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石布衣(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653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这世上太多为了一丁点手边的便宜就踩岔道儿的人了,为了区区一丁点根本不会给人生带来变化的利益,就出卖了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和后半生的名誉。
  可悲。
  石涧仁果然没有马上返回公司,一直在石沱水厂背着手到处参观,大约在距离下班还有一小时左右时候,呆在几乎是全自动化控制中心的玻璃高塔上,看见那位项目主管如丧考妣的一步几回头出了门。
  独立董事最后再把无人值守车间和水泵电机一步化开停车的先进装备视察一遍,最后在整个供水区域实时监控网络中心呆到了下班时间,从一大堆监控画面中看着那些确实在连夜加班奋战的各级部门,最后一直呆到晚上八点过才驾车直接回家。
  刚到下班时间的时候,这边的各级主管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敢随便先走,小心翼翼跟在独立董事后面想套近乎,但随着好像不少人都在偷偷摸摸接电话,脸色大变开始,石涧仁也确认那位主管辞职认错的消息已经反馈回来了。
  还好没因为两千块钱就变成逃犯,那才是可能一大堆所有问题都会推到那位主管头上的最惨境地。
  第二天一早,和往日没什么两样的石涧仁走进供水公司大楼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好多人脸上都有变化。
  之前他就感受过,供水公司仿佛有种比较特别的行业危机感,总是处在随时都可能出状况的紧绷状态,今天更加清晰,但把目光特别投到他身上来的不算多,那基本上都是主管级别以上的管理人员,起码能知道昨天独立董事前往新水厂之后就发生了什么,这样才能联系起来猜测背后是不是独立董事做了什么手脚。
  对于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一名新来的高层,获得话语权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动一场变故。
  真是看不出来这样浓眉大眼又和善的明星董事,搞起职场政治来也是冷酷如斯?
  类似这样的猜测占有了很大市场。
  石涧仁很泰然,到自己办公室换上标准的工作西装和领带,把独立董事的工作铭牌挂在上衣袋口,拿上一贯的笔记本才到高层早间例会的会议室坐下,依旧是他从来都不起眼的边角上。
  但今天其他高层进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特别看看这位好像以前只有个明星身份的独立董事,石涧仁还是毫不退缩的每个都正面用微笑回应过去,多么难得的观察机会啊,在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几乎能一目了然的就看到在场这十余位各部门高管的立场反应。
  眼底带着强烈警惕的明显对职务非常强势,生怕这个不声不响又有背景的独立董事突然发难夺权;
  尽可能掩饰自己厌恶情绪的,这多半是觉得石涧仁的做法破坏了规矩;
  还有小心翼翼回避的,更有兴致勃勃看戏的,这些表情变化结合往日的观察,就是平时和特殊时段的对比,石涧仁对在座十二名左右的供水公司高层,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性格、心态、度量的判断,对这些人未来的走势都有了相当清晰的结论。
  包括四位外籍高层,三名有香港和外资背景的华裔,其他五名江州本地水务集团派过来的管理高层,颇为微妙的比例结构,当然最微妙的估计就是第十三人的独立董事。
第1121章
打脸么,谁打谁还不一定呢
  公司总裁马克首先发难,直接要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把那份辞职信拿出来全面通报。
  水务集团是有纪检监察部门的,供水公司作为合资企业没有,但有监察室和保卫部,人力资源部现在是引爆整个事件的起点。
  石涧仁比较欣慰的是这位中方人力资源总监,没有把事情摁下来,或者说知道跟独立董事有点关联,他也知道摁不住,何必白白把自己搭进去,所以现在比较镇定的翻开文件夹宣读了辞职信,外籍高层有拿到英文翻译稿,但情况肯定昨天就通报过了。
  和石涧仁了解又略有出入,那位主管收取的好处费不是两千,而是五千元,可能意识到问题已经搞大了,索性竹筒倒豆子全都交代出来。
  马克从进来的时候脸上就一片铁青,本来就严肃的德国人,现在更是好像加了钢筋水泥一样板着,但没有什么勃然大怒的狂躁,就是极为严肃的看着每一个中方高层。
  人力资源主管念的过程中,这些中方高层就频频瞄石涧仁,谁叫他一直选择坐在长会议桌远端尽头的角落呢,本来是方便他观察每个人的表情,现在也成了每个人都能看他,好像三方都跟他不沾边,又有点三堂会审的意思,不过石涧仁不佝偻局促,大大方方的坐在那随手记录些要点,还继续观察每个跟他对视的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多难得的机会。
  对的,这些高层之间就是隐隐约分成三方,代表德国集团总公司的马克等人俩德国的、一个比利时人还有个法国人,香港来的仨华裔只有一个海归,另外俩普通话都不利索,是香港公司聘来的职业经理人,五位江州本地管理人员有两位带体制内背景,另外仨也是职业经理人。
  念完之后马克直接要求中方副总裁做解释,不需要翻译都能大概猜出来那种语气下的内容:“我三番五次要求停工加强验收整改,不能以外部确定时间来决定设备运转投产的时间,更不能用行政命令取代工业运转的客观规律,中方管理层一直置若罔闻,现在怎么办?”
