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石布衣(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653

  偏偏这样成功的人,给石涧仁的感觉就是不如唐建文未来的发展那么远大,这纯粹是一种石涧仁乍一见面的直观感受,虽然现在唐建文还是个在冰天雪地和货物工地上滚爬的项目经理一样,可那种积极乐观跟蕴藏在嘻嘻哈哈下的深厚情感都让石涧仁觉得是个值得信赖的合伙人,蒋道才不会。
  这是个在利益面前权衡,永远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边,然后毫不犹豫就会抛弃另一边的人,他有自己的善恶观,但善恶观不会影响他做决定,他的决定一定是来自有没有利。
  极为现实的人。
  所以一早石涧仁就觉得自己不会跟对方共事,现在不过是暂时为了工作交叉而已。
  但蒋道才寥寥几句却勾勒出一个海外游子的辛酸,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外,这种叠加了国籍身份的心理状态变化,的确是石涧仁没有接触过的,唐建文那家伙太容易跟任何地方都混作一团了,相比之下高开明好像还接近点,他也曾经吐露过心声,那反复强调的百万身价,似乎都来自于外国同行给他的刺激,包括回国的主要原因似乎也有块伤疤。
  不过高开明那可是纯粹的技术狂人,成天只把自己放在代码的世界里,真的比较简单。
  眼前这位蒋道才未来的发展太复杂了。
  石涧仁只是在统战部副部长朱宏涛的建议下稍微提醒对方,可以适当的把眼光视野放得开阔一些,这样才不浪费了对方具有的这一部分新加坡资源,却没想到给自己又挖了个坑。
  总之石涧仁这么说了以后,蒋道才有点心事重重,第二天在镇政府办公室开了个全体公务员会议,通报了他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
  上级审批同意建立开发区,并不意味着第二天就能挂牌,还有一系列的实际工作要做,原本按照全国各地常规是镇和区并行,镇政府负责行政事务,开发区负责经济赚钱,但这种方式弊端也不少,同一块地两块牌子,争权争利的事儿在各地开发区没少发生,所以现在有些开发区在尝试合二为一,可以说风土镇这个开发区也是在给江州市做试点。
  现在蒋道才已经划定了几块在风土镇相对比较平整宽阔的地界,这应该是他当副镇长的几个月就瞄上的,现在正在和相关自然村生产队谈征地赔偿的问题,争取在这个月完成以后,就立刻投入土建,把开发区管委会的新场地、新办公区建起来,其中还包括了下一步的花木交易市场、培训基地等等,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花木培育基地样板建设,争取在今年春节就开始投产第一批花木。
  石涧仁这才发现,相比自己那在月亮湖山区捣鼓的茶叶种植,花木真是来得要轻松多了,基本上是当年开始移植,当年就能开始收获第一批鲜花,毕竟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里,花朵本来就只是个中间产品,结果要的就是这半截儿货,哪像茶叶非得三四年以后才能正儿八经的有味道,而且茶叶后期工序还多得要命。
  而在这里,只要摘下来打包就行!
  蒋道才也顺口对公务员们做了个简单的相关知识普及,江州因为温和潮湿,这片山区里面平均降水量又丰富,所以适合本地种植的花卉项目很多,菊花、玉兰、腊梅、吊兰、桂花等等各种品类都能很适应,特别是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月季,在这一带的土壤气候条件里是非常适宜的,重点在于技术扶持跟前期资金投入。
  也是在这个会上,石涧仁和几乎所有公务员们才目瞪口呆的知道市面上那卖得火热的“情人节玫瑰”其实基本都是月季花!
