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9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2/1924

  甚至,在这些辉渠老人面前,一点见外的神色也没有。
  根本就没有什么矜持的态度,而是很随意的拿着筷子,夹着牛肉往嘴里塞,还一边嘟囔着问道:“诸位父老,来找孤有何事情?”
  显然,已经是接受了这些辉渠人是他的家奴这个设定。
  在家奴面前,当然不需要见外,更不需要收敛,只需本色演出。
  就见那些辉渠老人中,有人爬出来顿首拜道:“殿下,奴婢们听说殿下欲要练兵,以伐不臣,辉渠虽卑,但辉渠男儿,也愿为殿下效死,还请殿下施恩,从奴婢们的子弟里,也选一些,充为殿下的侍从、奴才,当殿下的鹰犬和爪牙……”
  说着,所有老人都磕头恳求。
  刘进听着,也没有什么‘贤长孙’的样子,坦然接受了辉渠人的膜拜,看着张越,道:“张卿,便在辉渠勇士之中,选上一些吧……”
  张越听着,心里面已经是和镜子一样了。
  他呵呵的笑了笑,道:“臣谨奉命!”
  辉渠老人们听着,千恩万谢,磕头不已,纷纷道:“殿下仁慈,殿下仁慈!奴婢们得殿下仁慈,死也值了,必定教训子弟,为殿下效死!”
  送走这些辉渠老人,张越拿着酒樽,嘴角含笑。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或许可以解决乌恒、月氏问题的办法。
  引弓之民们,没受过什么教育,也不知什么礼仪王化。
  与他们讲仁政、谈礼义廉耻,那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就后世,有人想劝毛子戒酒,高卢鸡戒嫖,米帝戒毒一般,是没有作用的。
  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也都是落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以为像对诸夏民族一般对待游牧民族,便可以收其心,将之同化。
  然后教育成忠顺臣民。
  但事实,却经常是反的。
  但若换一个法子呢!
  不跟他们讲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而是谈主子奴才?
  这虽然是开历史倒车。
  可能也会留下许多麻烦。
  但貌似比中原王朝曾经用过的法子,都要有用的多。
  若是军事征服后,让这些人,都奉刘家为主子。
  让各民族,成为刘氏的奴婢、家奴。
  他们还会造反?反噬吗?
  或许会吧……
  但至少应该可以避免,类似盛唐如日中天之时,却被安禄山给搞没的事情。
  讲道理啊,要是唐玄宗把契丹等被征服的异族,收为自己的家奴。
  然后再学习我大清的一些先进经验,以奴制奴。
  安禄山还能反吗?
  就算反了,还能造成那样大的危害吗?
  恐怕不可能了。
  因为,很可能安禄山前脚造反,后脚‘忠诚的奴才们’便将‘逆奴’安禄山抓了起来。
  可千万别小瞧奴隶制的引弓之民们对主子的忠诚度。
  那可是不下于中原忠君意识下洗礼后的君臣关系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成吉思汗的帝国崩溃后,偌大的草原上,依然相信黄金家族的血脉。
  黄金家族的人,便是个傻子,也能被人迎立为王。
  到了清初,准格尔蒙古,就是靠着一个黄金家族的幌子,让康熙都是寝食难安。
  这样一想,张越就觉得,还真是大有可为!
  有些时候,或许是应该适当的开开历史倒车。
  再说了……
  现在,中国也未彻底消灭奴隶制,以诸夏手足为奴的人,一抓一大把。
  中国天子,收一堆夷狄奴婢,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刘进却是看着张越一个人在那里傻笑,忍不住问道:“卿在想什么?”
  “殿下……臣在想一个或许能解决夷狄之事的问题……”
  “嗯……”刘进顿时来了精神,看着张越,问道:“什么问题?”
  张越忽然抬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刘进。
  看的他有些头皮发麻,灵魂战栗。
  “殿下……”张越笑着问道:“您愿不愿意为了天下长治久安,国家社稷安康而做些牺牲?”
  “嗯……”刘进试探着问道:“敢问爱卿,孤要如何牺牲?”
  “臣想请殿下,从忠勇的辉渠忠候仆朋之后,选一位女子,纳为妃嫔……”
  “若有可能,殿下还当自湟中义从、乌恒义从各部之中,选一女为妃……”
  嗯……
  国家需要您的大棒啊!
  刘进听着,终于知道,自己为何会感觉头皮发麻了。
第738章
银河帝国
  延和元年冬十二月下午酉时未至。
  天色便已经黯淡了下来。
  呼啸的北风,低沉的嘶鸣着,吹起了零星的雪花,打在人的脸上,冷的有些疼!
  刘进忍不住裹紧了身上的狐裘。
  此时,他正矗立在城楼上,看着从远方道路而来的民兵队伍。
  “殿下,最先回转的应当是贡少翁(贡禹字少翁)的枌榆社……”陈万年低头哈腰,做着禀报:“如今看来贡少翁不止是民政做得好,连带兵也是好丈夫!”
  刘进听着,点了点头。
  但心情却是莫名的紧张起来。
  他内心忐忑不已,问着张越:“张卿,孤今日服饰可正?仪容可肃?”
  这个问题,他在过去的一个时辰内,已经问过张越十几遍了。
  这一次,张越的答案还是如同上次一般:“殿下神武天成,秉山河之容,执干戚之柄,可谓穆穆君子矣!”
  刘进听完,却还是不够自信。
  没办法!
  检阅军队,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早在数千年前,诸夏文明萌芽之始,诸夏这个概念刚刚形成之初。
  禹王便在涂山脚下第一次检阅了有夏各部、城邦联军的军队,留下了著名的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自那以后,阅兵或者说观兵,便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春秋时期,鲁恒公为了震慑邻国齐国,举行了大规模阅兵。
  结果因为不合礼制,被孔子写到了《春秋》中,予以抨击。
  迄今,儒生们在提到鲁恒公时,都是鄙夷不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2/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