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6/1924

  每一个人,都握有对天下与国家,至关重要的一票,更各自有着势力与权力,可以升迁、罢免两千石以下的官员。
  虽非国王,却权重于国王。
  所以,这些卿大夫们死后,必然被追封为王。
  就像去年去世的车骑将军、襄武侯公孙遗,就被追封为韩王,谥为文忠,令其子公孙畅嗣位,襄武候家族获准三代可以用诸侯王的仪仗,穿只有诸侯王才能穿的王袍、印玺,准许出入称警,行文用孤,更可在西域的襄武县内用国王的名义发布诏命。
  这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
  所以,如今的汉室,不分文武,都想要挤入那个十二卿大夫的圈子。
  而根据丞相在永始四年做出的决定。
  汉家文武大臣,如今被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就是州郡两千石以下的文武守臣及关中千石以下的官员,这些人只享有做官和执行上层命令的权力。
  第二个等级,就是州郡两千石的郡守、郡尉、刺史、主薄。
  这些人享有向国家提建议,并且有权投票选举执政的九卿与三公的权力。
  第三个等级,就是国家重要的机构与重要战略要地的文武守臣,或者主要的军事派驻机构的主官。
  譬如关中三辅、雒阳、临淄、江都、睢阳、令居及安南、安北、安西、西域诸都护府都护、前后左右将军、车骑、火枪、火炮将军都在此列。
  这些人才有资格被提名,可以被选举为九卿、三公的重臣。
  第四等级,就是九卿三公以及丞相本人组成的执政团。
  每一个文臣武将的梦想之地!
  桑钧自也不例外!
  至于天子?
  真的是很抱歉……
  天子现在连进入未央宫宣室殿,理论上参与执政大臣议事的权力也被剥夺了。
第1265章
疯狂(1)
  夜幕时分,天空飘起了雪花。桑钧乘着马车,来到了位于戚里正中央的英候府邸。
  作为帝国丞相之宅,英候之邸,如今已是长安城中的最重要的地方。
  不止是戒备森严,岗哨林立。
  府前的道路,更是被拓宽了数百步,形成了一个广场。
  纵然如今已是夜幕时分,但在丞相府邸前排队等候的官员,依然多如牛毛。
  而且大多数人,都只能获准进入丞相府邸,送上礼物,得到丞相的家臣几句话而已。
  哪怕如此,彻夜在此排队的人,依旧如过江之鲫。
  谁叫今日大汉帝国的权柄,皆集中于丞相一人之身?
  所谓十二卿大夫执政议事,只要丞相开口,就是一锤定音!
  而天下文武官员,更是早已经表明立场——舍丞相外,吾辈不认他人。
  去年襄武候公孙遗去世,其留下的少府卿之位空悬。
  按照丞相本人制定的制度,执政出缺,就要从有资格的备选官员里提名三人,供天下两千石选举。
  这叫复古,从先王之法,推贤使能。
  可是面对这天山掉下来的馅饼,天下文武大臣,纷纷表示:除了丞相提名的人外,我们不会选择其他任何人。
  丞相闻之,便称病自守家门。
  直到群臣再三登门相请,方才出来视政。
  便提名少府左监兼将作大匠丁缓为少府卿。
  于是,在当月的投票中,丞相提名的人选获得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选票。
  而唯一一票投向其他人选的选票,来自大鸿胪于己衍。
  但谁不知道于己衍就是丞相本人的应声虫呢?
  所以,也就难怪民间有人说:十二执政,不过一人之臣。
  作为大司农之子,丞相旧部,桑钧自然有优待。
  他一递出拜帖,立刻就有人出来迎接,而且来迎的还是丞相身边最亲信的家臣:田苗。
  今日的田苗,早非当年刚刚入城可比。
  他已经三十岁了,留起了长长的髯须,戴着进贤冠,穿着一件棉衣,脖子上系着狐裘围脖,看上去富态十足,举止之间,颇有威严。
  “桑公……主公命我来请您去偏厅稍候……”田苗对桑钧一拜,就说道。
  “丞相有贵客?”桑钧问道。
  “临淄候来了……”田苗也不隐瞒,直接道:“故而,只能让明公等候了……”
  桑钧听着,立刻表示理解。
  只是……
  “在下听说,临淄候一直在甘泉宫养病……”桑钧小心翼翼的问道:“可是有什么要事?”
  临淄候辛武灵,乃是如今执政的十二卿大夫之一。
  更是当今丞相当年政变的左膀右臂。
  只是可惜,当年其率军南下平叛,为流矢所伤,兼之年纪老迈,所以从永始四年起就一直在甘泉宫养病。
  他所担任的北海楼船将军及北海都督府都督,其实只是个挂名,实际掌握北海楼船和北海都督府的是丞相派去的别驾贡禹。
  这位旧年的新丰令,现在已经是汉室未来最有可能获得执政卿大夫提名的新生代。
  “还不是为了其侄子辛庆忌……”田苗叹了口气:“陇右辛氏的下一代,除了那位楼船校尉后,余者皆不成器……”
  “如今,辛校尉已经数月没了消息,临淄候当然焦急……”
  “这几天来,临淄候已经连续来拜见丞相三次了……”
  桑钧听着,若有所思。
  北海楼船将军府和北海都督府,其实是一个衙门,两块牌子的机构。
  这个丞相在永始元年就草创于朝鲜、辽东的官署,最初只是负责捕鱼和造船的机构。
  后来慢慢的永始二年、三年,获得了征讨北海及朝鲜、辽东不臣的权力。
  又在永始四年委任执政大臣临淄候辛武灵为帅,使得这个官署升格为九卿级别,因为在那一年,丞相让人将刚刚铸造好的青铜火炮,搬上了楼船的舰只上。
  并在随后两年,开发、设计和制造了数十艘可以搭载至少三十门三寸火炮的巨舰,命名为炮舰。
  而这些炮舰,全部配属在了北海楼船将军麾下。
  于是,北海楼船将军,成为了汉室第一个只靠战舰,就可以灭国的官署。
  这些年来,桑钧虽然一直在外,但他也听说了,丞相有意在未来,将楼船分离出大将军府的管辖,使其成为一个独立作战和独立核算的机构。
  换而言之,在未来,北海楼船将军兼北海都督府都督,甚至刚刚筹建不久的南海楼船将军府,都有成为新的执政大臣的可能性。
  不是递补,而是增加。
  将执政大臣从十二人的数量,增加到十三、十四甚至更多数量。
  自然,楼船官署和海洋事务,成为了汉室的热点。
  许多太学生毕业后,都削尖了脑袋,想往楼船钻,实在不行,就求个汉使的身份,驾驶一艘小船,远航出海,寻找建功立业的地方。
  从扶南向南,自扶桑向西,甚至沿着黑水向东,深入不毛冰原之地。
  而辛武灵家族,作为第一个吃到了甜头的家族,自然是怎么都不肯放过这块宝地的。
  所以,去年丞相听说有海商在扶南之南的大海彼端,发现了西迁的匈奴踪迹后,就下令从北海楼船调一支校尉炮舰,前往海商所指示的地方探索。
  临淄候最宠爱的侄子楼船校尉辛庆忌,于是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执行这一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