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石布衣(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653

  这话一出来,刚才还能忍住不吭声的公务员们顿时有点嗡嗡嗡了,一个个面显难色!
  石涧仁也是在电视台的时候,接触了两次区委书记、市台副台长的视察,才知道这种工作让基层人员有多大的负担,为了应付这种领导工作,往往各级部门都得一早开始交待事项、准备材料,打扫卫生,好早就开始等着领导上门无心工作了,天晓得领导会看什么问什么,所以什么都要准备,结果往往领导来了却只是简单的说两句就走,好比柳子越只是来跟石涧仁讨论几句,但背后带来的是整个区电视台都几乎停工大半天来准备。
  这还是领导有事的,石涧仁听电视台的同事们诉苦要是遇见爱摆架子的领导,尽说些官话,挑些无关痛痒的小毛病批评,也许辛苦一年的工作就在这种节骨眼上给前功尽弃,什么评比先进之类都会泡汤。
  加上乡镇工作可不比城里,屁大点事情都得跟区里市里汇报,交通又不方便,开个会来去就是一两天,领导一般都只能忙着跟上面沟通协调,副职负责跑外勤,科员办事人员就成了内勤,工作效率想高都难。
  所以基层工作既有那些不知所谓的王八蛋,也有很多只有身处其中才明白的实际困难。
  蒋道才的茶色眼镜看不到眼色,但眉毛扬了扬,也放下手里的筷子,慢慢摩挲着手边茶杯的杯口,轻轻抬眼看石涧仁。
  他这成天不在镇上出现,何尝不是因为工作效率的问题?
第964章
体制内也可以参禅?
  石涧仁却吊胃口:“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开发区重中之重的花木种植产业链形成,全区老百姓对开发区管委会的工作要求会越来越高,曾经在顺林区一直排在不起眼位置的风土镇,也肯定会在蒋主任和沈德云书记的领导下成为全区全市的关注对象,在我们被上级领导重视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将完全摆在老百姓和上级领导的关注中,工作量肯定会越来越大,该怎么办?”
  齐雪娇一直都带着专注的神情看着这边,这会儿甚至不得不轻轻把双手拢在脸上,提醒自己注意表情,毕竟作为一个英姿勃勃的好看姑娘,这些天在镇上还是很受关注的,她很清楚自己有点控制不住神情了。
  罗明远和杨金瑞他们熟悉石涧仁的思路,相互眼睛亮晶晶的对看笑着点头。
  至于其他人更多还是惶恐犹豫,带点思索的极少,没这习惯。
  以前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偏远穷困区域,一直没人管,自从来了两位领导,开始朝着开发区转变,好像很多东西都在变化了,地位提升了,工作量增加了,可这机关政府部门的工资又不会随便提升,累得要死要活的接下来该怎么办?
  石涧仁说出了很多人在想,却不敢张嘴的那种结果:“辞职?人人都说公务员好,以我的经验那得看是什么部门,有些国企事业单位确实是躺着都赚钱,一杯茶一张报纸每个月轻轻松松拿工资还有奖金,可我们基层公务员呢,大家比我都更清楚,干的是最累的活,工资就那么多,还要背个名声,后面会越来越累,也没什么机会摆官架子,我想这种公务员,各位要么有关系调走,要么辞职,这就是最简单的办法。”
  刚才的嗡嗡声顿时变成了哄闹!
  哪有领导干部这么恐吓下属的,还怂恿大家辞职?
  如果都要走到这一步,那也不在乎他是不是领导,场面顿时有点乱起来,蒋道才脸上带点意味深长的笑意,转头看看,除了摄制组那一桌,几乎所有公务员都在表情激动的交头接耳,这中间倒是能格外清晰的看见齐雪娇好像一棵清秀的竹笋似的,一动不动有些坚定的眼神看着石涧仁,蒋道才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看石涧仁,笑着摇摇头拿筷子夹菜。
  他的表情同样也是公务员们都看着的,哄闹声更大了。
  这两位项目挂职的领导看来是达成了一致的?
  石涧仁独辟蹊径,招手给远处的罗明远他们:“这是北岭区区电视台的几位摄像师、技术专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完就自己坐下来,对着蒋道才低声:“您看我这话说得没错吧?”
  蒋道才笑笑:“说到点子上了,我这奔波建立开发区的工作才十来个工作人员协助,后面光是招聘的技术专家都五十多位,各种建筑、大棚总计超过几万平方米,这点人手哪里够,你有什么建议?”
  坐在这一桌的,都是原镇政府的各办公室主任,这会儿肯定也凑近一些非常关注。
  石涧仁商量:“那得看蒋主任未来把开发区管委会放在什么地方,到底是跟地方政务放在一起,还是独立到花木基地去,是不是还要建设新的管委会办公区,今天的工作形式,其实借鉴于现在市里面部分窗口单位的集中办公模式,未来是不是也能搞这么个办事大厅,对于我们风土镇提高基层办事效率是有帮助的。”
  蒋道才摸下巴思索:“还是按照你那个思路,我们用管理公司的方式来调整这个管委会?譬如用外联部或者公共事务部来面对上级领导跟媒体等各种事务?”
