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1924

  关中有钱人虽然多,但恐怕也找不到一个这样的冤大头。
  至少,刘进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傻子。
  至于张越抛出来的那七千亩公田的筹码?
  关中地价虽然一直高企,但恐怕也很难卖出三千万的高价!
  张越闻言,却是微微笑道:“殿下放心,臣相信,忠义之士,哪怕是在商贾之中也是有的……”
  若是以前的新丰县,当然不会有这样的冤大头。
  但现在嘛……
  不客气的说,张越只要去关中任意一个大贾的门前,对门房说一句话:我,长孙,打钱!
  对方立刻就屁颠屁颠的将钱送到了张越手上。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永远都是那些想捧臭脚的人。
  三千万?看似不少。
  但对于那些想要投资未来的人而言,九牛一毛!
  即使是现在的博望苑里,商贾宾客,不也照样很多吗?
  谷梁的君子们恨商贾,但他们能恨商贾的钱吗?
  而张越更是早已经选定了投资人。
  就他那个便宜弟子的老爹袁广国。
  这也算是张越给自己的那个便宜弟子谋划的好处吧。
  用三千万钱,买一张长孙的船票,袁广国只要聪明一点,当然知道这是一个无比划算的买卖!
  这个世界,不知道多少人,想拿全部身家,换一次上船的机会!
  刘进与贡禹等人听着都是一楞,但陈万年与桑钧听了,却是对视了一眼。
  心知,关中的商贾与豪强们,根本无力抵御搭上长孙的诱惑,更别提还能博一个义商的头衔了!
  最最关键的是——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刘氏官府的信誉,那是顶级的!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高帝刘邦定下的铁律。
  百年以降,在这个方面,从未失信。
  刘家不止自己不失信,还不准其他人失信。
  欠钱不还,哪怕是列侯,一旦被告到廷尉那里,也是只能等着被审判。
  所以,他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整个关中的豪强和大贾,都将因此事而激动,而轰动的未来了。
  别说三千万,就算翻个十倍,也有‘忠义之士’会哭着喊着一定要送过来啊!
  这种稳赚不赔,还没有风险的买卖,几十年也未必能遇到一次。
  不投资的都是笨蛋。
  而关中的豪强与商贾,能活到现在的,显然没有笨蛋了。
  所以,对于新丰县来说,当它被划归到长孙名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需要担心钱和资源的问题了。
  想要钱?关中的豪强和商贾排着队在外面哭着喊着要送进来。
  想要资源?
  太仆三十六苑的牲畜,少府卿诸司的能工巧匠,大司农衙门积蓄的各种资源,应有尽有。
  只要招招手,马上就有官吏以最快的速度送过来。
  说话间,众人已经走出了阳里,回到了村外的直道上。
  村中的祥和与安宁气氛,转瞬消失无踪。
  众人回到了现实。
  眼中所见,是一片片起伏连绵的粟田以及数以百计甚至上千的正在地里劳作的奴婢。
  这个现实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哪怕是陈万年,也感觉心里跟针扎了一样难受。
  但,这就是新丰的现状,也是汉室的现状!
  “我们一定可以改变的吧?”刘进深深的吸了口气,对着张越,握着拳头轻轻说道。
  “对的殿下……”张越无比肯定的回答:“臣与诸君一定会辅佐殿下,扭转新丰的现状!”
  “臣等皆愿尽心竭力,辅佐殿下,扭转新丰的现状!”群臣全部拜道。
  不仅仅要扭转整个新丰的现状,还要将整个天下,重新导回正轨!
  让这个崩坏的世道,重回原来的轨道。
  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要令人民富足安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为此,哪怕殚精竭虑,粉身碎骨,坠堕诸渊,也在所不辞!
  “那么诸君……”张越看向众人,说道:“吾等就各自分工行事吧!”
  “贡禹、王吉、杨望之、曾胜!”张越看向太学生们。
  “学生在!”贡禹等人拱手拜道。
  “本官命令诸君,前往骊乡一带,测绘水经与地理,查问民间诸事,调查各亭百姓占有的土地数量、收入、负担以及家庭情况……”
  “诺!”贡禹等人纷纷领命。
  “桑公、陈公、赵公……”张越看向桑钧等人吩咐道:“诸公往新乡、临渭一带,测绘水经、地理,调查百姓土地占有数量、收入、负担及家庭情况!”
  “诺!”桑钧等人也连忙上前领命。
  “而吾与长孙殿下,则继续沿这枌榆社往新丰县县城一带调查、调研……”
  “三日后,吾与君等在新丰县城汇合,然后,返回长安,共同整理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情况!”
  “诺!”众人皆拜道。
第177章
调研(1)
  离开阳里,与众人告别。
  刘进的车队一下子就缩减了一大半,但也依然是一个二十多人的小队伍,看上去浩浩荡荡的。
  不过两刻钟,车队就抵达了下一站——榆树里。
  顾名思义,此村有一颗据说五百岁以上的大榆树。
  百姓以为神异,于是,就奉榆树为神,居住于此,托庇于榆树的保护。
  榆树里外的田野,张越与刘进依旧看到了大批在烈日下劳作的奴婢。
  但同时也看到了许多皂巾粗衣的农夫农妇,躬耕于田野之中。
  进入榆树里村亭之后,情况又是一变。
  相比阳里的井然有序,榆树里的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没有一个足够威望的长者起来组织,所有人都是自行其是,各家自扫门前雪。
  进入榆树里,张越没有听到朗朗读书声,也没有见到井然有序的屋舍。
  相反大多数民居,都是茅草屋,看上去破破烂烂的。
  村里的孩子,光着屁股,在屋前屋后嬉戏玩耍。
  并没有人来组织他们去学习。
  甚至没有人来管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