  好吧,蒋道才开这个会的目的和石涧仁昨天晚上聚餐时候的话倒是一脉相承,大概就是以元旦为界限,尽可能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把新的管委会办公服务大厅建立起来,哪怕是用彩钢棚搭建临时服务大厅都要用这种形式为风土镇八个自然村的各级农民提供花木种植的各种支持,未来管委会会逐渐加强对整个开发区的行政管理能力提高,那时候,这里的镇政府办公大厅,就真的只是个镇公所一般的小小存在,只面对这镇上一千多人和旅游老街服务了。
  前有石副主任的开悟建议,后有蒋副主任的另立新服务中心计划,未来管委会会将扩展成为一百人以上,集技术支持和行政管理于一身的专业化团队,主要就是为预计超过几千名花农跟数十家花卉种植园服务,在场的公务员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迎接随时可能出现的改变,那就真得靠自己努力,而不是坐等别人来宣判自己的未来了。
  最后蒋副主任说明了这个会的目的,接下来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以及部分公务员就会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征地以及开发区建设中,镇上的工作,特别是镇上现在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事业,就交给石副主任全权负责,所有的公务员也可以在这个阶段,反复比较自己究竟更适合哪一部分工作,做好选择。
  蒋道才邀请所有人在最近都应该到已经圈定的新开发区所在地去参观,就在风土镇附近不到三公里外的公路边。
  石涧仁决定明天早上自己跑步的时候换个方向,亲自去看看。
第967章
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清晨的山间小镇,这才是石涧仁最熟悉的感觉,相比几年前还在山里不问外事的自己,现在好像改变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起码脚上的跑鞋不再是当年随便在山路上乱窜的赤脚,柳清总是不声不响的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悄悄给自己都整理准备上,就像她一直以来每天晚上都整理出来的那些报表,石涧仁早上起来顺便看一眼,按照轻重缓急不同颜色排列出来的各项事务尽可能简化了石涧仁的时间,跑步的时候正好稍微想想,回去就能从电脑上答复,实际上一点都不影响石涧仁对整个企业的了解掌控。
  一个优秀的助理做到这样的地步,让石涧仁可以腾出手来不停在各种新的层面接触腾挪,实在是一种幸运。
  五点多刚蒙蒙亮,照例在从镇上街道到旁边公路的路口遇见齐雪娇。
  和城里那些姑娘妖艳的时尚跑步装扮不同,齐雪娇从来都秉承了一个军人的朴素风范,一条镶白边的蓝色运动短裤加一件灰绿色的应该是军队作训T恤,脚上的运动鞋倒是和石涧仁的高级货差不多档次,脖子上挂一条白毛巾,原地小脚步的热身,不是那种漂亮的炫目又细胳膊细腿的精致,可矫健的身形一看就觉得活力十足,点点头准备一起朝着上山的公路起步,石涧仁却挥挥手朝着反方向移动:“我到开发区管委会征的地去看看,今天就不往山上去了。”
  齐雪娇转头看看还带点雾气的清新山峰,原地跑着就转身:“那我也走回新鲜的路。”
  其实经常跑步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在跑步的说话,所以一双男女在基本没有人车的清晨公路上默不作声慢跑。
  优秀的跑鞋就是能为脚掌带来适宜减震,保证全身骨骼特别是膝关节不会在这样的重复运动中受到伤害,这些知识都是柳清买了昂贵的慢跑鞋才给石涧仁解释的,是跑起来让脚步很舒服,最大的感受就是无声,两个人跑起来在略微有些破损裂痕的水泥路面上都没声音,连轻微的沙沙声好像都能被周围的虫鸣鸟叫掩盖住。
  石涧仁长期坚持跑步,是因为在山里没有什么运动器械,老头子那已经看不出门派的八段锦几个动作,对于十来岁的少年来说,慢吞吞的运动量远远不够施展筋骨,所以除了仰卧起坐、俯卧撑,就只能跑步。
