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9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3/1924

  谷梁更是直接将鲁恒公与周幽王、周厉王这样的昏君相提并论。
  所以,刘进内心的紧张与忐忑可以理解。
  因为,这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盛大的政治活动。
  虽然只是检阅民兵,虽然只是新丰一县的小规模检阅。
  但,若是出了漏子,或者新闻。
  只怕史官们会毫不留情的给他记上一笔。
  远方的民兵队伍,已经出现在了视线范围内。
  当先的旗帜上,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之语,已经确凿无疑,是枌榆社的民兵了。
  因为,这是只有高皇帝的子弟兵们,才有资格打的旗帜。
  “贡禹在历史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武功的天赋……”张越望着那支严整有序的队伍,心里面不免得意起来:“在我手中,却是文武双全,当浮一大白啊!”
  仔细想想,他改变的名人命运还挺多的。
  贡禹王吉、龚遂解延年、陈万年、赵过、胡建……
  这种改变历史,撬动风云的味道,是独属于穿越者本人的爽感。
  心情一好,张越便微微的松了松衣襟。
  扭头看向城楼上的其他地方。
  此时,已是挤满了人群。
  没办法,看热闹是诸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想当初,元封三年的时候,当今天子在关中搞了一个大型的角抵戏表演。
  吸引了几乎大半个关中的百姓士民,前去围观。
  对于关中人来说,有热闹不凑,浑身不舒服。
  所以,为了顺应民心,今天工坊园罕见的放了半天假。
  几千名工匠和学徒,一涌而出。
  加上新丰县城的居民与周围百姓,一下子就将整个城市挤得满满当当。
  而城外的道路、山丘,更是漫山遍野,乌压压的全是人。
  据说,连骊乡也有百姓,冒着风雪来了新丰城。
  “若是搞一个文工团,到处表演各类戏剧、歌舞,怕是能赚的盘满钵满!”张越看着这个景象,在心里盘算着。
  以关中人民对热闹和戏剧的喜爱,加上这个时代娱乐的匮乏,张越知道此事大有可为。
  只是……
  他个人搞不了。
  国家和官府也不便出面组织,不然就可能被人拿来和管仲当年在齐国搞国营红灯区类比了。
  不过……
  若是找一个归义贵族,组织一批胡姬,倒是可以搞起来……
  夷狄嘛,不识礼数,不懂规矩,这很正常。
  而且,胡姬又不是诸夏女子,便是谷梁和鲁儒的道德君子,也没处指责。
  难不成,他们还敢违背孔子的教导,周公的教诲?
  岂不闻,诗云:夷狄是膺,荆舒是惩!
  心中将这个事情记了下来,张越打算过了今年,便去物色一个听话的归义贵族。
  这种人长安城满大街都是!
  张越只需要勾勾手指,便可以找到许多,愿意给他当傀儡和马前卒的家伙。
  ……
  枌榆社的队伍之后,来自临渭乡的民兵,也举着旗帜,出现在远方。
  然后是新丰城、骊乡的民兵。
  不过两刻钟的功夫,新丰的城楼下,便已经列满了四支民兵队伍。
  在教官和乡官吏的号令下,这些民兵很快就被分为十四个方阵,分为步、车、甲盾、弓、弩等兵种,在新丰城外的旷野一字排开。
  徐大举着长戟,站在队伍的中间。
  呼啸的北风,吹在身上,稍微有些冷。
  但徐大的内心,却是火热的。
  因为,很快他就可以见到长孙殿下和那位传说中的张蚩尤了。
  在新丰民间的传说中,长孙殿下,那可是太宗孝文皇帝的嫡长孙,据说出生的时候,手背上纹着一个‘仁’字。
  一生下来,满室生香,有龙吟虎啸之声。
  长安城的望气士们,都在当天发现,太子寝宫方向,有红光冲天而起。
  有人言之凿凿的赌咒发誓,自己当时亲眼见到那红光冲天,有金、赤、橙、黄、蓝五种颜色的祥云出现在天空。
  更有人说,长孙生下来后,天子抱着去高庙祈福,当天晚上宿于高庙偏殿,将长孙交由两个乳母与宫女侍奉后,便去歇息。
  结果,晚上做梦,天子梦到一个白头翁在殿中逗弄长孙,天子好奇,上前去问:“公何人?”
  白头翁没有回答,反而是回头对天子一笑,说:“此子类吾,汉必由其而兴也!”
  说完就消失不见。
  梦到这里,天子猛然惊醒,立刻去察看长孙。
  结果发现,长孙在襁褓中,抱着一张简牍,嬉戏不已。
  天子奇之,取出简牍一看,原来是太宗皇帝当年入承大宝的时候,向高帝神灵祷告的简牍。
  可是当初太宗祷于高庙,承受大命时,已经将祭文全部焚烧。
  而且,天子还发现,简牍之外,还有着一行鎏金的文字。
  那不是太宗祭文的内容。
  而且这些鎏金文字,极为奇特,天子不识。
  便诏来群臣询问,也没人知晓。
  大将军长平候卫青禀报说:“长安有名士杨王孙,善通古今之事,陛下不如请其入宫一解!”
  于是,天子派人请来杨王孙,将那些鎏金的文字抄录在帛书上给杨王孙看。
  杨王孙看完,就跪下来拜道:“这恐怕是被刻在简牍或者鼎腹中的铭文,古代的先王,将这些文字作为与神明交流的凭证,将自己的意愿告知上苍,上苍便会以龟甲的方式,告知先王……”
  “故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而殷兴之,百谷之噬吉而周王,现在长孙得到这样的吉兆,陛下应当沐浴斋戒,素服避正殿,使卜者卜于高庙……”
  于是天子沐浴斋戒,素服避正殿三日,然后派太常卜于高庙。
  卜得上上大吉,汉盛于长孙之兆。
  这样故事,虽然都只是最近两个月,才渐渐流传开来的。
  但一点都不妨碍关中人民,特别是新丰人民,深信不疑。
  徐大自然是相信这些故事的。
  至于为什么,之前十几年,汉家长孙默默无闻,近乎无人知晓?
  这个事情,故事里也都有解释。
  自古王者兴,必得贤臣辅。
  汤武没有伊尹的辅佐,便不能成就大业,文王不得太公,只能困于岐山,齐恒公无管仲之佐,便只能流亡在外。
  长孙殿下,也是一般。
  侍中张子重,便是那太公、傅说、管仲一样的人物。
  而且,是天上星汉的神明,兵主蚩尤的化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3/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