  对石涧仁毫不掩饰厌恶表情的副总裁随口应对,却有点出乎石涧仁意料的直接把烫手山芋扔过来:“石董,你来公司已经有一周左右的日子了,一直没在高层通气例会上发过言,对于这件事,说点你的看法?”
  看着那不怎么善意的目光,还有挑衅甚至傲慢的口气,石涧仁有点贱,直接用英语开口:“总裁先生,我想您应该清楚供水公司面临的社会职责,也应该清楚石沱水厂在北部区新开发片区将近二十万人口新城区的迫切需求,假若这件事在德国,你们会怎么处理?”
  马克回答得非常快捷:“工业是需要按部就班的遵循规则,环保工业更是直接关系到民众健康卫生的特殊行业,所以不允许有半点瑕疵!所以在德国……如果有类似的事情的,公共设施配套在城区允许搬迁进入前就会做好,公共事业,水电先行,不可能出现这样新城区等待公共设施配套的情况。”
  石涧仁抓住了其中唯一一次停顿:“那么您见过这么快的城市发展速度么?我指的是北部区新开发片区,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把这一片曾经还是田地和荒山的区域迅速变成目前这样的城市局面,譬如说两栋崭新的三十层高楼建筑之间,居然还有半座完全荒凉的未开发荒山。”
  马克摊开手:“没有。”德国人还是实诚:“我确实从未见过中国这样发展迅猛的城市化速度,哪怕是在德国,东德跟西德曾经的差距融合以后,也没有得到这样迅猛发展的机会,但这不是允许出错的理由。”
  石涧仁点点头:“因为德国没有中国的十三亿人口,没有中国这么多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条件的民众,因为德国……包括欧洲大多数地方基础设施改良的余地已经不是很大,或者说也不具备大规模改良的条件,这是个社会学跟经济学领域的复合问题,非常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参与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但这场变革的主角必定是中国人,只有中国人才最清楚如何用又快又好的方式来解决中国式的问题,这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这个国家非常明晰的需要按照政府要求,不折不扣的达到完成执行力,因为我们首先是要满足这个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解决了社会责任的问题,其次才是解决规则规范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效率,我们正是通过这种效率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追赶发达国家,您认可我这个观点么?”
  马克和身边的两位高层还低声交流了几句,不知道是交流英文词汇还是交流看法,最后德国人嘟哝:“你是个节目主持人,辩论我不是你的对手,但问题严重性已经摆在这里了,你说怎么办?”
  石涧仁转头对中方高层,还是英语:“现在的态度是马克先生能理解我们赶工的做法了,不用为这个争吵,我的看法还行么?”
  中方五人里面,能用英文娴熟应对的只有两名职业经理人,一个是人力资源总监,一个是监测检验中心总监,后者还能说德语,眼神很有趣的跳动,但是不说话,副总裁和另外两位得听翻译小声说完,才能明白石涧仁的话,而且翻得准不准,石涧仁都不清楚,因为副总裁眼里的厌恶更浓,看向石涧仁的时候还眯了眯眼,这应该都有点在控制自己情绪了,用中文不带烟火气:“你能用中文再说一遍么?”
  应该说按照石涧仁理解的职业素养,身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高层,懂外语是个基本要求,这都不能称为技能,基本工具而已,连日常沟通都无法顺利做到,谈什么精诚合作?
