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1924

  由是劣币再次驱逐良币。
  是故,对于古文学派们,张越可以在嘴上轻视,但内心实则警钟长鸣。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打压一番吧……”张越在心里想着。
  恰好现在毛诗学派的解延年在他手下,或许可以通过解延年,了解一下现在古文各派的情况。
  说起来,其实毛诗学派与左传一系,渊源很深呢。
  毛诗之义理,几乎就是照着左传的解释抄的。
  心里面这样想着,张越就摩挲了一下手指。
  他竟感觉自己有些跃跃欲试的冲动。
  说起来,到现在为止,他吊打过左传,也打过谷梁的脸。
  但将所有古文学派,全部按在地上摩擦几天,却还是没有做过。
  若能趁着这个机会,摩擦一下古文各派,教(调)育(教)一下那些还在萌芽状态的家伙,似乎也是不错。
  ……
  在工坊周围视察了一遍,就已经到了中午时分,太阳从云层之中露了出来。
  而张越一行,则走到了工坊附近的一处市集的旗亭下。
  新丰县的市集旗亭不是很高,大约只有三丈。
  旗亭下,建了一栋阁楼,作为市集市吏与擅权们平日居住和商议、裁决物价之所。
  说起来,秦汉两代在工商,特别是零售领域很有特色。
  那就是几乎所有商品,都会有一个官方定价和指导价格。
  商人可以低于这个价格销售商品,但若是高于这个价格……
  参见那些汉书与史记上,各种因为强买强卖或者以高于擅权建议的指导价买卖商品而被夺爵、下狱的列侯、大臣们的可悲下场。
  类似事情,只要发现,那就是死路一条!
  至于造假买假?
  严重的是可以直接弃市的。
  更麻烦的是,因为现在主政的是公羊学派和法家官员。
  双方搞了一个‘春秋决狱’。
  什么叫‘春秋决狱’?
  原心论罪是也!
  换而言之,要是万一倒霉碰上当官的心情不好,给你罪加几等,小事也能变成死刑。
  故而,如今汉家商人们的日子,有些难捱。
  不过,那是相对于先帝与太宗时期。
  比起后世的那些他们的同事,汉代商人的日子,可是幸福无比。
  太史公就说过了:假如某个买卖的利润不足两成,那就不是什么有前途的行业。
  汉室商人的利润,高到可怕!
  一个商人,若是运气好,从零到一千万的财富积累,甚至只需要五到十年。
  就像袁广汉,从一个家訾不足十万的小商人到现在富可敌国,家訾十万万以上。
  他只用了二十五年……
  而现在,在这个旗亭下的小小阁楼之中,却挤满了各色商贾。
  其中,家訾千万以上者,甚至有五六人之多。
  一时间,真是满室华贵,富商云集。
第400章
忐忑的商人们
  “诸公说说看,此番,那张蚩尤,哦,不,张侍中,将吾等召集至此,意欲何为?”一个身穿蜀锦的中年商人,挤到一个看上去似乎有着十余人的小圈子里问道。
  这些人回过头,看到这人,都是露出笑容,拱了拱手,道:“原来是贺公……”
  云阳贺氏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关中大贾,其主要以织丝业起家,在不过十年中,就已经发展成为关中有数的豪商。
  有传言说,贺氏与甘泉宫的女主人关系密切。
  甚至贺氏本身,只是别人的白手套。
  这个中年富商,虽然非是云阳贺氏的当代家主,却也是贺家的头面人物。
  据说,还有机会角逐一下未来的贺家家主之位。
  在场众人,谁敢不给他面子?
  不过,却也只是给点面子而已。
  毕竟,宫里的事情,谁说得准?
  且当今这位陛下,还能活几年,也没人能猜得到。
  “贺公在新丰也有置业?”有人好奇的问道。
  “嗯……”贺姓富商矜持的点点头:“吾前些时日,刚刚在那工坊外围,买了十五亩宅地,打算造个工坊,雇上三五十工人,也算是响应圣天子之诏……”
  “贺公真是出手阔绰,十五亩宅地,怕是雇工百余了……”有人闻言赞道。
  “不敢,不敢……只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贺姓富商连忙谦虚起来。
  讲老实话,像他这样的富商,之所以选择来新丰投资,其实……
  纯粹是被逼无奈,不得不来。
  当初,杨可玩告缗,可是吓坏了整个天下的商人。
  而那次风波,更是用铁一样的事实,向整个天下商人做出了宣言: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自那以后,天下商人立刻聪明了许多,也精明了许多。
  像国家大事,特别是天子的号召,哪怕再不情愿,也都得意思意思。
  不会有人再想看到第二次告缗了。
  如今,在此聚集的豪商,有差不多一半,最初都与贺姓富商一般,纯粹只是来花钱消灾的。
  这些钱砸进去,就算全亏了,他们也权当孝敬天子了。
  只是,来到新丰以后,大家就看到了少府的那个超级工坊在建设。
  商人对利益的追逐,可比狗鼻子还灵。
  只是估摸了一下那个工坊的规模,许多人的心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
  一个超级工坊?
  那可是需要海量的资源和消费品来支撑的。
  故而在短短十日之内,工坊附近土地,涨的比饥荒时期的粟米还快。
  只是眨眨眼,价格就翻了十倍。
  贺姓商人买那十五亩宅地的时候,当时其地价才不过五六千钱一亩。
  而现在,已经涨到了五万以上,甚至接近六万的地步!
  这赚钱之快,让他都有些目瞪口呆,甚至有种‘是不是以后干脆做买卖土地的生意算了’的冲动。
  十天翻十倍,这可比将丝绸从关中运到西域诸国的利润还高。
  而其风险与成本,却几乎是零。
  除了贺姓商人,其他人也都各自在这工坊附近或者外围买了宅地。
  收益最少的,到现在都赚了三五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