他相信,应该会很有吸引力,至少凑足一万石各类粮食,应该不难!
  而一万石粮食,应该够数日作战之需。
  这样,再加上原本的存粮,汉军的作战时间可以延长至少十天。
  换而言之,张越根本没打算将战争拖过十月。
  他要速战速决!
  这也是他答应李陵要求的缘故——若是常规作战,匈奴十万大军分散在疏勒、莎车甚至大宛境内。
  汉军或许能败李陵,但却很难胜之!
  而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击败敌人,将其击溃,其实远算不上胜利。
  具体可以参考楚汉彭城之战。
  高帝输的连裤子都当掉了!
  甚至差点把自己小命都撘在里面了,然而,待其脱困,不过数月就又是一条好汉。
  原因其实很简单——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士兵们的作战意志大部分也都很薄弱,打不过就跑。
  通常情况下,一次会战,战胜方的斩首能达到敌军总兵力的一成就已经是辉煌胜利了。
  毕竟,不是谁都是白起、霍去病。
  不打则已,一打就盯着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寻求大迂回、大包围,天天想着将敌军包饺子。
  但大部分人没有那个能力,也缺乏那样的野心。
  所以,在事实上,彭城之战,项羽赢是赢了。
  但汉军主力,也都跑的差不多了。
  高帝刘邦回去重新收拢一下溃兵,哗啦啦就又拉起了一支军队。
  而游牧民族就更夸张了。
  上次乌孙人被李陵按在药杀水摩擦,昆莫狼狈奔逃,勉强捡回一条命。
  但是……
  乌孙人到底损失了多少?
  能有一成吗?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打不过就跑,从来不丢人。
  留下性命,保存性命,是他们天生就会的事情。
  在事实上,自卫青霍去病后,汉与匈奴大小会战上千次,汉军赢下了其中起码七成的战斗。
  然而,以张越所知,所有战斗的斩首数与斩获加起来,也没有超过霍去病的生涯斩首记录,直到张越去岁击破漠北王庭,才堪堪破了霍去病的记录。
  如今,情况也是一般。
  面对李陵兵团,汉军击破可以,但想要消灭却是异想天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