  再者说按照石涧仁这种年纪的年轻人脾性,或者说他现在实际拥有的底气,他完全可以用一句听不懂就滚蛋来怼回去,最起码可以淡淡的一笑置之不理。
  但显然那样装13不是石涧仁。
  他分毫不差的面带笑容又重新把刚才自己论述的观点用中文表述一次,只不过这一次还对着那几位华裔。
  得益于电视节目录制的打磨,石涧仁现在口才确实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专业级的提升,起码他知道自己这时候表达应该用什么手势辅助语气,也明白这会儿自己脸上是什么表情细节给人看,这都是胡蓉梅在录制完以后给他整理出详细的改进清单,细化到不要有半白眼的动作,升音调的时候别身体前倾,降音调又不要耸肩,嘴角不要神经抽搐式的后拉,每当说了三到四句比较深奥的术语之类,就应该有个反问或者调笑。
  所以三位代表香港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都有相当和煦的笑容回应,他们只在乎公司赚钱,矛盾主要集中在外方和中方之间,不贸然进入旋涡中是职业经理人的本性。
  同样另外两位中方经理人也深有感触的点头,说老实话,合作这两三年,中方人员也是够孙子了,好吃好喝的把外方人员伺候着,嘴上说对华夏文明古国很仰慕,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很欣赏,其实对方骨子那种瞧不起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就跟中国人去了越南,或者看待非洲市场差不多,这也是个看起来很难扭转的观念。
  但显然石涧仁在短短几句话里做到了。
  起码除了那两三位同样来自水务集团的高层似乎带着有色眼镜以外,其他人都能明显感觉到这位独立董事确实很优秀,带着一种完全没有腐朽气息的积极热烈态度,马克应该都把他当做这个国家少有的那种精英分子,欧美国家总是喜欢带着优越感跟其他国家的精英分子打交道嘛。
  副总裁看不到,在他的眼里石涧仁就是在卖骚,显摆他的英文或者口才,就是个耍嘴皮子的,甚至对石涧仁话语中坚定站在中国人立场上的解释都恍若未觉,依旧带着对马总裁时候看不到的傲慢:“说这么多没用的,重点是解决办法!”
  石涧仁转头面对他还是用英文:“假设您不知道发生了这件事,依旧顺利开工运行了,再有人来告诉你这个问题,您会怎么办?”比较讨厌的是,他说完以后自己主动用中文再说一遍。
  搞得马克他们立刻很有兴致的转头倾听。
  这个独立董事真的很独立哦。
第1122章
三国演义还是四国象棋
  什么叫优秀,在不同领域肯定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但石涧仁毋庸置疑肯定是优秀的,他好学勤奋、专注敏锐,待人温和磊落,但这样的人在体制内能不能生存?或者说像他这样实际上外圆内方锐意进取的理想化能不能生存?
  优秀生存的土壤应该是充满公平竞争的机会,竞争越充分就越多选择机会,也越发的会促进优秀人才不断强固自己的能力,这是良性循环。
  可体制首先强调的就是制度框架跟权力,会自然而然的按照权力资源占有量分排座次,就像条食物链,底端的必须效忠依附上层,人品正不正,技术好不好反倒是其次了,挑战规则的做法,那就是在否定这个体系内所有人的人生。
  而政府意识主导社会的后果就是,中国整个社会就是权力架构,进而很难包容那些个性特异、出类拔萃或者充满叛逆精神的不一样人生,包括石涧仁这样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都会被视为异类。
  所有中国人在长大成年的过程中都被反复灌输不要异于常人,长辈们经常在耳边念叨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总先烂。
  所幸石涧仁恰恰错过了这一段,他是按照老头子理想中的谋士加中国古代文人气质培养的结果。
  不重要不相干的事情唾面自干都无所谓,对自身利益漫不经心能解决基本吃住就好,但涉及到原则性的东西,锋利得跟刀一样强硬,磐石一般坚硬顽固,而且不会随着岁月变化,把自己磨得圆滑无角,这也是他尽可能杜绝任何外在享乐的原因之一。
  所以当他为了面对体制掩藏起来的棱角显露时,本能的就会激起某些人的反感抗拒。
  带有浓厚官僚气质的副总裁再次眯了眯眼:“我要对北部区政府负责,对江州市政府负责,对北部区一百七十万群众负责,供水公司的职责就是要安全无误的把清洁用水送到每家每户的水龙头里,我总管的是全局,所以我要的只是结果,至于过程,如果都要我操心,还要这么多管理人员和员工做什么?”
  这话倒是有点霸气,符合几十亿资产合资公司二把手的气质,不过回应得有点滑头。
  石涧仁还很欣赏的鼓掌了,虽然只有那两个中方职业经理人跟着鼓两下,发现没人跟上就立刻住了手,但厚脸皮的石涧仁鼓完才说话:“我是不是可以假设一下,您听闻消息以后,表情严峻但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严格要求启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机制,连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报请上级领导此次问题的严重性,毕竟这样的事情捂盖子是没什么意义的,取水口无论是漏水还是坍塌又或者脱离控制,都可能导致石沱水厂全面停工,光是调用其他水厂临时管道支援都需要打一系列的报告跟协调,我相信在您和整个领导班子的艰苦卓绝努力下,这件事会得到圆满解决,对吗?”
