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1924

  至少,他们保证了自己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更难得的是,徐荣靠着他的威信,让阳里的子弟们,都能主动反哺乡党。
  这是他在整个新丰,都没有再看到的事情!
  所以,听到这里,他勉为其难的点点头。
  “各亭正弹,每岁四月、七月、八月、十月和正月,齐聚于乡官邑,商议和制定各亭的生产计划,组织百姓,修复水利……并商议和约定乡中百姓的行为守则……”
  “此外,臣打算,从少府卿的牧场,购置一批牛马,作为畜力,作为乡社的共同财产,由诸正弹及百姓共养之,共有之……”
  随着张越的描述,刘进心里,一个熟悉但又模式的乡社组织制度,渐渐成型。
  百姓们推举各自亭里的长者们为正弹,再由这些正弹代表他们去和官府协商,制定和约定各种徭役赋税的征收方法和方式。
  同时,正弹们负责组织和运营乡亭的小农经济。
  使得百姓们由一个个家庭,变成一个集体。
  虽然,百姓们依旧是各自耕作和照顾自己的土地、家人。
  但,一些集体的,有关所有人利益的活动,譬如小水利的修建,垦殖荒地等,则由正弹们组织。
  不止如此,看张侍中的意思,他似乎还想要乡社拥有一定的共同财产?
  但问题是,如此庞大而繁琐的制度,恐怕建立起来,也非易事吧。
  这就是张侍中要先选一个乡,进行实验的缘故?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夏安的声音:“长孙殿下,张侍中,诸吏皆已带到,请问殿下与侍中是否立刻召见?”
  张越听了,看了看刘进,在得到刘进的同意后,他马上道:“请马上带诸公来此!”
  “诺!”夏安领命而去,片刻后,在他的带领下,桑钧、陈万年、赵过、贡禹等十余人就联袂走了进来,见了张越和刘进,纷纷拜道:“臣等恭问长孙殿下安,见过张侍中!”
  “卿等平身!”刘进笑着摆手道,对于这些张越选择的臣子和官吏们,刘进现在是万分满意的。
  每一个人都有着特长和能力,几乎没有滥竽充数者,人人都是能吏和干吏或者国家的未来精英!
  “诸君来的正好!”张越笑着,让人给众人备座:“正好,吾与殿下正在商议建设乡社制度,一人计短,十人计长,吾等齐心协力,必可制定一个接近先王之制的制度!”
  ……
第193章
乡社自治互助制度(3)
  张越将自己与刘进所讲的东西,对众人复述了一遍。
  众人听完,表情各异。
  贡禹等太学生,无不欢喜鼓舞,满脸潮红,深深的为自己能参与这样的大事而骄傲,而自豪。
  这可是乡社制度!
  每一个儒生内心的梦,每一个士大夫心中的追求!
  几乎是瞬间,他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与构想之中。
  但,陈万年的表情,就有意思了。
  他在听完张越所述的内容后,在心里嘀咕了一声:“这不就是商君制度下的乡社改良版?”
  作为积年老吏,陈万年自是一眼就认出了,张越所提的许多设想,其实就是秦代乡社的中译中。
  最多做了些改进和微调。
  譬如,那个正弹每岁四月、七月、八月、十月、正月议事的制度,就是秦《厩苑律·四月律令》的翻版。
  只不过在秦代的版本中,没有正弹的设置,只有官吏的设置。
  且,具备强制性和惩罚性。
  在秦的那个版本里,事情没有做好的乡官,是会被受到‘笞十’到‘笞五十’不等的刑罚,严重的还会被流放。
  而张侍中所提议的这个版本里,则取消了惩罚,减少了对‘正弹’们的政绩要求。
  加强了‘正弹’的自主权。
  不过……
  这个事情,与自己何干?
  陈万年耸了耸肩,抿着嘴唇,眼观鼻,鼻观心,安安静静的坐着,没有说话。
  他才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说张越的办法是秦法。
  恰恰相反,他现在在思考,该怎么在这个事情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后借助这个贡献,升官发财。
  在陈万年的身旁,胡建则已是激动的连手都在抖了。
  “这是商君之制在现代的改良版本!”一个声音在胡建心里呐喊。
  作为法家士子,胡建比陈万年懂的东西更多。
  他不止看到了商君制度的影子,更看到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可能将借助这个乡社制度,借尸还魂,重回人间。
  胡建很清楚,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是怎么崩坏的。
  虽然说,这里面有历代汉天子故意为之的缘故。
  但更多的,还是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本身依托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已经不复存在。
  国家手里不再控制大量的可分配土地和资源,授田制度名存实亡而致。
  要复活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在如今的环境下,几乎不可能!
  但,张侍中却提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个私有制土地社会下,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新出路。
  虽然,现在看上去,这个制度不太可能演变成为商君那样的纯粹的暴力制度。
  但……事在人为对不对?
  况且,即使不能,这个制度的本身,也有利于法家和法家思想的生存。
  汉兴百年,儒家在演化,黄老在衰退,法家也在顺应时代变化。
  最突出和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法家的政治家和士子,大部分都已经与军功贵族集团,紧紧的融为一体了。
  这是儒生们掌握了行政权力后,法家为了适应而做出的变化。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不管儒家怎么闹,怎么搞。
  只要国家依旧尚武,军方势力依旧强盛,法家就不会灭亡,也不会衰亡。
  甚至,可以借助武将的力量,与儒生分庭抗礼。
  必要的时候,一脚踹走儒生,自己站到前台来。
  当然,那是万不得已下,极端情况的选择。
  因为经历秦代的事故后,汉兴以来,天下都在批判和批评法家。
  时至如今,舆论和社会环境,已经不容许法家成为执政者了。
  就连法家自己也觉得,自己不适合。
  所以,胡建几乎是马上就开动自己的全部脑细胞,无比积极的开始思考了起来。
  就在胡建在思考的时候,桑钧却忽然站起来,对着刘进和张越恭身一拜,然后问道:“敢问侍中,乡社的诸正弹的俸禄、乡社的经费以及组织百姓的费用,怎么办?从哪里抽调?”
  这个问题很关键。
  连张越都还没有来得及想到这一层。
  经桑钧提醒,张越才想到了这里。
  任何组织都需要经费,需要支出,需要曼尼大神的垂青。
  没有足够的经费,再好的制度也是渣渣,反之,只要有了足够的经费,再没有用的官僚机构,也能做不少事情。
  “桑君所言,颇为有理……”张越拱手道:“诸君都想一想,这乡社诸正弹的俸禄,经费,如何开支?从哪里开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