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1924

  “僮仆都尉约有四千左右的骑兵,若有战事,可发奴兵约两万余……”
  “臣在居延,尝与各部将军、校尉商议,会击匈奴僮仆都尉之事,此番兵出车师,或可将僮仆都尉主力甚至日逐王主力,会歼于蒲昌海!”
  随着李广利的讲述,刘进也好奇了起来,问道:“匈奴人还会屯田?”
  “当然!”李广利笑着解释道:“匈奴虽以游牧为生,然自冠军景恒侯封狼居胥山,匈奴失祁连、皋兰、阏氏、河套等地,牧场大半被夺,再靠游牧已经无以为生,于是在逆贼赵信、卫律的建议下,匈奴乃广田西域之地,岁得麦粟百万石,以实国用!”
  听李广利这么一说,张越也想起来了,暴胜之送给自己的那个庄园里的许多水利设施和布置都很完善。
  这卫律恐怕还是一个善于种田之人。
  而且,他也回忆起来了,自己回溯的资料里似乎有着汉与匈奴,在车师王国附近相互进行种田竞赛的记录。
  不过那是宣帝时期的事情了。
  如今看来,恐怕匈奴人早就已经学会了种田。
  虽然现在看来,还是奴隶制,驱使西域诸国种田。
  但将来在汉军打压下,匈奴人连自己也下地耕作了。
  这却也是一个奇观了!
  农耕民族打的游牧民族不得不下地耕作!
  难怪后来呼韩邪单于要投降了,尼玛,被人从游牧民族活活打成了半游牧半农耕民族。
  还不如干脆投降了,当汉朝的小棉袄,既可以享受和平的红利,又能得到汉朝的先进技术。
  刘进听着李广利的话,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过去他所接受的教育和认知里,匈奴人一直就是逐水草而居的形象。
  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匈奴人也开始学着屯田了。
  这让他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副特别有喜感的画面——未来某日,汉军北伐,打过瀚海,兵临狼居胥山,然后斥候回报:将军,前方发现匈奴粟田一百万亩!
  然后,将军下令:全军准备镰刀,抢收粟米!
  匈奴方面也吓了一跳,立刻下令:抢收粟米!
  于是,汉匈两国大军挥舞着镰刀,埋首粟田,展开了粟米抢收竞赛……
  虽然刘进知道,这个画面不大可能出现。
  但……万一呢?
  看着刘进和张越的神色,李广利和他的部将都很振奋。
  因为,长孙殿下和这个张侍中能够一直听到现在,且对西域事务表达了非常热情的态度,这说明大事可成!
  或许可以让这位张侍中和长孙殿下站到大家这边来。
  道理很简单,错非有心用事西域,这长孙殿下和张侍中何必如此好奇?
  就像过去的太子据,你和他讲西域,人家屁股一抬就走了,留下你像个傻子一样站在原地。
  只是……
  李广利心里面有着浓浓的不安。
  长孙和张子重如此用心西域之事,而且看样子他们对西域并不陌生。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早就有准备对西域动手了。
  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
  这是将来才需要担忧的问题。
  现在,李广利只想着全力说服朝野,让他的计划成型!
  而且,他有自信,可以完成击败车师、龟兹,进而吸引匈奴僮仆都尉主力乃至日逐王主力南下的目标。
  而将军的威权和地位,是靠战功决定的!
  只要自己能一直胜利,那么,一切威胁都将不复存在!
第280章
论兵西域(2)
  李广利暂时放下心里的不安和忌惮,他微微恭身,对刘进道:“殿下可知,自天汉以来,匈奴日逐王就遣其僮仆都尉归屠靡,城塞于焉耆之中,与汉相对峙……”
  “彼辈以车师、莎车、蒲类诸国为屏障,屡侵楼兰……”
  “而楼兰位置极为重要,自姑师破灭,楼兰国便近白龙堆,当西域道,控扼丝路咽喉!”
  “若楼兰为匈奴所得,则不止丝路将断绝,汉与乌孙、大宛的联系也要被隔断!”
  “汉家西域之制,本始于博望侯凿空西域后,庙堂所制‘断匈奴右臂’之策,后经陛下圣意修改,定为‘以义属之,重九译,致殊俗,加威德于天下’也……”
  他正欲仔细的向张越和刘进介绍一番这个‘以义属之,重九译,致殊俗,加威德于天下’的大汉西域攻略和制度。
  就听着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张侍中忽然开口问道:“敢问君候,如今楼兰王身体如何?”
  李广利闻言微微一楞,然后他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一个军官,对方见状恭身出列答道:“回张侍中,以末将所知,楼兰王安糜如今春秋六十,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张越听着,叹了口气,对李广利道:“下官劝将军,还是先别急着发动车师战役,稳固楼兰才是正道!”
  “嗯?”李广利不解的看了看张越,眼中颇有些不屑。
  楼兰王国,曾经一度很跳,跟着匈奴人兴风作浪,杀害汉使,劫掠汉商。
  结果因为蹦跶的太欢乐,让大汉天子震怒。
  于是,在元封三年,当今天子遣匈河将军赵破奴挂帅,由中郎将王恢为副将,亲帅汉军精锐,突入楼兰、姑师。
  此战赵破奴出奇兵,率不到八百骑,直入楼兰王都,攻破王宫,将当代楼兰王斩杀。
  而在同时,副将王恢则统帅汉军主力,正面击破了姑师和匈奴的联军,灭亡姑师国。
  姑师灭亡后,其遗族跟着匈奴人北迁,在幕北待了几年,才敢返回故地。
  不过姑师王国王族的嫡系,都已经被王恢杀了个干干净净,于是,那几个幸存的姑师王族就纷纷自立,成为了现在的车师、莎车、蒲类前国,蒲类后国等大小不一的王国。
  而楼兰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汉军大兵临国,跑又跑不掉,其国内那些曾经跟着匈奴人跳的很欢乐的家伙,统统被杀。
  然后呢,赵破奴就扶持了一个亲汉的贵族为楼兰王,就率军班师回朝了。
  可惜,等汉军一走,匈奴人就卷土重来,纠结楼兰国内的贵族,杀了赵破奴所立的国王,扶持起了一个旧楼兰王送去匈奴当质子的王子。
  不过,赵破奴杀的确实挺狠的。
  所以,虽然这个楼兰王是靠着匈奴兵才登上王位的。
  但却也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跟着匈奴人瞎胡闹了。
  于是,这位国王陛下想出了一个小国统治者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骑墙。
  他将他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匈奴的单于庭和汉室的长安。
  每年也都向匈奴和长安纳贡。
  还别说,还真让他在夹缝里闯出一条生路。
  更因为彼时姑师灭亡,在西域的蒲昌海和白龙堆地区留下一个巨大的真空。
  楼兰人因祸得福,趁机吞并白龙堆,成为了丝路上最重要的中转枢纽。
  靠着丝绸之路带来的财富与人流,楼兰人的小日子倒也过的挺不错的。
  而且,在当时汉匈两国的高层都忌惮万一把楼兰人逼急了,对方彻底倒向自己的敌人。
  所以,对于楼兰的骑墙做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至于从元封四年到太初三年的这几年时间里,楼兰人的小日子过的别提多幸福了。
  汉匈都纷纷拉拢,糖衣炮弹一个接一个的砸过来。
  又占着丝路贸易的好处,数钱数到手筋疼。
  楼兰人于是再次膨胀了起来,自以为汉匈都不敢得罪自己,行事也就越来越大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