  保持一个强健的体魄是老头子一直灌输给他的核心,连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去经营别的事情,况且这种十公里以内的慢跑,没多大强度和负担,更多是用保持这样一个习惯来督促自己。
  其实连石涧仁自己都是有惰性的,必须用这些小事情来促使自己每天清醒,经年累月的坚持,坚持这种自我压迫式的鼓励,最后累积起来的,可能就是旁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了。
  所以他很享受这样的跑步,却也没给任何人推荐过,就像石涧仁从未要求过别人应该怎么做,他只是从一个旁观者角度提供建议,能听那就继续说,拒绝接受肯定不会再废话。
  纪若棠是喜欢健身的,不过她打小就习惯在健身房和跑步机上运动,顺便看看新闻和财经数据,这点倪星澜也类似,让她在街上跑步简直就是招蜂引蝶的惹事儿,柳清爱买运动鞋但不爱运动,吴晓影好像早早的有跑过几次,但自从有了孩子彻底朝着幸福满足的母亲光环靠去,耿海燕跑步纯粹是为了陪着石涧仁,体会不到其中乐趣。
  于是到现在,唯一能保持若无其事每天一起跑步的,只有齐雪娇。
  可能军人的经历让她也能把这种运动当做对自己的约束。
  等到几百米以后,寂静的山间公路上,就只能听见两个人尽可能调整均匀的呼吸,游刃有余的呼吸声也不由自主的慢慢趋于同步,就好像他们脚下的步伐一样,没有谁将就谁,也没有谁追赶谁,在这样前行的跑步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并行同步。
  对于习惯了跑步的人来说,身体更像是自动行驶的汽车,进入这个节奏以后,完全是在放任自流,只需要偶尔调整一下方向就行,注意力可以转到戴着的耳机或者周围的景色中去,石涧仁没听音乐的习惯,齐雪娇更简单,所以天上扑腾过的小鸟、树、小河流水、河边草丛里偶尔窜出来的鸡甚至野兔,残破的小石桥和随着夏日阳光升起,变得越来越透亮发蓝的天空。
  只要进入到这种无人驾驶、自动航行的状态,就好像人慢慢飘起来,飘浮在空中低头看着自己的身躯在移动,意识和身体可以分开,不知道是不是就是那些气功、玄学里面的某种境界,反正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运动,美妙的精神状态甚至能让人欲罢不能,大脑也能处在一个通明澄澈的状态。
  这种时候,再感觉身侧还有个同呼吸,同步伐的伙伴。
  简直不能再美妙了。
  当然最默契的就是这种感受不用说出来。
  三公里对跑惯了的人十来分钟轻轻松松就到了,远远的就看见路边转了弯的地方新立起来一段围墙,中间有道同样崭新的门,那种能让重型卡车进出的工程区域大门,现在还没门扇,所以跑步者能走进去。
  齐雪娇已经香汗淋漓,灰绿色的T恤从领口开始湿了一片,慢慢拉毛巾在额头印掉汗水。
  石涧仁调息得更好一些,还没到大汗的时候,所以用深呼吸来舒缓自己的心肺功能,当然更多是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观察这片山坳里清理出来的平地。
  没在山区生活的人就不知道,有些丘陵地区的山间要想找一块比较平整又大面积的土地,真的比较难,现在这里平整出来大概也就是个足球场大小,再远又是卡车碾压出来的车辙到树林后面另一个平面,看得出来这里已经在做土建的基础工作,但如果想要平整出较大面积,是要把这里的高低起伏推平,还是别的办法?
  又或者这么高成本清理出来的面积,就用来修建管委会服务大厅,会不会有点浪费耕地?
  石涧仁顺着车辙走过去,齐雪娇看土路两边茂密的果树、杂草和其他小树林,终于开口说话:“早上这树林中的植物经过一夜呼吸作用,在太阳升起来光合作用以前都充满了二氧化碳,所以我一般建议是傍晚跑步的,早上要跑都不要太靠近树林。”还是略带点喘息。
  石涧仁有点恍然的点点头,也不再往里面走:“主要就是来个眼见为实,而且不是和别人扎堆闹哄哄的来看,有自己的角度和感受,看来这开发区未来的花木种植都是碎片化的,不太可能乌泱泱的一大片都连起来。”
