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8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7/1924

  说到底,都是为了家族基业。
  只是,这大海多风浪,凶险莫测,便是在近海,也有遭到风暴袭击而船毁人亡的例子。
  何况远赴万里之海呢?
  “临淄候若失了这个侄子,恐怕,陇右辛氏便要后继无人了……”桑钧在心里感慨。
  作为十二执政官之一,临淄候辛武灵的家族,自然也被汉室的八卦党们扒了个精光。
  和乃父桑弘羊一样,陇右辛氏,在辛武灵后也是青黄不接,后继乏力。
  辛武灵的七个儿子,除了两个庶子在令居、河湟拓垦屯田外,其他五个儿子都是廷尉衙门的常客,特别是其长子,顽劣不堪,被丞相亲自下令编管辽东反省。
  而辛家唯一可堪一用的,也就是楼船衙门的辛庆忌了。
  桑钧见过那个年轻人,比自己还小几岁,却颇为机警,连丞相也很喜欢他,常常叫他的表字,还曾写信勉励其在楼船为国用力。
  心中想着这些,桑钧就在田苗的引领下,来到了英候府邸的偏厅。
  田苗命人端来酒水,又召来一队西域歌姬,为其起舞解闷。
  过了一会儿,桑钧看到了,从正厅那边,走出来许多人。
  丞相的身影,赫然在列。
  而在丞相身旁,一个拄着拐杖的年迈老臣,则不断的拱手行礼,正是临淄候辛武灵。
  从其表情看,这位执政,似乎非常开心,还时不时的笑出声来。
  桑钧一看,心中一动,恰好这时田苗也来请他去拜见丞相。
  于是,桑钧问道:“田公,可是临淄候有喜讯?”
  “然也!”田苗也笑了起来:“刚刚从番禹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快报:安南都护府所派出的船队,在都兰遇到了受辛校尉之命,运送珍宝返航的宝船三十余艘……言校尉已至身毒,遇黄支王不臣,杀害汉使,辱及天子,校尉以春秋之义,加之以大罚,破其城,杀其王,臣其国家,得其宝库所藏金银,乃命人运返归国……更送来海图……”
  “哦……”桑钧点点头:“这就好……”
  心中却难免有些失落。
  因为,事到如今,他已经看明白了。
  如今的汉室权力结构,正日渐走向以丞相为核心,同时诸大臣共同秉政的时代。
  丞相虽是一言九鼎,但十二执政大臣,亦不差多少。
  地位、权柄、影响力,都等同于延和前的丞相。
  甚至还犹有过之——毕竟当年,天子才是最终的裁决者,大臣们再怎么样也只能服从。
  然而现在,群臣议政,投票表决。
  丞相也从来没有使用他的权力,否决过任何一项集体决议。
  这就意味着,执政大臣的话语权是相同的。
  于是,执政大臣,便拥有了在各自领域和事务中的绝对话语权。
  像廷尉直接独立在所有官署之外,其执法、审判,除丞相外,没有人能干涉。
  乃父控制的大司农与盐铁署,也是如此。
  除了对丞相负责外,便只消每季度向其他同僚报告一次收支、预算与计划。
  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插手大司农的本职工作。
  所以,辛家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其他家族的失败。
  但田苗却没有注意到桑钧的失落,他反而非常兴奋的道:“根据辛校尉的奏报,其仅在黄支国中,便得到了黄金、白银、珍宝,价值以数十万金,其中黄金不少于十万金!”
  “主公得报大喜!”
  “临淄候亦喜不自胜,已是准备回家祭祖酬神……”
  桑钧听着,直接愣住了。
  价值数十万金的战利品?仅仅黄金就有十万金?
  他忍不住问道:“那黄支国有多大?”
  “据说,也就与西域楼兰差不多大……”
  桑钧听着傻掉了。
  同时,他也知道,辛武灵的船队返航之日,就是大汉帝国上下的沸腾之时。
  一个小小的黄支就能缴获数十万金的金银珍宝?
  那身毒据说有大小数百国,哪怕其他王国贫弱一点,岂不是也能缴获数万金?
  那些渴望立功和渴求富贵的贵族与军人会疯掉的!
第1266章
疯狂(2)
  “下官治河都护府都护兼雒阳令、徐、扬监察使桑钧,拜见丞相!”桑钧持着笏板,在田苗引领下,来到灯火通明的正厅,便向着那位端坐于上首的大汉丞相,俯首作揖,长身而拜。“元枢回来了……”熟悉的声音,亲热的叫着他的表字:“坐吧!”
  “谢丞相!”桑钧连忙起身再拜,这才坐下来。
  然后他微微抬头,看向那位衣褚袍而配冠琉的大汉丞相。
  和当年相比,这位丞相的外貌几乎没有变化。
  他依旧和过去一样,看着文弱不已,好似弱不禁风,只不过嘴唇上留起了浅浅的胡须,让他看上去稍微成熟了一点。
  然而,没有人敢小窥这位大汉丞相。
  因为,世人皆知,大汉丞相张子重,乃是当世唯一的百人敌。
  曾在沙场上,上演过真实的单骑破百。
  更曾在长安内外,留下了无数传说。
  这么些年来,里里外外,想要行刺他的刺客,来了一波又一波。
  特别是当年东南之乱,一个月内有数十名刺客,潜入长安,妄图刺杀。
  结果却是,尽数为丞相手刃!
  其武功之烈,恐怕就连项羽这等人物,也不能比!
  若这位丞相仅有匹夫之勇,那么,他还未必能坐稳天下,压制州郡。
  其文功、正治,亦是天下所罕见。
  作为如今的公羊学派领袖、太学山长兼武苑总教授。
  大汉丞相,绝非浪得虚名!
  其所著的经义,已是折服了所有当世公羊学的大儒,其发明的‘我注经义’,风行天下。
  而在武苑中,其所著的《步兵操典》《地理测绘》《骑战》等书,如今都已经成为了每一个武苑学生必读的书目。
  至于政绩……
  自永始至今,秉政七年,天下虽有水旱蝗汤,却没有出现任何流民潮。
  相反,长安府库中,堆满了粮食。
  天下道路上,往来着密密麻麻的商旅。
  国家的财政收入,更是不断突破记录。
  而天下百姓的负担,却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较之过去削减了许多。
  尤其是去年颁布的《重禄法》,将基层的乡官吏的俸禄调高一倍,并将胥吏和官府临时招募的衙役,也纳入国家官员体系,评定其等级制度,发给俸禄、钱谷。
  同时,调整、提高所有地方州郡官员的俸禄。
  于是,借着这条法度,丞相一举废除了天下百姓为之苦恼百年的苛捐杂税——重禄法后,地方官员再用平摊官府支出来剥削百姓已经不可能。
  而且因为大大提高了所有人的俸禄和待遇,所以,也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至少没有人敢在明面上反对。
  于是,现在,整个天下的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个疑问:丞相如此贤德功高,刘氏什么时候禅位让国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