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6/1924

  长安闾里的蒙学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蒙学孩童,都有着明显的异域特征。
  碧眼儿、重瞳儿,比比皆是。
  于是,张越曾经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大棒兴国,后、宫救世,已是现实。
  然而,梦想虽好,却也要有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才能持续下去。
  若长安百姓回到过去,一个个衣衫褴褛,家徒四壁。
  新丰工人,重新沦为贱籍,成为权贵压榨的对象,连自己都养不活。
  哪里还有什么胡姬,愿自带干粮,倒贴来嫁?
  中下层的军官、贵族,又哪来的公主、贵女?
  心中想着这些,张越脸上的杀意就更加浓郁。
  张越明白,是谁在背后指使和捣鬼。
  左右不过是庙堂之上,宣室殿中的那几位贪恋权力,恋栈不去,便想要浑水摸鱼。
  这场雪灾,看似天灾,其实未尝没有人祸的因素。
  旁的不说,左冯翊与右扶风的几个靠煤矿和铁矿为经济支柱的县中救灾,为什么反应迟钝?为何直到他亲自挂帅,拿着枪杆子抵住了别人的后背,救灾才开始?
  “给脸不要脸!”张越冷声道:“那便休怪我不讲情面,不顾制度了!”
  于是,他挥挥手,将一直站在身旁的田水叫到身边,低声吩咐:“为我准备车马与卫队,一个时辰后,我将亲自去鹰扬军大营,看完慰问救灾将士!”
  “诺!”田水恭身而去。
  ……
  坐在高堂之上,看着面前一个个恭恭敬敬,连大气也不敢出的属官、吏员。
  穿着象征着三公身份的衮服,邓律缓缓闭上眼睛。
  他已经老了。
  今年,已是六十有八,在十二执政中,年纪最大,资历最老。
  延和中,他就已经是两千石的燕相。
  延和四年入朝,拜任为御史中丞,永始二年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与太子太傅上官桀、丞相张毅,并为国家重臣。
  虽然说,这个重臣也就是说说而已。
  那位丞相发起火来,所有执政加一起都得低头。
  但邓律依然借此,获得了巨大的权柄与想象不到的利益。
  御史大夫荥阳候邓律的名头,哪怕在这长安城,也是如雷贯耳。
  邓家依靠着执政大夫制度与燕王的后盾,这些年来日进斗金。
  他的几个孙子,甚至还在襁褓里,就已经有了关内侯的名位。
  女婿、故旧,千石、两千石不可胜数。
  讲道理,他该满足才对。
  毕竟,邓律自己都知道,其实他的才能,也就一般,不要说去和那几位致仕的执政相比了。
  便是那几个刚刚就任的年轻执政,也能完爆他。
  他能身居高位,不过是因为才能平庸,而且老实忠厚,肯听话,又有燕王背景,那位丞相爱屋及乌,有所眷顾。
  然而……
  从去年开始,一位位他的同僚,与那位丞相一起开创了永始盛世的执政卿大夫们,相继致仕、去国、出外。
  新的执政们,走马上任,抢班夺权。
  这让邓律慌张了起来。
  他才六十八岁,还年轻的很。
  还可以为汉家,为丞相效命!
  哪里肯致仕?
  更何况,他还看到了公孙遗死后的种种,见证了一个曾经车水马龙,迅速人走茶凉的例子。
  这就更加不肯挪窝了。
  于是,便对那位丞相的种种暗示,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强行的赖在了御史大夫的位置上,以至于长安城中都有人做歌笑话他:无耻大夫,厚颜御史。
  他却无所谓,依旧强撑着。
  但,到得现在,旧技是再难撑下去了。
  因为,太子太傅上官桀,已经明确表达了明年出外的态度。
  这样压力就到了他这个御史大夫身上。
  更麻烦的是,上官桀可以去国出外,过个两三年就可以回来,又是一条好汉。
  而他的年纪,只能致仕。
  而一旦致仕,如今的一切,就将与他无关。
  最多拿到一个国公的封爵,一个大一点的封国。
  这怎么行?
  “丞相啊丞相……”
  “您会知道,这个国家,这个天下,是不能依靠那些年轻人,毛手毛脚的后生的……”
  “欲治国,还是吾等老成之臣,更加合适……”
第1302章
潜流(2)
  长安城外,鹰扬军大营。自当年兵变后,鹰扬旅扩充为鹰扬军,然后就赖在长安不走了。
  如今,鹰扬军和北军,共为长安卫戍部队。
  而且,在兵力、兵源与装备上,全面优于北军。
  这也正常,北军是刘家的班底,高帝所建,而且忠心耿耿。
  便是张越容得了,执政们也容不了。
  可没有人愿意睡觉都要提心吊胆。
  “丞相!”张越车驾,刚刚入营,他任命的北军总护军张翰便快步来到他面前,恭身道:“末将率鹰扬大营留守将佐,恭迎丞相莅临!”
  张翰是张越的远房堂兄,留候家族在蜀郡的分支子孙。
  也是如今,留候家族少数几个张越看得入眼的人物。
  他比张越大十来岁,在延和中便已入仕为官,先后担任过临邛县佐、成都尉吏等低阶官职。
  等张越手握大权,长嫂就想起了亲戚们,便遣人前去蜀郡,迎了张翰这一支的家长入京,顺便也将张翰带到了长安。
  起初,张越也是随便安排了张翰一个位置。
  但张翰的表现却让张越刮目相看,这个远方堂兄,做事沉稳,知进退,守本分,从不依仗家世。
  他的同僚们和他一起共事三年,竟都不知道,张翰居然是丞相的亲戚!
  这就让张越颇为欢喜,正好他也缺得力可信的左右,便将张翰转为武职,并安排他进入鹰扬军,从参军校尉开始做起,逐步的成长为如今的总护军。
  所谓护军,就是监军。
  但在张越手中,他在鹰扬军内打造成了一个集参谋、宪兵于一体的军事机构。
  平时不掌兵权,也不干涉军中训练,只负责监督各级军官,裁决违反乱纪之事,战事则作为参谋,提供建议,协助大将分析敌情。
  因武苑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故而,也不缺官佐。
  如今,绝大多数的武苑毕业生入伍后,都要先到护军官署任职,担任底层的队、候司马、校尉等护军,学习和熟悉军中事务,然后才能转任为正式的军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