  齐雪娇再看看车轱辘印那边推得有些远:“这就是西南地区的特点吧,我们北方到处都是平坦的连到天边,可气温水分又不如这边好,据说特别是光照,茶场的那位院士说西南地区的湿度和光照是很适合有些经济作物的,这样也不需要跟北方大粮仓一样一连多少公顷都是种着什么的,可以因地制宜。”
  石涧仁无声的尽量眯着眼看这片理论上还没完全跟附近生产队办完手续的场地,想象这里要是漫山遍野长满鲜花或者矗立几栋看起来不那么刺眼的服务大厅是什么样。
  一个人在现如今这社会上,再能也不会改变什么,这现在最容易听到的一句话,这个场景下听起来有点井底之蛙的可笑,努力做到能主政一方或者经济能力改变调动资源,还真是能改变很多,这就是能者跟强者所具备的实力吧。
  他在思索感受,正好这会儿阳光初升起来,不那么灼热的带着红彤彤色彩试探着洒在山间,站在他侧面正在随着石涧仁的目光试图观察他想什么的姑娘,忽然就看见那张黑乎乎的脸膛这会儿被照亮,光线在面部形成了强烈的阴影效果,看起来比实际上深邃得多,有点欧罗巴人的那种立体雕塑感,双眼在光照下睁开更是炯炯有神。
  齐雪娇没发现自己的眼睛也亮晶晶的。
第968章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眼都是小星星
  看见心仪的物品,无论人还是动物,都会自然而然的把瞳孔放大,让更多光线穿过眼角膜投射到眼球上,所以这就是见钱眼开的来历。
  瞳孔越大,吸收的光线越多,反射也就显得格外亮晶晶。
  古人的话,还真是充满了科学道理。
  石涧仁沿着原路返回的时候,才发现道路另一侧也已经被平整出来,花木种植基地起码在这一块已经有点雏形了,只是和蒋道才展示在资料里面的效果图和全区规划还差得有点远。
  十多分钟吧,两个人又重新开始慢跑着回去,不过这一趟跟往日有点不同,以前都是前半程往上走,等到了一个比较疲惫的点往回掉头的时候,顺着下坡也能省些力气,而今天却在精力最好的时候下坡,处在肌肉疲劳期的时候往上跑,难免有些吃力。
  正所谓顺坡一时爽,爬坡火葬场。
  当然这主要是指齐雪娇,跑了没多远就有点咬牙切齿的变成小碎步了,石涧仁感觉到,也放慢了步幅:“估计还是这些天你跑习惯了,心理上都会认为回去轻松些,慢慢走会儿缓过气来就好。”
  心烦意乱的齐雪娇艰难点点头,不说话,强行提速。
  石涧仁并排提醒:“就这么慢走一会儿,缓过来就好,不用勉强自己。”
  齐雪娇忽然柳眉倒竖憋出来一句:“你说得倒是轻松!又不是人人都能跟你一样!”
  石涧仁看着那眉毛差点就是方头眉了,无辜的做个骇然表情不说话了,女人的情绪化还真是说来就来。
  齐雪娇泄了这口气,也真的没法跑,这就跟骑车过拱桥似的只能慢慢蹭,她自己是医生还是骨科的,最明白这种强行状态下对膝盖的损伤,慢腾腾的开始换成走步,石涧仁也慢下来,不过远点,算是照看着,这荒郊野岭的让一个姑娘跑步,肯定有点不妥。
  齐雪娇看他目不斜视的从健步如飞变成小碎步,还不能有平时悠闲的散漫,得让身体处在运动状态中,莫名的又有些哭笑不得,扯了脖子上的白毛巾就给石涧仁抽过去,果然石涧仁瞟着的,敏捷的一下躲开,齐雪娇玩心大起,追上两步再发力,石涧仁只好放弃逃窜挨她一下。
  这下齐雪娇反而不满:“你怎么不躲的!”
  石涧仁无奈:“我们是来跑步锻炼顺便看看开发区,不是来,来……这样的。”
  齐雪娇呸他一声:“支支吾吾!你就是一点都不豪爽!大气豪迈的面对生活嘛,非得这么小碎步一样,长得五大三粗的却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
  石涧仁莫名其妙的低头看看自己的步伐:“豪迈?可能你对豪迈的定义是齐卫国那种,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的,我就是心思细密,从小我就这样,我觉得也没什么错,不可能每个人都豪迈吧。”
  齐雪娇有点胡搅蛮缠:“要是你豪迈些那就更好!爽朗些,更爷们儿一些,别成天都跟脂粉堆里打滚一样,尽是和姑娘打交道!”
  石涧仁终于听出点苗头:“好!今天开始吃饭你别跟我坐一块!”
  齐雪娇想笑又忍不住想拿毛巾抽他:“滚!”
  石涧仁果然闪远一些,到公路对面了,两人隔着起码两三米距离,安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