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1924

  不然,这不可能实现。
  因为,人类是自私的。
  自私心不除,何以至公?
  而没有了自私心的生物,是不存在的。
  张越自然不会去做那个梦。
  他笑着道:“殿下所言极是,井田制如今已经不可能重建了……但是……先王思想和制度的精髓,臣以为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通行的!”
  这自然是废话。
  谁敢说先王思想与制度不合时宜了?
  一万个大喷子已经就绪,随时能将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喷成脑瘫。
  当年,荀子不过说了一下要法今王,就被批判了两千年!
  “那侍中是想?”刘进好奇的问道。
  “臣要做的是……”张越轻声笑道:“建立一个以自管子以来形成的乡村自治体系为基础的,官民合作组织……”
  “以集体和群体的力量来进行乡村自治,但却又不能令其脱离国家和法律的控制之外……”
  这样的制度,假如要从无到有,自是无比艰难。
  但,张越要做的,却并非创造,而是改良。
  类似的官民自治互助系统,其实在秦代就已经成形,甚至,在汉室还曾经运行过数十年。
  至少在文景两代,乡社体系,曾经遍地开花。
  很多百姓,都依然保留了当年乡社系统鼎盛时的许多习惯。
  这些习惯有的甚至成为了传统,流传到了后世。
  譬如说,尝新粮,就是遗传自宗周时期及至秦汉两代的官社(乡社)组织的一个传统。
  诗云: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挤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形容的就是宗周时期鼎盛时代,国人的官社组织在庆祝一岁丰收之际的和谐情况。
  到了秦代,这个制度在商君之手,渐渐演化为了其耕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越在石渠阁和兰台,就阅读了无数相关文牍和简牍,甚至还阅读过汉室历代天子对于乡社组织的一些指示和诏命,并知道了很多迄今依然有效的汉律相关条文。
  所以,他自是有备而来。
  他对刘进详细的介绍起自己的计划。
  “臣打算暂时在枌榆社或者新丰乡进行相关尝试……”
  “首先,是建立乡社组织的骨架……”
  “以亭里为单位,命各亭推举一到六人不等的五十五岁以上长者,为乡正弹……”
  “正弹人选,除有年龄限制外,还有责任限制……”
  “既独为汉军仕伍,非为责庸者,方有资格为之,或为汉官吏,百石以上致仕者……”
  这个限制,既是为了讨好和拉拢地主豪强士大夫阶级,更是一个乡社组织能够长远存在的基础。
  事实上,张越很清楚,哪怕是在后世的西方,所谓的民猪制度,也经历过有限限制投票人的时代。
  说起来,古典中国,确是一个神奇的时代。
  尤其是秦汉两代,不仅仅有着村民有限自治互助的乡社,还有着商贾民猪自治制度——平贾。
  百姓,也基本都有着组织和靠山。
  特别是在边塞一带,张越从阅读的简牍之中得知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哪怕在如今,汉室边塞的移民,也全部都是带着强烈准军事化组织色彩的。
  譬如大司农组织的前后六十万河西地区移民,就全部都是平时为农,战时为兵。
  这不仅仅是制度,还有契约约束。
  所有移民,都要跟官府先签一个契约,承诺无条件的从事和参与任何的国防工作。
  而相对应的,大司农则无偿提供给这些移民屋舍、土地、农具以及种子、口粮。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汉家边塞的郡县,特别是酒泉、张掖、居延以及轮台地区,在事实上就是商君时代的耕战制度下的社会。
  所有人民,全部是国家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
  也正是如此,汉室才能在河西地区和幕南地区甚至在大漠和西域坚持到现在。
  不然,倘若什么都要从内地运过去,大汉帝国早就被拖垮了。
  但张越很清楚,边塞的制度,只能适合在边塞推广。
  到了关中,甚至关东地区,就不行了。
  他也不想只是刷一波声望和经验,拍拍屁股就走。
  他想要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可以推广到天下的村民自治和官民互助组织。
  这个组织,既要符合目前的实际,同时也要具备互助的能力。
  至少要可以将百姓,将人民的力量组织起来。
  一人力薄,十人力多,百人可以开山,千人能够凿河,万人则足以移山倒海!
  他的小水利计划,也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组织来实施和维护。
  不然,修了也是白修。
  龙首渠凿开二三十年了,但,到了现在,某些地段,已经因为缺乏足够良好的维护,而出现了荒废。
  刘进听着,却是精神一振。
  张越所说的东西,在他看来,已经具备可以操作的空间。
  更符合他心里对先王之制的幻想。
  以长者贤良为支柱,组织百姓,劝耕百姓。
  只是……
  “侍中为何要突出正弹人选必须曾经服役,且非通过责庸逃役者?”刘进有些不太理解,他觉得这样的设置,岂非一定会突出武人的政治地位?
  而汉室现在的武将集团的力量,不是太弱,而是太强了!
  在某种意义上,汉室王朝,就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军功贵族集团。
  朝廷的三公九卿,若无行伍带兵经验,就要被人看不起,甚至遭到非议。
  至于三公?更是一定要有实际的带兵经验和履历,才能服众!
  当年,平津献候公孙弘就因为没有当过将军,而备受责难。
  牧丘恬候石庆,更是因为没做过将军,而毫无威信与权柄,他祖父甚至将之当成一个橡皮擦。
  “殿下,这是为了突出一个理念……”张越低头道:“唯有曾经承担家国重任者,方能受到尊重,臣不敢想象,一个人若没有对国家社稷做过贡献,只是躺在他人的功劳簿和躲在其他人的羽翼下的人,能对乡党和百姓,有所贡献……”
  “高帝与历代先帝约法,于民入官,以訾算相限,就是这个道理!”
  “有恒产者,方有恒心……”
  其实,张越真正想说的是——有纳税才有权力。
  不过,这种话,在此时说出来,太过惊世骇俗。
  所以,他打了个擦边球。
  “况且,其实正弹若曾为行伍,更加有利于组织和鼓励百姓耕作,多产粮食……”
  “殿下不要忘记了阳里三老徐荣……”张越提醒刘进。
  刘进闻言,也想起了他在阳里的见闻。
  最开始,他对于阳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恐惧和警惕。
  但,当他走完整个枌榆社和新丰乡后,他的心里,却对阳里的一切都感觉无比顺眼了。
  阳里的制度,虽然冷酷。
  但是,阳里的百姓,终究过的很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