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281

  “其他各处全部封实,只留席座下有缝,怪不得声音强弱如此分明。”说着,有人干脆站起,移开身前席位,敲打了几下,不同于刚才的毫无动静,咚咚回音立时响起,众人再无怀疑。
  “楼下埋有缸罐扩音,从诸位座下传入,上飘顶上藻井返回,如此循环反复,就出现此种现象。”楚质由衷叹道:“可见建造此楼之人匠心独运,慧心巧思,称之为匠中大师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也可以想象,楼下的房间肯定是密封的,只要不是真空环境,声音总是能找到传泄的地方,而楼中地板将大部分板块堵死住,留下几个地方与楼下连通,经过水缸扩散的声音肯定拼命往那几处飘入。
  只不过在建楼的时候,建造之人设计得很巧妙,故意将通道用竹筒连接,且设在席位桌案下面,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这种地方,所以任由他们在其他木板敲打,跺脚,自然听不到声响动静,就以为地板也是密封的,传不进声音来。
  而且楼上楼下,只是一层之隔,如果抽去地板,大家听到的声音肯定别无二致,如今有的地方封死,有的地方留空,自然就有了强弱之分,道理很简单,可说到底还是建筑师的设计巧妙,极少人能发觉其中的奥妙。
  所以楚质才赞叹起来,若是在皇宫大内之中,见到这种奇巧建筑,他一定不会感到惊讶,毕竟集全国之才,什么奇迹建不出来,但是在地方之上,有这样巧妙的建筑,不是说没有,不过的确比较少见。
  楚质的解释,有些人懂了,有些人依然没懂,不过不管懂还是不懂,有一点众人却是明白了,这幢阁楼很精巧,汴梁也很少见,只要了解这些就足够了,自觉家有财力之人,不禁见猎心喜道:“睿达兄,却不知此楼是何人所建?”
  “匠人是在坊市聘请的,不过此楼却非他们构设。”明白他们在想什么,不过沈辽也没有隐瞒,淡声道:“是由我一个族亲构想而成后,再让匠人按图建造的,如果你们想要,待会我可以给图你们。”
  要图没用,造出来和这楼一模一样有什么意思,那几人是想找到设计师,让他单独为自己构造一幢独一无二的建筑,不管是亭台楼阁,只要唯一、奇巧就行。
  有人继续打听道:“如今他在何处?我可以用轿乘礼请他而来。”
  “你们不用枉费心机了,他不在杭州,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平时也是通过书信往来交流而已。”沈辽说道。
  “真是可惜。”
  悲叹之余,还是有人不死心,对沈辽说道:“睿达,那你可否帮我捎带个口信与你族亲,请他替我构设座楼房,形制……特点……”半响之后才把要求说完,最后断然道:“请代为转告,图成之后,我愿意以百金谢之。”
  以杭州的物价水平,千贯就能建幢豪宅,一张设计图纸就给百贯,相当于建宅的十分之一酬金,无论如何也不能算少了。
  “休要再言。”沈辽没有好气道:“我族亲也是读书之人,身负功名,当初为我构图,不过是想寻个风雅而已,如今到了你口中,怎成了低贱庸俗之事。”
  文人之间,如果是求字索画的,还能名正言顺的给些润笔费,可是在匠师地位低末的情况下,却让一个读书人做些在士大夫们看来是卑微的事情,的确有辱没人的意思,所以那人只能断绝了念想,还要起身赔罪,自罚三杯。
  谜底破解,虽然并不是自己的功劳,如果是其他人,众人可能还接受不了,但如果这人是楚质的话,那倒也没有什么,毕竟论起声望来,在场之中没人能和他比肩,输给他很正常,胜了的话,自己早就名扬天下了。
  不少人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从接连不断有人找楚质敬酒就可以看出来,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何尝不是他们的报复。
