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1924

  甚至出现了阖家服毒自杀的例子。
  刘据抵达之时,郁夷全县已经被愤怒、绝望和恐惧所笼罩。
  就差两个人和一句话,整个郁夷就要爆炸!
  幸亏,他去了,也幸亏,有眼前的这个年轻侍中官,更幸亏郁夷县的县令还算爱民,竭尽全力的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调集了粮食和力量和救灾。
  不然……
  刘据已经不敢想象这后果了!
  一定是身败名裂,臭名昭著,青史之上,他将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柄。
  而听着太子的话,殿中无数士大夫,顿时就只感觉自己被人用大棒锤在了脑袋上,晕乎乎的,有些疼。
  不少人甚至感到了名为羞愧的神色,悄悄的低下头。
  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在当世,士大夫们的价值观很有意思,他们依然秉持了一些战国遗风。
  ‘忠’的解释也是依然‘尽心为忠’。
  既然是太子之臣,拿的是太子的俸禄,就应该为太子办事。
  若不能尽职尽责,就是不忠。
  而郁夷的问题,现在全部暴露了,没有丝毫可以隐瞒的可能性。
  于是,以士大夫们的价值观和视角来看,他们这些太子之臣,已然统统落入了‘不忠’的深渊之中。
  若按照公羊学派的理解,则是已然‘坠堕诸渊’,死后将蒙‘春秋之诛’。
  史官会在他们所有人的盖棺定论里加一句‘事太子,不忠’。
  如他们是公羊学派的人,现在已经可以举剑自刎,用鲜血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以此祈求天地和君王的原谅。
  当然,他们不是公羊之士,倒还不用遭受来自内心和灵魂上的日夜拷问。
  但‘忠孝’方面出了问题,却已经是事实了。
  对于一个儒生,甚至可以这么说对于任何一个自诩为‘士人’的汉人来说,忠孝观出了问题,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尤其是对于谷梁学派而言,不是忠臣,那就一定是逆贼!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要是换了其他人,出了这种问题,发生了这种事情。
  他们都知道,自己此刻必然早已经拍案而起,提剑而出,来到了那人家门口。
  脾气儒雅一点的,只会在他家门口唱挽歌,催促他赶快自杀。
  脾气暴躁一点的话,那就会堵他家门,将他的罪名和罪证公之于众。
  然后召集乡党、乡贤,鸣鼓而击之。
  这种事情,他们中有不少人曾经做过。
  套路熟悉的很。
  譬如,一个多月前,郑全就是这样不得不自杀的。
  门口围了一堆大声唱挽歌的人,谁敢不死?谁又能不死?
  但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很多人都发现……
  自古艰难唯一死啊!
  特别是,很多人都想起了郑全的死状和死后的凄惨。
  郑全的死状,现在就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让他们不寒而栗。
  但更让人恐惧的却是郑全死后的恐怖!
  因为是有罪自杀,所以,郑氏不敢将他的棺椁葬入宗族的陵园,更不敢在宗祀里祭祀他的神主牌,令其与祖先同在,享受香火血食。
  只能另外为他选了一块荒山,匆匆下葬。
  因为是戴罪而死,所以没有陪葬品。
  甚至,只是简单的裹了一张席子,就抬入棺椁中。
  入葬前,必须将他的头发散开,反过来遮住脸颊,以示无颜见祖宗与历代先王、先师于九泉之下。
  更让人恐惧的是——郑全的坟茔,不敢起冢,只好由其子为其立碑做计,其墓碑铭曰:不忠之臣、故太子家令郑某之墓。
  连名讳也不敢署,极有可能,等郑全之子这一代后,连他的名字也要消散在世界。
  不会有人记得他,哪怕是他的直系子孙后代。
  他唯一能显示存在的地方,就是史官笔下记录的那一笔:延和元年夏太子家令郑全有罪自杀。
  而这就是春秋之诛!
  不是刑罚,但却悬在所有士大夫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谷梁学派虽然不是公羊学派,但终究也是春秋学派。
  《春秋》是他们共同的源头。
  而史书之上,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孔子做《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是故,现在他们的内心真是纠结、矛盾、惭愧、羞愧等种种情绪糅杂在一起。
  对于自身的羞愧和本身‘不忠’事实的耻辱,令他们心如刀割,而郑全、李循等人死后的凄惨模样和悲惨经历,则刺痛着他们。
  并将他们的内心的耻辱、愤怒、恐惧和恐怖,糅合到一起。
  最终变成了力量,变成了仇恨!
  “都怪你!”不止一个人压低了声音,用着血红的双眼,恶狠狠的看着那个站在殿中,被太子亲切的扶起来的侍中官身上。
  在他们看来,自己有可能落入‘不忠’的深渊,甚至将蒙春秋之诛。
  都是这个侍中官带来的。
  要不是他多管闲事,郁夷的事情就不会揭露于世人之前,大家也不用受‘不忠’之耻,蒙春秋之诛!
  不过就是饿死、吊死几个泥腿子嘛?
  你犯的着如此赶尽杀绝?不留情面?
  在这些人看来,即使退一万步,纵然郁夷的事情酿成大祸,变成民变,他们也完全可以从容调集军队进剿,整个岐山原加起来也就十几二十万人口,哪怕全反,也不过是大军一击之事。
  而若是如此,所有的证据都将泯灭于战火之中。
  更紧要的是,所有的罪责,都和他们无关了。
  因为,到那个时候,承担罪责的就是太子了!
  如此想着,眼前的这个年轻的侍中官,就成为了很多人的仇敌。
  必先除之而后快,甚至不惜代价也要除掉的死敌!
  甚至还有人认为,只要除掉这个人,自己的罪责就可以解脱了。
  虽然这种逻辑看上去很怪,很难自圆其说。
  但,现在他们就是这样想的。
  ……
  张越抬起头来,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太子。
  张越记得一个多月前,他在博望苑见到刘据的时候,这位汉太子还是一个看上去有些微胖,笑起来有些富态的中年男人。
  但现在,他却明显的消瘦了。
  眼角也出现了明显的皱纹和黑眼圈。
  看来坊间的传闻没有夸大,这位大汉太子在郁夷救灾,确实是日以继夜,甚至身先士卒。
  据说为了救灾和帮助郁夷以及岐山原一带的受灾百姓,这位太子殿下连博望苑的存粮也全部调光了。
  他甚至将自己的妃嫔们的用度也都减少了一半,将钱拿来给灾民买种子、架水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