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7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5/1924

  朝野震怒,追责责任。
  作为主谋的大行王恢,毅然决然,抗下了全部责任,用自己的血洗掉了其他人的罪责。
  即使如此,其他参与者,也都被标上了不可靠、能力不足的标签。
  也正是马邑之谋,令他认识到,战争的形势必须彻底革新。
  旧的大兵团会战,在新的战争面前,已经不能胜任。
  汉军必须走骑兵决战,万里远征的道路。
  而要做到这一点,旧的军事制度、旧的战术运用和旧的战略思想,甚至旧军官和旧贵族,全部要抛弃掉。
  因为,他们不可能也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了。
  事实也证明了他当初的判断。
  那些曾经威名赫赫的汉军大将,包括程不识、李广、韩安国,全部在新的战争形势面前被淘汰。
  习惯于内线作战,不懂得骑兵运动、追逐的旧贵族、旧将军们除了拉后腿,几乎没有作用。
  而卫青、霍去病、赵破奴、路博德等新时代的年轻将军们,则完美的适应新的战争时代,发展出无数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骑兵运用战术。
  但,有一个老将,却让人刮目相看——李息!
  元朔二年春,匈奴入侵辽西,从侧翼撕破汉军防御,攻入渔阳、右北平,击败韩安国的军队,长驱直入肆虐整个北方,甚至威胁到了燕国和赵国的腹地。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恐慌,甚至还有软脚蟹,吓得想要求和。
  但作为君王,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被人用刀子逼着下跪求和的屈辱。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东守西攻。
  在东部战场,他命令韩安国退守右北平的平刚城,借助要塞,坚决阻击匈奴骑兵的进攻态势。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匈奴主力拦在燕蓟之外。
  同时,在西部战场,汉室调集重兵。
  任命当时刚刚崛起的卫青为车骑将军,率三万骑兵,出云中郡,沿着黄河北岸向匈奴的河南之地(河套)侧翼迂回。
  而在正面,李息统帅数万步骑混合兵团,出代郡,做出向匈奴龙城攻击的姿态。
  其实在最初的战术设计中,朝堂上根本没有人看好李息所部。
  哪怕是他这个天子,也没有指望李息能有多大战果,李息部能够按照预定计划,攻击龙城,调动匈奴的河南部队就已经是满分。
  甚至在彼时,朝堂上很多人,对卫青部的期望,也只是吸引匈奴主力回援,解除右北平之困。
  至于夺取河南新秦中之地,恢复高阙,重建秦的防御体系,那在当时只是一个梦,一个理想而已。
  当时,匈奴帝国如日中天。
  控弦四十万的游牧帝国,拳打西域,脚踢汉室,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一切挑战,都曾被匈奴人打的粉碎。
  就连汉室也只能依托长城要塞和大兵团与匈奴骑兵进行区域对峙。
  主动与敌野战,在很多人心里,就是死路一条。
  纵然是他这个君王,心里面也是七上八下。
  当时是,汉军最强的拳头,卫青所部的三万骑兵中的七成士兵,是刚刚入伍,训练不过两年的新兵蛋子。
  所以,卫青陛辞之日,他甚至内心有着惶恐和忐忑。
  大军出征,成败未知。
  而汉室国运,几乎全系于这一次计划。
  然而……
  卫青却交出了一副近乎完美的答卷!
  一战而下高阙,围歼了整个河南地区的匈奴骑兵,战阵数千,俘虏数万,缴获战马、牛羊以百万计。
  而李息所部,也交出一副近乎到完美的答卷。
  只是当时,卫青的光芒,耀眼无比。
  在他的光辉之下,一切名将、战将,都如同遇到神明的凡人一样,平平无奇。
  哪怕是李息,在彼时也被卫青光芒彻底压过。
  只比路人甲乙丙丁,稍稍高级一点,算是一个超级大兵。
  但现在,回过头想想,李息在河南战役的战术运用和决断,几乎每一次都是如有神助。
  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李息,就没有卫青的辉煌胜利。
  此役,李息所部出代郡后,沿黄河向南迂回三百里,首先做出了威胁龙城的态势,在吸引了匈奴驻屯在龙城和梓岭的骑兵后,其本部主力出人意料的忽然绕过匈奴人在幕南的防御,奇袭阴山,阻断了河南之敌逃窜的路线,迫使匈奴人在仓皇之中只能集结重兵去防御榆林塞。
  结果,卫青所部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奇袭梓岭,得手后迅速直插匈奴腹地,三天之内骑兵急行军八百里,渡过北河,攻陷鸿鹄塞,兵临高阙。
  直到此时,匈奴人方才如梦初醒。
  但,已经无力回天了。
  因为右贤王主力,被韩安国军团死死的缠在了平刚城到渔阳塞之间的数百里之中。
  而防御河南新秦中的力量,不过是白羊部和楼烦部的一部分兵力。
  哪怕算上当时在新秦中的牧民,总数也不过五万人。
  但却已经被汉军分割包围在高阙以北、榆林塞以南的三百余里的狭小区域之中。
  其各部的联系已经被汉军骑兵切断,逃窜之路也被李息所部堵死。
  到这时,河南战役胜负已定。
  匈奴人满盘皆输。
  平刚城下的匈奴右贤王闻讯,气急败坏,立刻命令主力不顾一切与汉军脱离接触,南下救援高阙之围。
  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两天后,卫青所部登上高阙要塞。
  这个秦帝国的故土,赵武灵王的要塞,在百年之后重回诸夏。
  又三天后,李息所部突破榆林塞,重新占领阴山,河南战役结束。
  此役,汉军的阵斩数量不算多,李息和卫青所部加起来,整的战果只有三千七百多斩首。
  但是,战略意义却是毋庸置疑。
  它彻底改变了汉匈的攻守之势。
  从此,汉军掌握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此役,卫青所部和李息所部,缴获了匈奴人囤积在河套平原的无数战马、牛羊和不计其数的奶酪、皮毛。
  仅仅是牲畜数量就达百万之巨!
  从此,一汉当五胡的时代来临了!
  想到这里,天子就微微动容。
  “朕是不是对李息太过苛刻了呢?”他在心里想着,低下头来他又看着眼前的那个侍中官。
  李息将军病逝枹罕,已经差不多十三年了。
  换而言之,这位大将病逝之时,这个侍中官大约才咿呀学语,刚刚开始会说话。
  也就是说,这个侍中官与李息将军无亲无故。
  但他却愿意为了这个已经亡故十三年,差不多被世人遗忘的将军,舍弃自己到手的爵位和食邑,换取对对方泉下神灵的褒扬。
  这真的,只能是崇拜者对偶像能做出来的事情。
  仔细算了算,李息将军的战功和战绩,也确实很耀眼!
  虽然远远比不上与他在同一时期活跃的双子星卫青与霍去病,甚至也不如路博德、赵破奴。
  而河南战役后,这位老将基本上退出了一线,只在后方训练士兵,巩固新疆域。
  但其生涯斩首数,确实很夸张,甚至远超卫青、霍去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5/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