  楚质可是能把淳酿当果汁喝的牛人,号称千杯不醉,反正杯子不比拇指大多少,一千杯可能也没几两重,所以楚质当然是来者不拒。
  然而,他似乎已经忘记,此身体不是彼身体,以前酒精考验的身体可没有穿越,再次犯下同样错误,喝多之后固然没醉,不过身体还是有了反应,满面通红,头晕目眩的。
  但也要知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找楚质碰杯的,自己也少喝不到哪里去,所以同样地状况也出现在其他人身上,看似醉意朦胧的与旁人谈笑风生,不管真假,反正宴会氛围很是融洽。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有个别人的行为举动开始暴露无遗,说是放浪形骸也行,搂着陪待的使女上下其手,而既然在宴会上陪客,使女们也有这个心理准备,当然没有挣扎拒绝的动作,有的甚至半推半就的主动顺从。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且慢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使看到不堪入目的情况,楚质不是道德圣人,当然没有多管闲事的意思,当然,也可以从某个角度说明,见过许多绝代佳丽之后,他对这些庸姿俗粉自然不感兴趣,况且,在许汉卿的面前,如果不表现好些的话,以后想娶人家妹子时,或许连门都进不去。
  而对于楚质的频频示好,不仅许汉卿心里迷惑,当杨承平知道眼前之人是自己崇拜以久的偶像之后,更是直怪他不够意思:“许兄,前些时候你还说与楚钱塘素未谋面,只知其人而已,如今看情形似乎不是这么回事啊。”
  觉察杨承平怀疑的表情,许汉卿苦笑道:“杨兄,此事我绝对没有欺瞒于你,至于他为何这般……,我也很是糊涂,不得其解。”
  “瞧他与沈辽的交情菲浅,肯定已知道你的身份。”看了许汉卿半响,杨承平确信他没有撒谎,寻思了片刻,悄声推测道:“说不定想与你交好,以后借机让许驸马在官家面前美言几句……”
  “不然。”许汉卿微微摇头,轻声道:“人家是曹家女婿,前程似锦,并非我妄自菲薄,但论起权势来,许家稍逊于曹家一筹,有曹家的照拂,他何须再攀附于人。”
  天下很大,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通讯十分困难,至今为止,杭州之中,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知道楚质是曹家的未来女婿,而且曹楚两家行事都比较低调,联姻的事情也没有向天下人宣扬的意思,所以就算是汴梁城的普通百姓,未必全部清楚此事。
  然而,只要还关心朝廷时政的人,从来不会漠视曹家的动静,而楚家的背景虽不是十分深厚,却也不可小觑,毕竟楚汲还掌控着朝廷官员调动权,两者结合,对于朝廷政事会不会发生什么影响,这可是许多官员与家世关心的问题。
  而许汉卿身为许家的嫡子,就算身在异地,多多少少也了解些楚质的情况,只不过待在汴梁的时间较少,加上许宣与苏月香有意无意的忽略隐瞒,当然不了解楚质和白瑾瑜之间的瓜葛,不然他根本用不着思考就明白楚质是何用心了。
  努力忖思半响,许汉卿还是毫无头绪,却发现杨承平抄起酒壶与杯盏,双脚沾地,好像准备离席,不由问道:“杨兄,你这是何意?”
  “真人在前,何必费心思量,前去询问试探几句,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杨承平轻声笑道,站了起来,朝楚质走去。
  楼内空间就是这么大,周围有什么动静众人均可一目了然,况且杨承平也没有掩饰的意思,从中间往前,就在众人的视线范围内,谁能没有留意,一些人心中好奇,停止与同伴交谈,看着杨承平,想知道他准备做些什么,一时之间,楼中也渐渐静了几分。
