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0/1924

  一个一句话,就能让匈奴人丧胆的鹰杨将军!
  再说,带兵入城镇压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先例!
  建元新政的时候,就是卫尉官程不识与李广带兵入城,将推动新政的儒生从公堂上直接拖入诏狱的。
  所以,在知道了那日鹰杨将军与丞相、海西候密议之事后,长安有司内的许多人,心里面都是打鼓的。
  因为,他们知道,真要惹毛了那些握着枪杆子的武将,他们是真的敢带兵入城砍人的!
  这些人是将脑袋栓在裤腰上,在疆场上砍出一片天的人。
  他们不会和文官一样,傻傻的任由别人随意安排。
  必要时,他们会掀桌子的!
  所以,聪明人知道,在对待武将,特别是鹰杨将军这种自成一派,有着莫府和兵权的大将,要见好就收,拿了好处就赶紧找台阶下。
  因为,他们手里握着刀剑!
  而且,他们真的会提起刀剑砍人!
  这不是开玩笑!
  可惜……
  官吏看着眼前的文人,脑袋只觉大了不止一圈。
  这些诸侯王身边的大臣,平素在封国横行霸道惯了,不知天高地厚,真以为长安是他们家的小县城,有一个大王当后盾,就可以怼天怼地?
  年轻!
  长安城的水,可比想象中还要深几百倍!
  但,官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不会听的。
  于是,他只能弱弱的提醒:“其实,鹰杨将军,钦赐天子节,左黄钺,右白旄,持之确实可以号令天下,调兵遣将……”
  是的,其实现在的鹰杨将军就是一个没有头衔的低配版的太尉或者大将军!
  黄钺白旄这种东西,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可以代替天子虎符的。
  那文人听着,却根本没有放在心里。只是嘴上应付着:“知道了,知道了,吾会小心一点的……”
  官吏看着,只好在心里面摇头叹道:“蠢货!”
  但他也不愿再劝说了。
  自己又不是别人的爹,没必要为他人的生死操太多心。
  本质上,这一次他们与此人身后的人合作,不过各取所需而已。
  双方之间,别说休戚与共了,恐怕连貌合神离都做不到,可能到了中场就要翻脸都说不定。
  于是,他也不再提醒与劝说了。
  心里面甚至隐隐期待后者撞个头破血流。
  ……
  太学,如今规模已经十倍于当年。
  董越心心念念的辟雍与明堂,更是已经竣工!
  其中辟雍规模庞大,有九重十二堂,可以同时容纳五千学子在辟雍进学。
  又建起百余栋学子宿舍,栽培松柏、青竹于期间,又饰以花草点缀,学子宿舍之前,有着三懂高达五层,藏书数十万册的藏书阁以供学子们日常借阅经典,研读诗书。
  藏书阁里,不止有儒家典籍。
  还藏有法家、黄老、纵横家、名家、杂家等诸子之说。
  就连墨家的典籍,也可以在藏书阁找到。
  本来,收藏百家之书,太学内部是有意见的。
  但董越力排众议,以‘所谓贤士,博览百家,取其长而用之于我学也!昔者,仲尼问道于老子,天下以为贤,何故如今,儒家之士不能阅他家之书?此岂治学之道?’为理由,强行在太学藏书阁也收入其他诸子经典与文章。
  这让张越也难免唏嘘感叹:这才是儒家!
  事实上,早期儒家之所以活力四射,泰半就是因为儒家高层们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只是,后世儒家被拔的太高,高处不胜寒,于是就开始内卷、封闭。
  “所以啊……”
  “还是得有对手啊!”张越行走藏书阁中,心里面想着:“这就像草原上若没有狼,那么沙漠化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于是,他心中难免起了‘养狼战术’的心思。
  打算从这太学里,选几个可造之材,将他们送上法家、黄老、杂家以及古文学派的道路。
  就像后世的乒乓球一样,给儒家制造敌人和对手,以此保持儒家的活力。
  想到这里,张越就想起了那南下的左传诸生,于是他问着陪着走在藏书阁中的董越:“董先生,未知如今太学,可设有《左传》课程?”
  “嗯?”董越抬头看着这位‘师弟’,满心疑惑,公羊与左传,乃是世仇死敌,哪怕大度如他,也是没有拉左传一把的念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张越笑着道:“世间学问,总有能取长补短之者!”
  “且,韩非子曰:出则无外患者,国恒亡!”
  “先生不觉得,如今这太学,太过一潭死水了吗?”
  董越闻言,微微点头,明白了这位师弟的意思。
  确实像其所言,公羊学强盛了数十年,如今更是独霸了太学,执太学儒学之牛耳。
  特别是近年来,公羊学子通过太学与新丰之间互动,输送了大批人才进入官场。
  假若不出意外,未来数十年,都没有人能威胁公羊学的霸主地位。
  也正是因此,这藏书阁里才有其他诸子百家,古文学派典籍的存在。
  这是强者的自信!
  也只有强者才有这样的大度。
  若是自身难保的话,在这公羊学的老巢,怎么能见到其他学派甚至异己的文字呢?
  只是,董越终究有局限性,他还未能想到,在太学引入外敌,刺激和加快公羊学本身强盛、进步的速度。
  不过,张越一点醒,他就明悟过来了。
  月满则盈,盛极而衰,凡事过犹不及。
  现在的公羊学,太招人恨,也太招人不喜了。
  但他那知晓,这口子只要开了,就难以收束。
  就像当年,他答应了张越,在太学之下开设武苑,招收学生,教授兵法、庙算之用。
  于是,如今就有着诸子百家的学子,打着武臣的名义,进了太学,如饥似渴的阅读着他们过去无法接触到的先贤典籍,然后反过来在太学里找‘公羊师兄’切磋。
  结果就是,武苑与太学之间,经常展开辩论。
  不过,这是好事,所以董越和太学高层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若将来,太学里出现法家系、黄老系……
  嗯就像后世大学里的工程系、法学系一样,也不知道董越会不会气的跳脚?
  不过,张越却是很开心。
  他得意洋洋的负着手,与董越一边说,一边走。
  不一会儿,就走到了藏书阁顶层。
  因为建筑的缘故,这顶层其实很小,只有两间房,其中也没有什么书籍,只是摆了些水果、茶壶,有屏风、棋盘。
  看来,这里是太学博士们,休憩与娱乐之所。
  走入其中一间房,董越将门关上,然后屏退左右。
  “子重……”董越带着张越,走到房前平台上,远眺着太学风光,忽然叫起张越的表字:“你可知,随着诸王回朝,儒家各派鸿儒,也相继归朝了……”
  “上一次,如此盛世,还是先父逝世之岁……”
  张越听着点点头:“小子曾听父老说过……当年,天下鸿儒聚于关中,与公羊论道,盛况空前……迄今,关中民间依然有着当年的传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0/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