  石涧仁鼓掌。
  结果这时候那边杨金瑞他们推选一番,罗明远站起来,其实在这群电视台员工里,石涧仁最为期望的就是这个罗明远,因为相比之下杨金瑞的性格略微内向一些,没有罗明远那么迫切的积极心态,这时候站起来也没有那么局促:“石台……哦,现在是石主任了,石主任半年前还是我们北岭区有线电视台的副台长,我想他刚到电视台,我们这些在事业单位上班的职工,也跟在座各位差不多,一方面觉得工作成天枯燥乏味,看不到什么前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把这份外人看起来还有些羡慕的工作做下去,顺便说一句我还是聘用的临时工,他们几个才是有编制的。”
  杨金瑞终于坐在那快速的回嘴:“现在你还在乎这个编制么?现在我们干起来哪里还有临时工的说法?在国家电视台我们都可以直着腰板走路了!”
  可能白天时候这些公务员大多在办公室里忙碌,除了少数中午回家吃饭,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些拍摄人员在现场表现出来的那种专业,不知道镇上居民围观的盛况,前面还有点不以为然,却陡然听见这个国家电视台,立刻耳朵就竖起来了,场面也不知不觉的安静很多。
  罗明远也越来越自如:“以我为例,我也一直都在乡镇干有线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哪怕我大学时候学的是计算机,那时也只能每天到各家各户去装闭路线修接收器,大多数时间不是在机房一个人工作就是面对一天只能走两三家的野外维护,本来我已经觉得我这一辈子可能只能这样过下去,我也不知道未来我能怎么办,是石台来教导我们,办法都是人想的,路都在自己的脚下,我们这帮人开始在他领导下钻研行业技术,学着拍摄广告宣传片,我们拍了几个月的废片子,但还是每天都在钻研,因为有石台做榜样,我始终记得石台言传身教的那句话,嚼得菜根,百事可为,也许一本书、一件事不算什么,但把这本重要的书读透,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那都能成就我们自己,现在我们这个团队有人辞职去创业赚钱了,这已经是我们以前不敢想的,但我们剩下的人更愿意继续淬炼自己,现在我们已经到国家电视台参加全国行业技术大赛,这次就是回来拍摄最终作品的……”
  这话说得有点朴实平淡,有人能深思,还是有人嘲讽不在意:“你们好歹是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我们可是办事员,成天对着电脑或者表格能办出什么花样来?难道还有基层办公大赛?你这还是有点站着说话不……”后面估计醒悟有点影射领导,连忙住嘴。
  石涧仁再站起来:“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所以理解领悟力也不同,小罗刚才说的是一种思想上的转变,你从成天看着一堆枯燥乏味的工作,转变为在其中寻找自己能够闪光的点,这样的转变就意味着你的人生可能开始有了转折,用佛教禅宗的话来说就是开悟,开悟这种事情讲究的是自己心领神会的找到每个人不同的着眼点,有些人冥顽不化,心里始终不愿改变,那就永远只能在自己那条路上前进,这里我再说得透彻一点,今天我们公开办公,各张桌子各个部门之间,是不是比以前在大楼里面隔间办公室里面效率高?那么这种办公方式体制内有红头文件规定必须要怎么坐,怎么排么?譬如说来办理低保手续的居民,前后多少道手续,怎么才能简化到用尽量少的人,尽量少的时间,条例上没有具体规定吧,在机关单位干了好多年的老油子知道怎么偷懒,知道怎么把新来的支着忙得累死累活,难道就没人来把这种程序设计得更合理规范?”
  这下有更多的人眼睛亮起来,说来也是好笑,禅宗里面最讲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开悟,石涧仁都掰开细化到这种份上了,还是有些人不懂:“那有什么好处?还不是这么点工资!”
  石涧仁叹口气:“体制之所以是体制,就是希望用尽可能规范的体裁、制度规范工作,优点在于公式化不出错,缺点在于容易僵化,可真正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从中发掘出自己的特点,这就叫创新工作局面,各位成天在各级文件和宣传资料上没少看见这个词吧,如果哪条细化的工作流程设计真的有创新有改善,近一点说我们这个办公环境会轻松不少,领导看在眼里,自然也是愿意这种人有更多更好的发展,远一点说,区里、市里、省里各级机关不就是个天天都在评大奖赛的体制么,真正拿得出手的改进如果改变了风土镇的工作效率,各种推广、表彰、表扬跟称号,难道比电视台还少了?始终把困难放在手边,动不动就拿出来当借口,这样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安于现状……那就别抱怨你得到的不够多。”
  蒋道才终于鼓掌站起来:“石主任的说法还不够清晰?未来风土镇经济开发区是要做到全市农业经济前十强的目标,各位可以选择辞职去当花木农,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吃透我们这个开发区的精神,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抓住这个发展机遇,经济条件不就得到明显改善了?”