  “敢问尊驾可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小楚,楚钱塘?”杨承平施礼问道,仔细的打量着楚质,发现传闻果然不能当真,若真是只有十六七岁,岂能有如此气度。
  当然,并不是杨承平觉得楚质年长,而是觉得楚质与自己应该是同龄人,不是传闻中年仅十四五岁,就已扬名天下的稚嫩少年,他却是不知道,近段时间来,楚质经常冒着暴晒,在郊外奔波巡察、赈灾救民,容貌早已不是当初养尊处优的白脸青涩形象,况且从心理年龄来说,楚质也不年少,言行举止自然沉稳从容,难怪杨承平有所误会。
  “你是何人?”楚质正了正身体,放下手中的杯子以示礼节,不过对于杨承平的提问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反而反问起来,不过语气之中并没有带有居傲的意思,而是平常的询问,有点像与陌生人打招呼时的疑问。
  “在下杨承平,乃大人治下一小民耳。”杨承平笑道。
  “杨承平,好像在哪听说过……”忽然灵光闪烁,楚质猛然站起,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深深朝杨承平躬身施礼。
  “大人,你这是……”愕然了下,杨承平连忙避让开来,心中迷惑不解。
  “本官这是在代全城百姓以及自己,向杨兄表示谢意。”楚质正色说道:“当初粮价上涨之时,纵观全城,唯有杨兄和寥寥几个善心仁商其下米铺依然保持平价出售粮食,不知有多少百姓赖得杨兄此仁举而活命至今,区区一礼,杨兄自然当得,况且安民原是本官职责,却让杨兄代劳了,我也要表示感谢才是。”
  好吧,楚质承认自己有些做作,如果不是见到杨承平与许汉卿交好,他不会这么给面子,然而,为百姓之类的话倒也出自真心实意,毕竟杭州官员又不是瞎聋透顶,有不良奸商密谋集会怎么可能丝毫风声都听不到,只不过范仲淹心有成算,懒得计较罢了,而杨承平的表现,自然落入有心人眼中,楚质深得范仲淹信任,怎能不知此事,刚才只是装个样子而已。
  “不敢、不敢,赈灾济民、稳定粮价全是诸位大人尽心尽职的结果,与在下无关,可不敢居功。”杨承平谦虚连连道,脸上挂着一抹笑容,不算冷谈,也不算灿烂。
  如果换成一般商人,见到当官父母官如此尊敬自己,恐怕早就激动兴奋不已,不过杨承平却不是普通商人,出身于世家,这点小场面倒不至于让他心神失守难以自抑,只是心情舒畅却是难免了。
  “杨兄莫要谦虚,你的仁心义举,范公可是赞赏有嘉,不日,会将此事上报朝廷,予以表彰。”楚质笑道,却不是信口开河,的确真有此事。
  毕竟以那些奸商的背景,给以惩治可能还有些难度,但是表彰几个善人,送个锦旗,刻块碑之类的事,还是比较容易的,其一是让他们余有荣焉,以后再接再厉,其二是树个典型出来,好给众人做个示范,想让他们有样学样。
  如果说,对于楚质是崇拜,那对于范仲淹,杨承平却是顶礼膜拜的心情,要知道范仲淹与军方的关系十分深厚,而且在西北治军的时候,曾经提拔过几个杨家子弟,对此杨家子弟当然感恩在心。
  如今听闻范公准备表彰自己,杨承平那个激动啊,差点没被在旁众人羡慕兼嫉妒的目光穿射而亡。
  要知道表彰上报朝廷只是做个样子而已,朝廷最终批不批都没有关系,这本就是地方官衙的自发行为,上报只是形式,不报也合规矩,既然楚质已经这样说,那证明离杨承平风光的日子不远了。
  无论是送锦还是立碑,都会录入地方志里,况且这事还有范仲淹的参与,肯定会被当地大儒名士记在自家的笔记小说中,流芳百世不是梦想,或者还能在史书上记上一笔。
  留名青史啊,不知是多少人的追求,千百年来,王朝更迭,无数的帝王将相湮没于时光的长河之中,但后人却没有将其遗忘,但试想,一部史书之中,人物出现几何,几百、几千,还是几万?
