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1924

  此地,已经被张越重新布置过了。
  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他前两日绘制好的新丰地图,还挂着四副他新绘制好的那四条渠道所过亭里的地图。
  刘进一看,就高兴了起来,对张越道:“张侍中,能不能复制这些地图,给孤一份?”
  张越笑道:“殿下,臣已经为殿下准备了一份……不止如此,臣还打算为桑公等诸君也都准备一份……”
  地图是很重要的工具。
  君不见在后世,无论是哪个机关单位的领导办公室里,都有一份本辖区的地图吗?
  这不仅仅可以方便办公,更有助于官员在闲暇之时,开动脑洞,玩一玩头脑风暴。
  “这就好……”刘进听着,特别开心。
  君臣两人坐了下来,立刻有侍女奉上茶水。
  张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对刘进拜道:“殿下,臣自新丰归来后,夙兴夜寐,日思夜想,乃寻破局之路……”
  刘进听着,也是点点头,这也是他在思考的问题。
  新丰,乃至于整个汉家天下。
  现在都共同面临着,土地兼并日剧,地主豪强侵夺小民利益,乃至于控制、奴役人民的问题。
  最让刘进记忆深刻的,莫过于贡禹等人报告,在骊乡双马里,竟有一半家庭已经被当地的豪强马家所奴役。
  而其他家庭,也基本都成为了马家的佃户。
  马氏于是威行于亭里之中,连百姓嫁娶,都需要马家批准。
  不然,就可能有祸事!
  而偏偏,现行的法律制度,是保护马家这样的豪强的利益的。
  “臣思来想去,唯有复兴先王之制,方能扭转局势!”张越欠身说道:“诗《周颂》云:嘻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博厥百谷,骏发尔耜,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先王之制,尽善尽美矣!”张越感慨着道。
  刘进听了,虽不明张越的意图,但也道:“诚如侍中之言,先王尽善尽美,泽及鸟兽,德被山川,孤亦常往之!”
  “殿下圣明!”张越俯首拜道:“臣打算于新丰,择一乡亭,重现先王乡邑之制!”
  张越抬起头来,图穷匕见,说道:“先王乡邑之制,以弹单为要,今汉虽有三老,虽能颇率民为耕,然终究不美,臣意欲在新丰择一乡,重建先王的乡邑之制!”
  自战国开始,托古言今,渐渐蔚然成风。
  特别是儒家上台后,更是凡事都喜欢讲先王,谈商周。
  这股风潮在后来,演变为了王莽改制的理论依据。
  只是,因为太过理想,脱离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王莽改革以失败告终,他和他的新王朝被埋葬于历史的长河中,被人唾弃。
  但王莽改制的一个成果,却被东汉继承,并在之后成为了门阀政治的温床。
  那就是东汉王朝的弹单乡社制度。
  什么叫弹单乡社制度?
  其实就是人民民主有限自治制度。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制度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利的保障了东汉王朝的财税和经济。
  也有很多东西,流传到了后世。
  譬如,后世就出土过东汉的‘鲁阳碑’‘昆阳碑’等勒石乡约。
  其实就是东汉版本的村规乡约。
  由地方上的长者和士大夫、致仕官员共同商议、制定。
  然后,将商议、制定的内容,纂刻到石碑上,立于乡邑之中,所有百姓都可见,也都要遵守。
  可惜,在后来,由于东汉中期的混乱政治,这个原本良好的村民自治互助制度,最终演变成为了东汉的门阀温床。
  东汉王朝的努力,虽然失败了。
  但却给张越提供足够多的有用信息和经验。
  使得他能够站在东汉失败的经验上,提出自己的‘乡社自治制度’。
  刘进一听,立刻就来了精神,兴致勃勃的坐直了身体。
  自有汉以来,不管是从前执政的黄老学派,还是现在执政的儒家公羊学派,仰或者现在在野的反对派谷梁学派。
  全部都是百姓自治的拥护者。
  所不同的是,黄老学派讲的是小政府大社会,国家只需要管法律范围内的事情。
  法律没有规定和约束的,那就随老百姓怎么玩。
  哪怕他们要炸掉地球,只要法律没有规定说不行,那就不要去管,随便老百姓自己嗨皮。
  而公羊学派则讲究导民向善,要求地方官和乡绅士大夫以身作则,同时呢,要求限制土地兼并和蓄奴。
  提倡和主张推广和普及更多的新技术。
  他们继承和主张了孔子、孟子的先富民再教民的思想。
  而谷梁学派,则是乡贤政治的拥泵。
  他们认为,把地方事情交给乡中君子去管就好了,国家和社稷,只需要管好大方向,君子们就能带领百姓,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种不同的自治方案的先后提出,证明了诸夏思想,至少在现在,还是充满了活力,有着无限未来的。
  当然,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法家就一直是,也从来是乡民自治的坚定反对者。
  在法家的意识里,恨不得官府,连老百姓交个朋友,也要先审查一下。
第192章
乡社互助自治制度(2)
  “先王的官社制度,孤也曾有所耳闻与研究……”刘进轻声说道:“谷梁诸君,曾告诉孤:先王之制,以井田为核心,今井田崩坏,故不得行……”
  “侍中难道打算恢复井田?”刘进心里面自是有些狐疑的。
  井田制度,在刘进心里自然是好的。
  在很多士大夫心里面,井田制度,甚至可以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
  很多人认为,只要恢复了井田制度。
  那就将迎来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也没有饥寒的理想社会。
  百姓躬耕于乡野之间,垦殖于山川之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虽然说,在后世,很多人认为,井田制,其实就是奴隶制。
  可是在当世,却非如此。
  井田制,早就已经被儒家和黄老学派、杂家的先贤们神圣化和高大化。
  它指的不是依托于奴隶制之下的宗周制度。
  而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一般的社会。
  在那个社会,官府井然有序的安排组织百姓耕作,百姓则顺从听话的依附听从于国家指派的官吏以及民间的贤良士大夫们。
  没有徭役,没有沉重的赋税,也没有人口买卖和严刑酷法。
  一切都如同幻想一般。
  几乎就是一个原始版的农业社会下小农经济共产主义社会。
  可惜,那终究只是幻想,是空想,从未有人实践过,也不可能成功。
  张越很清楚,休说是现在,再过两千年,哪怕到了传说中的物质极大丰富,资源极大供应的未来,乌托邦也终究只是乌托邦。
  除非,人类变成机器,转化成为一个个永恒的数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