  公务员是不允许兼职商业或者在别的行当里面参股的,但这些多半都是风土镇本镇家庭的公务员,如果还听不懂这位常务副镇长暗示的生财之道,那就真是枉为公务员这么些年了。
  石涧仁眉毛挑挑,这跟他的主张有点区别,但也不失为一条路,起码在这个调动公务员积极性的阶段很有必要。
  这两位商人出身的副主任,还真是有点一丘之貉的味道。
第965章
一生之中兜兜转转,哪会看清楚
  蒋道才肯定然也听说了石涧仁昨天面对群体事件的处理,吃过火锅两位副主任在河岸边散步:“我得感谢上级政府,给我派了个好合伙人!”
  石涧仁也谦虚:“你不觉得我是逾越,在抢夺你的成果就好。”
  蒋道才单手背着转身,很有点优雅气质指指石涧仁脸上醒目的包扎:“成果?你我都是商人,我们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我的成果体现在花木基地产业园,那都是注册在我另外一家公司名下的渠道产业,你帮我梳理了行政管理和来自前任的那些怨念,如果我们是同一家企业,我要分股份拿分红给你的!”
  石涧仁笑:“你没有芥蒂就好,接下来需要我做什么?国庆节前我可能要返回广电系统做些工作,现在就可以提前安排下去。”
  蒋道才看着眼前生机盎然的河边工地,再看看桥口那边挤满了人,一只硕大的气象气球挂着摄像机在暮色中慢慢升起来,引起好多小镇居民大惊小怪的欢呼:“警署那边把你昨天面对闹事人群的言语都记录下来给我看了,你这心胸可不是一般人,我这几年走南闯北也算是见识过不少人物,没想到在这么个小地方能跟你共事一段,确实证明了你那偌大一份产业运作不是白来的,我们既然都不是准备在这官场上一直走下去的人,不妨好好珍惜这段合作的机会,各取其利?”
  石涧仁没有正面回答:“其实挂职已经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当初你说你有兴趣研究国内外的政体不同,我倒是琢磨出点有意思的地方,中国这种看似不那么自由的体制,其实充满了效率,监督机制虽然有点缺失,但在各级机关里面的内部斗争反而可以用来相互监督,为了避免被政敌抓到把柄,总会考虑收敛一点,对不对?”
  蒋道才果然是个聪明人,眼镜下的眼睛眯了眯看石涧仁:“你的意思是你还会监督我的行为?”
  石涧仁不讳言:“你同样也可以监督我,但我想上面找我来跟你搭档,多半还是有这个目的,我的确没什么利益诉求,为官一方,如果能给这里带来一些改变,那就是我的诉求。”
  两个男人对视了几秒,蒋道才哈哈哈的笑起来:“我一直信奉所有关系都可以用利益来说话,没签成的合同都是筹码不够,看来你要的筹码很高!”
  石涧仁点点头:“虽然你是江州人,但是在新加坡发展这么些年,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来发展花木经济,从你履历上大多数是资金运作以及高科技医疗器械等方面的过往案例,这多少还是有点让我或者旁人担心你会不会在某个时候,不顾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计抽身而走或者还有别的变故,对你我来说,这不过是个投资项目,成败只是盈亏数字,但是对很多风土镇的农民来说,这是他们一辈子的命根子,昨天我请那十来个被征收了土地的农民吃饭时,就有这种强烈的感受。”
  蒋道才有点难以置信:“就为这个?”
  石涧仁点头:“就为这个,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相互监督,而不是沆瀣一气。”
  蒋道才忍不住嘟哝句英语:“我的上帝!你真的该进政治局去当国家领导人,你这觉悟跟我在这乡镇简直屈才!”然后才定定神解释:“我一点都不否认我以前从未干过和农牧产业有关的项目,但我也从来不把自己界定成什么行业,有钱赚就是我的行业,来挂职或者说争取搞个产业园开发区,我的目的也很简单,赚钱并且获得政治地位,在中国仅仅一个商人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我现在已经是区政协委员,接下来因为这个开发区我肯定会成为市政协委员乃至人大委员,这就是我的目标,起码这些政治身份能够为我赢得一些话语权,书面上也有一定的法律自由保护,你不会觉得这是个错误或者幼稚的行为吧?”
  石涧仁问得很有技巧:“那你认为你能取得这个开发区审批通过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
  蒋道才都脱口而出了:“那当然是我这个花木经济项目能带动贫困地……”看着石涧仁的眼睛,忽然反应过来:“你认为不是?”
