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7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6/1924

  其一生前后,算上匈奴人、羌人,加起来总斩首数超过十万!
  其中羌人贡献了八成以上!
  故而,这位老将并不被人认可。
  很多人都觉得,他在镇压羌人时获得的战果,换自己上去也能做到。
  微微在心里想了想,天子就道:“既然爱卿执意要求,那朕便考虑,追封将军李息……”
  “只是……”他笑着对张越:“卿得想清楚了!一旦如此,那卿恐怕,除非率师出征,获取大捷,不然恐怕就再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
  一个关内侯,还是食邑两千七百户的关内侯,这其中的意义,不用细说,也能知道。
  一旦得封,那么这个侍中官就立刻可以以此为基础,在朝野之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甚至可以少奋斗三十年,提前完成别人需要十年、二十年才有可能建立的势力!
  张越听着,却是义无反顾,拜道:“回禀陛下,臣早已经想清楚了!”
  “大丈夫,功名但在马上取!”
  “且将军李息,臣确实极为敬服,愿陛下嘉李息将军神灵!”
  对张越而言,拿李息的名头来推拒所谓的临潼候的爵位,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更是他野心的直接体现!
  李息将军在枹罕和天水郡、武威郡,有着无数拥泵和粉丝。
  护羌校尉衙门上上下下,几乎都有受过他恩惠之人。
  借着此事,张越可以与整个天水、陇西的军民建立良好的感情。
  从而为将来,出征湟水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未来,新丰新军训练好了,当然要找个地方,进行磨合和锻炼,让这些新兵见见血,在战斗之中成长起来。
  还有比羌人更好的磨炼对象吗?
  没有了!
  在张越的计划里,将来,他会将训练好的新军,轮番拉去湟水,与羌人交流。
  就像老山轮战的pla,热情款待猴子们一样。
  而在交流中,新军将士们,必定会飞快成长,并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
  天子看着满脸真诚的张越,仔细想了想,追封李息,对他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
  李息将军的战功,也确实够格封一个列侯了。
  更不提,还有自己的宠臣,愿意拿他的爵位来换。
  于是他道:“既然如此,那朕便诏太常和宗正,共议追封李息将军之事吧!”
  “臣谢陛下隆恩!”张越重重的顿首拜道。
第555章
马政与小弟
  走出温室殿的时候,已经到了人定之时。(晚上9点至11点,亥时,古典中国更喜欢称之为人定)
  夜色凄凉如水,黯淡的星光下,这个建章宫一片静悄悄,只有风在低低吟唱,室外的温度,已经降到了大约一摄氏度的样子。
  确实有些冷了!
  张越下意识的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提起被放在温室殿门口的骠姚剑,挂到腰间,就迈步向外走去。
  “贤弟不需要一个灯笼吗?”上官桀提着一盏宫灯,出现在张越面前,将手里的宫灯递给张越,他就笑着问道:“听说贤弟所煮参汤,陛下饮之龙颜大悦啊!”
  “多谢兄长……”张越接过宫灯,道了一声谢,答道:“服侍陛下,这是愚弟的职责,不敢说好,但求陛下喜欢!”
  上官桀呵呵的笑了一声,道:“贤弟过谦了,过谦了!”
  温室殿中方才发生的一切,他都已经知道了。
  天子喝了这张子重的参汤后,据说几乎返老还童,于是龙颜大悦,要嘉其为关内侯,还要给赐给食邑两千七百户!
  这个事情,差点没让上官桀嫉妒的发狂!
  他辛辛苦苦,劳累这么多年,绞尽脑汁的逢迎这位陛下,十几年的辛苦,到头来还不如被人煮一碗参汤!
  这真是让上官桀满心不是滋味。
  还好,这个张贤弟婉拒了,不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出来打招呼了。
  但在嫉妒之余,上官桀无比清楚的知道了一个事情——这就是这位贤弟,这位张子重张蚩尤,恐怕会变成朝堂上举足轻重的重臣、权臣。
  只要今天晚上的事情一传开,所有机灵的人,都该知道,自己必须去拍马了。
  因为,从此这位侍中官,将在当今天子面前,拥有举足轻重,甚至称得上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说不定,人家一句话,就可以轻易而举的决定一个太守甚至三公九卿,乃至于国家大策的废立!
  所以呢,赶紧抱大腿啊!
  现成的大腿,还不抓紧抱住,难道要等大腿边上全是人,怎么挤都挤不进去再来抱吗?
  到那个时候,恐怕想抱也不抱不上了。
  靠着拍马逢迎,才有今天的上官桀,当然是聪明的。
  所以,他笑着凑到张越身边,像下属一般,轻声问道:“贤弟啊,愚兄可能有幸将在年后出任太仆……”
  “贤弟也知道的,太仆为贼臣公孙贺父子把持二十余年,上上下下,皆是彼辈之人,愚兄初初上任,恐怕力有未逮,且贤弟素来才智无双,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意见,可以为愚兄参考参考?”
  这几乎就等同于,举起双手,请求张越指导太仆事务了。
  对士大夫们来说,这种事情他们是死也做不出来的。
  但,上官桀早就把脸皮和节草丢光光了,所以也就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了。
  他现在只知道一个事情,这就是——太仆事务和太仆未来的改革、改进方向,没有这个‘贤弟’的参与,就可能随时有失败的风险。
  万一,自己上任后,有个事情没做好,不对这个‘贤弟’的胃口,人家在给天子煮参汤的时候,随口提一句:“啊呀,上官桀这个人做事就是不靠谱啊,陛下您看,太仆的某某事情,就被搞成了这个样子……”
  那他这个太仆,还坐得稳吗?
  恐怕,得收拾包袱回家种田了。
  虽然,这个事情在现在来看,上官桀感觉是不太可能的。
  但万一呢?
  再者,若能进一步取得对方支持,那他将来在太仆衙门,还不就是可以搞成一言堂,想做啥做啥。
  谁敢和他做对,谁就准备回家种田!
  张越听着,自是清楚上官桀的意思。
  这宫廷和朝堂上,其实和民间一样。
  大部分人都是捧高踩低。
  谁得势,谁得宠,谁掌权,谁就是大佬!
  旁的不说,就连民间一个家庭内部,能赚钱的兄弟就比穷光蛋兄弟相对要更受父母喜爱,更有话语权和地位!
  所以,张越微微一笑,对上官桀道:“兄长言重了!”
  太仆事务,关乎汉家骑兵的未来发展。
  张越没有理由拒绝插手和施加影响的机会。
  当然,不能太露骨,也不能太夸张。
  分寸要把握好!
  所以,稍稍想了想,张越就道:“以在下的愚见,兄长若要掌握太仆,做一番事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肃清贼臣公孙贺父子的余毒!余毒不净,则祸患无穷,故孔子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上官桀一听,马上夸张的拜道:“贤弟高见,贤弟高见!”
  这个事情,张越不说,他也会做的。
  但是……
  细细回味了一番张越的话,他的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