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1924

  就像勾践卧薪尝胆的那个苦胆。
  很快,那个儒生就将简书呈递到夏侯始昌面前,他微微摊开,放到一个专门用来阅读竹简的书架上,然后看了起来。
  “丞相要垮台了啊……”微微的看了看书简上的内容,夏侯始昌就微微掐指算了算,叹道:“征兆早有啊,去岁梁父山莫名起火,山火燃掉了天主庙的承柱,丞相者,承奉天子,相助社稷也!”
  此话一出,左右皆敬拜:“老师英明!”
  与董仲舒、胡毋生一系的传授方式不同,夏侯始昌的门徒弟子,多是其宗族门人。
  这种家传经书的方式,在如今依然昌盛不已。
  如《春秋》的另外两个小学派,邹氏传与夹氏传,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延续。
  父传子,子传孙。
  外人若想一窥其经书,通常要付出真金白银。
  价格高到很多时候就连王侯也承受不起。
  譬如,当年贾谊贾长沙欲观邹氏传,以其名声地位,尚且付出了五百金,才被许可一观。
  而夏侯始昌的家学,外人想要学习,一般来说,先准备一千金再说。
  只是……
  环顾四周,夏侯始昌微微一叹,家传经学的方式,可以保证经义和知识被自己家族垄断。
  但却缺乏活力,难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汉家思想界的变化。
  但他又舍不得和董仲舒、胡毋生等人一般,将自己毕生心血,平白传授给不相干的人。
  这是鲁人根深蒂固的思维。
  吝啬、保守、顽固和固执己见。
  他早知道自己的这些毛病,也早明白要改。
  但和鲁音一样,他拒绝!
  概因这是鲁人的骄傲。
  他伸手出来,立刻有两个孙辈上前,搀扶起他。
  “祖父大人……”一个年轻的小家伙,将夏侯始昌的鸠杖递给他,然后小心的扶着夏侯始昌,问道:“您要去哪里?”
  “吾要去面见大王!”夏侯始昌回头看着这个年轻人,眼中满是慈爱,对他来说,这个虽然只是族人之子的年轻人,却必可承他衣钵,所以话语之中满是温柔:“长安城将有大变,吾身为太傅,当为大王画之!”
  没有人能拒绝帝师的诱、惑。
  当年申公九十岁,一遇天子传唤,便不顾车马劳顿,远行数千里来到长安。
  夏侯始昌记得很清楚,当年,他就站在道路边,望着朝廷使者恭敬的尊请申公入朝。
  可惜……
  自孔子以降,鲁人就似乎被诅咒了一样。
  先是孔子周游列国终不得用。
  然后又是曾子、子思,困于鲁国,不得伸张。
  而子夏、孟子、荀子却名动天下,风光无比。
  等到了秦季,鲁地儒生疯狂涌入咸阳,汇聚在秦始皇和秦二世之下,企图劝说他们行儒家之政。
  结果,秦始皇焚书坑儒,狠狠的抽了他们一巴掌。
  二世倒是蛮敬重他们的。
  但是……
  秦二世而亡……
  其后,鲁地儒生们,在秦末的战乱之中,一次次的押宝。
  他们最开始拥护臧霸,然后臧霸GG了。
  接着又拥护田横兄弟。
  田横兄弟GG。
  最后又宣布效忠项羽,项羽倒是很敬重他们。
  但亥下一战,项王自刎乌江,鲁儒们发现,那个曾经被他们瞧不起、看不上、觉得不可能成功的流氓头子,草民出生的泗水亭长刘邦坐到了天子宝座上。
  这可太尴尬了。
  于是,鲁儒们在项羽败亡后,打起为‘项羽尽忠’的旗帜。
  号称要和刘氏汉室鱼死网破。
  刘邦闻言勃然大怒,下令调集重兵,将鲁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其时周勃陈平,秣兵历马,韩信萧何,引兵在外。
  鲁儒们吓得双股战战,于是肉袒而降。
  想着这些往事,夏侯始昌的内心就充满了耻辱。
  在事实上来说,汉季社会舆论的‘新王论’的兴盛,鲁儒们贡献不小。
  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再没有比鲁地儒生更希望汉室灭亡,改朝换代的人了。
  因为,只要刘氏统治存续一天,那他们一天就要承受那些耻辱和痛苦。
  高帝曾在儒生帽子里撒尿,而被他撒尿的那个儒生恰好是鲁地出生……
  高帝也曾经见到一个戴儒冠的儒生,气不过来就一脚踹飞他,将他踹泥水里,不巧那人也是鲁人……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高帝与郦食其的故事,将这位汉高帝太祖皇帝对儒生的厌恶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故,鲁地儒生在汉季百年来,一直在痛苦、犹豫和耻辱之中挣扎。
  但造反这种事情,他们又不敢。
  就只好跟着鼓噪新王论,提出‘汉家尧后’的理论,到处宣扬刘氏应该退位让贤。
  而在另一方面,正因为得不到,所以他们又无比憧憬和向往,辅佐天子,治齐升平。
  可惜……
  哪怕是申公,最终也从长安铩羽而归。
  曾经强盛一时,号称‘儒宗’的鲁儒学派更是沉寂了下去。
  夏侯始昌虽然其实并非正统儒生,更非鲁儒一系。
  但他是鲁人,对于鲁儒们的遭遇感同身受,非常同情。
  心里面也同样也有着类似的念头和想法。
  如今,长安政局变动,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
  半个时辰后,夏侯始昌就在族人门徒的搀扶、簇拥下来到了昌邑王的王驾撵车之前。
  “大王!”夏侯始昌巍颤颤的喊了一声。
  坐在撵车上,正闭目养神的昌邑王刘髆立刻就睁开眼睛,下令停车。
  “太傅怎么来了?”刘髆在两个侍从搀扶下,走下撵车。
  作为当今天子的第四子,刘髆很年轻,他今年才不过二十四岁,但……他的样子却很虚弱,看上去弱不禁风,仿佛风一吹就要吹倒。
  没办法,刘髆十三岁被立为昌邑王,然后远离长安,来到了繁华的昌邑。
  梁齐之间,自古多美人。
  年少的昌邑王,如何抵御得住温柔乡的侵蚀,不过七八年就已经变成这个模样了。
  但刘髆对于夏侯始昌却是极为敬重的。
  不止因为这位老大人是他父皇亲自为他挑选的太傅。
  更因为他的亲人们,都暗示过他,欲要入继大统,就必须得到太傅的扶持。
  “大王……”夏侯始昌看着脸色苍白,看上去气色很不好的昌邑王,心里也是叹了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