  石涧仁不说话,只用眼神平静的看着对方。
  蒋道才又忍不住嘟哝:“国内怎么这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还有什么原因?”
  石涧仁终于履行了自己还肩负的另一份工作:“你作为一个海归派,不光带来的是投资,还有由你向外界,向国外传递的投资环境信息,江州市的确有之前那种基层领导的脑残行为,也有高层领导呈现的开放态度吧,这种寄希望于把江州打造成内陆地区金融中心的思路,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看法呢?”
  蒋道才真的是嘟哝了上:“我的天!你到底是什么人,共产党员么?我看你才是政府派来给我做党委书记的!”
  石涧仁没他这么七情上脸:“我就是个普通的挂职商人,可能统战部觉得这种话由我来说比较好,江州市同意让你来操作这个开发区,还前所未有的只让两位党外人士来担任实际上的管理者,虽然这个镇很小,但起码也说明了这种态度,开放的态度。”
  远处那只气球飞到了大概五六十米的空中,看起来杨金瑞他们已经娴熟掌握了这种自创的技巧,下面有好几根绳子,拉到不同的方向,这样用对讲机联络就能操控方向,拖拽气球移动,拍出空中镜头来,下面一阵阵惊呼声,也不知道这会儿都快天黑了,还拍什么。
  蒋主任就注视着天空黑乎乎的气球好一会儿才意兴阑珊的开口:“我不否认我的第一桶金是在新加坡挖到的,但我并不喜欢新加坡,虽然那是个华裔国家,但他们是新加坡人,我是中国人,本来我很容易能获取新加坡国籍的,但是在列席旁观妻子的永久居留权宣誓仪式的时候我知道我无法选择放弃中国人这个身份……”玻璃镜片上好像有点灯光闪烁的影子:“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拿了新加坡国籍,就意味着不再是中国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感受,那是一种有点漂浮不定的滋味,我是中国人,这个既定事实不会因为我改变了国籍就改变,在新加坡我永远都是外国归化国民,而在欧美国家,我永远都是华裔,我的思维模式,我的母语,我的未来其实都还在中国,放弃这个最大的华裔国家国民不当,去当一个内心并不认可我的小华裔国家国民,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石涧仁安静的看着,这比唐建文的态度更为现实一些,虽然都是海归,都有资格留在国外,唐建文更为坚定的把自己一切都带回国内,而这位更多是基于现实权衡做出的选择。
  蒋道才好像自言自语一样:“本来我选择回国发展就是为了给自己这个理由,甚至来挂职也是为了让自己走上国内的另一个阶层道路,积累起更多资本,无论是金钱还是政治上的,这比在新加坡容易得多,结果没想到我未来的着力点,还应该在新加坡?”
  有点兜兜转转回到原点的意思。
  也略微出乎石涧仁的意料。
第966章
人生每时每刻都在选择走哪边
  古代相术其实分很多类别,就跟现如今的学术研究一样,各家各派各执一词,单论分类就有形相、脉相、物相几大类,譬如以前小泽曾经提到过早年有人给他算过卦,这就属于物相,借助身边的各种事物甚至生辰八字、测字之类的都叫物相,石涧仁这相面一系当然就是形相,所以对别家能做到不否认不鄙夷已经算是很有风度了,同行相轻哪里都存在。
  不过形相也是分类最多的,骨相、面相、身相、手相、形神相、气色相、动静相乃至痣相都是细分类别,石涧仁对骨相之类玄之又玄的好像从小就没怎么学,而且历史上著名的那些相书老头子也没怎么给他传授过,反而是这两年到处都能随心所欲的买书看书,才接触到一些其他类别。
  其中就有心相一说。
  这是从荀子开始就格外关注的重点,无论一个人的外貌如何,心术正不正那才是关键,心术才是一个人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所在,其他外形都在这之后。
  要石涧仁自己感觉,自家这乱七八糟一堆祖师爷的门派,最大的优点其实在于一直取长补短,不断兼听包容其他看法,真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相面也需要相心来做重要补充,老头子都给石涧仁传授不少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定要从多方面看待评判一个人,越是走上中高位置的人才,性格特点其实就越复杂,哪有什么一两个词就能完全概括一个人的。
  所以最近石涧仁自己也在揣摩这些东西。
  其中对蒋道才的观感就是这样,从行为举止来说,这位绝对不是出身大富大贵,有过艰苦求学,艰难奋斗的过程,这点从他一开始就表露自己喜欢各地美食,然后吃东西时候的细节对比就能观察出来。
  可对方现在年纪也不算很大,四十出头,对比年纪略小一些的唐建文,看看他表现出来的资产和那些投资项目的头衔,算是成功很多了,在挂职期间表现出来的这些执行力、严谨和比较严厉的工作作风,都彰显他的成功不是平白无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