  没人细数,但绝对不会超过十万之数,而杭州辖下人口却不下百万数额,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恐怕将泯然于历史长河,或者只是以一组数据的形式出现,在史书或地方志上应该如是记录,杭州……,民……户,此外,不留下其他痕迹。
  而谁都清楚,以范仲淹的声望地位,不管现在情况如何,百年之后,肯定会有史官为其著书立传,到时候传记写到范公知杭州时,提及到此事,或许只是寥寥数字,没出现名字,但起码在史书上留有自己的痕迹。
  而在地方志里,可能记载得更加详细,百多万人,只有区区几人得到表彰,这可是极其难得的荣耀,如果让那些奸商知道此事,心里肯定后悔得断肠吐血,某此人或者更是愿意散尽家财,只求以身代之。
  “杨兄,如此好事临身,岂能不举杯同庆,共饮。”
  在楚质宣布此消息后,瞬息之间,宴会焦点转移,不管是与杨承平有点头之交,还是素昧平生的,纷纷上前向他敬酒,以示恭贺。
  盛情难却,一人三杯,片刻之后,三四十杯酒下肚,杨承平步伐飘然,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起来,虚浮了几步,才在使女的搀扶下勉强站稳。
  “杨承平,倒也曾有耳闻,却少与之交往,但能有此善举,人口想必也不差,就不知家世如何?”沈辽轻声说道,像是在问谁。
  “杨公子祖籍并非杭州,五年前才初临这里,后在城中购置宅院,却时常在外奔忙,少居杭州,且宅院中并没有家眷,所以我怀疑城中之宅,只不过是他为了贪图方便才购置的,家宅应该另在他处。”刘仁之侧了下身体,低声对沈辽说道:“前几日,我听闻大娘子说,似乎有意与许公子,还有杨公子联手经营某桩生意,若沈公子想了解得细些,不妨向大娘子请教,她或者知道得更加清楚。”
  嗯,沈辽额眉舒展,微微点头,觉得这个提议不错,正好借机试探下她对于杨承平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而两人的窃窃私语并没有影响到宴会的持续,反而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许多人喝得更欢了,过了一会,众人案前酒壶随之渐渐见底。
  有几分醉意的杨承平,因酒气上涌,失去了平时的清醒,现在只凭着本心行事,往口里灌了杯淳酿后,步履蹒跚的走到楚质前面,脸孔通红,眼睛一阵迷离,看事物都是晃晃荡荡的。
  使劲摇了摇头,杨承平有点结舌道:“楚……楚……,楚兄,久闻……你,诗词……妙绝天下,却不知……,我……,是否能……有幸目睹你……风采。”一句话,断断续续的说了半分钟,总算艰难的把意思表述出来。
  “啪。”
  有人击案叫道:“此言甚是,中秋佳节之时,当空对月,佳酿在手,美人在怀,逢此良辰美景,心中岂能没有感怀,诸位岂听我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说着那人摇摇晃晃地,打算站起来,可惜没有成功,直到双手按在旁边使女身上借力才勉强站直,不过头晕目眩的感觉并不好受,但他却不自知,身体不停摇摆,累得人家使女陪着受罪。
  “楚兄请言,我等洗耳恭听。”有人似乎已醉得搞不清状况,闻声立即叫道,弄了半天这人也姓楚,听到有人附和自己,那人更加兴奋起来,诗兴大发,手舞足蹈吟诵起来,可惜醉得似乎太过厉害,吐字很不清晰,含含糊糊的,让负责抄录诗词的使女根本无法记下。
  其实宴会进行到这个时候,在场的人之中,大部分人都已经醉意朦胧,有个别的甚至已瘫软伏案,不省人事,所以就算他的诗词再好,也没几人能静心欣赏。
  “……诸位……觉得如何?”铿锵顿挫的把大作诵毕,那人没有忘记征求众人的意见,可惜没等他听到乱七八糟的叫好声,就已倒地不起,片刻之后,鼻中荡出均匀的气息,显然是睡着了,肯定是刚才动作太大,加促了身体酒气循环,经受不住睡意汹涌澎湃的侵袭,所以才这么快进入梦乡。
  稀稀疏疏的喝彩掌声渐落,之后再没人有吟诗诵词的闲情逸致,反而迷迷糊糊的受其感染,有几人相继安然入眠。
  少饮几杯,沈辽还是有一丝清醒的,见到这个情形,招了招手,吩咐使女叫几个健仆上来,将醉倒在地的宾客搀扶下去,安置于客房之中。
  不久之后,楼中只剩下楚质、沈辽、刘仁之、杨承平、许汉卿几人,而经过那人的搅和,杨承平也忘记自己刚才想做什么事情了,半倚于不知是谁人的桌案旁,喘着浓重的气息。
  如果说还有谁能保持清醒的,那也只有许汉卿了,因为他虽然在宴会中表现得最为低调,且与众人并不熟悉,少有人敬酒,自然没有醉意。
  楼中才剩几人,而且使女们也开始悄声的收拾着桌案上的杯盘,宴席到止也算是尽欢而散,许汉卿自觉没有留下的必然,当然起身告辞。
  “来人,送客。”沈辽说道,也没有起来相送的意思,并不是他高傲无礼,从他眼睛半合半闭的情况来看,他显然也被睡意困扰着。
  “且慢。”
第二百九十九章
咏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