  厌恶的眼神有点摇摆,变得十分专注,但是再专注,仿佛也不能从石涧仁那张温和诚恳的脸上看出什么讽刺的味道,话语里面更没有,所以厌恶分散了一些,变成戒备,不置可否的双手伸直放在桌面敲敲手指,全身仿佛哼一声的抖一下,其实没发出声响,算是不屑的回应,但没有任何直接表达,也就是完美诠释了“默认”这个词的意思。
  马克他们全都眼巴巴的听着翻译说话,因为看起来石涧仁在跟这位副总裁交锋啊,还让对方也没多少脾气,说了什么太好奇了!
  结果石涧仁这个万人嫌居然又斯条慢理的用英语给这边几位自己说了遍,主要是里面对于镇定自若之类气质形容的词,可能他的选择更传神到位也更大胆,外籍和港方人员脸上有点精彩,两位中方经理人忍不住交流了一下把单词写在本上,悄悄推给对方看。
  这引得不懂英文的三位高层脸色有点在红白之间变化,因为看着这些表情可能终于觉得当年英语过级考试还是不该作弊的念头,这会儿真的不太好意思当着所有人去问旁边翻译这翻得有什么不对吧,况且这可是副总裁自己要求对方中英文都要说一遍的。
  石涧仁真没乱翻译,只不过敢形容那种把坏事变好事的光辉形象而已。
  会议室里的气氛总而言之是没那么火气冲天了,但马克还是有总裁的觉悟,摇摇头:“我也相信你们会有解决的办法,但这是我主导的公司,我无法向我的上级交代居然在我的职业生涯里面出现这样的事故,这对我的职业操守是种侮辱,况且发生这样的事情,斯蒂芬拒绝到这家注定要出事的水厂担任厂长,这是昨天晚上斯蒂芬连夜给我表达的意思。”
  港方代表里面一位职业经理人举举手用英文:“我希望接手的是一个完整而优秀的企业,不是这样带着定时炸弹的火药桶,自来水企业特有的巨大压力感各位都很清楚,我拒绝接手这样的苦差事,这不符合我跟企业之间签署的合同,如果中方事先有知晓这个情况,更带有诓骗我上当的嫌疑,我不排除提起法律介入的可能性。”
  刚才放缓的局面顿时又剑拔弩张,侧耳听完翻译说的话,副总裁也开始脸色铁青,飞快的看了石涧仁一眼,表达看你丫干的好事儿情绪以后,还得收敛着看对方:“我们绝对不知道这样的隐患,如果有,我们也……”说到这里有点卡壳,翻译等了等还是把前半句翻过去,表达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的口气。
  石涧仁不请自来的开口:“盛总,我就是这个意思,我偶然听闻这个消息了,是装着不知道呢,还是隐而不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用?站在我的角度,您该怎么做?回过头来说,就算最后能焦头烂额的处理好这件事,您觉得在上级领导心目中,这是处理得当办事得力的体现,还是留下个不太好的印象呢?如果能够早点把这件事摊到桌面上来,我们是不是能够从容的从现在就开始做补救方案,在既不影响整体运转动工的前提下,又在隐患爆发前就开始动作做准备呢?”
  石涧仁这孙子最讨厌的就是让人情绪很容易随着他的话语摇摆,因为他说得总是正确的,哪怕再有情绪,也得承认他说得绝对是政治上正确,于理正确,于情也正确,甚至让人挑不出刺来。
  副总裁终于缓和点表情:“小石,你还太年轻,这样的事情难道不应该先跟我沟通一下么,这是涉及到合资企业各方利益,也涉及到国家形象的问题,你采用这样直接引爆的方式很不讲究策略!”
  对于这样动辄上升到国家形象的拔高手法,翻译就只是简单翻过去糊弄老外了,因为副总裁明显是用江州本地话说的嘛,稍微快点,连那海归估计都听不太明白。
  石涧仁能听懂,他也能说江州话了:“相比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的定时炸弹,我宁愿选择掌控在手中,这件事如果要找个责任承担者,施工单位是最明确的,我们内部处理内部人员,可以大张旗鼓的对施工方宣布对方违约,涉嫌贿赂,整理完整报告提出整改方案递交上级,从开始运转的同时,就做准备方案应对可能爆发的事故,而不是等到明年夏季洪水期冒着生命危险来解决问题。”
  江州的洪水很有名,枯水期能看见河床的江面,在洪峰到来的时候能漫过几十米高的河堤再淹没临江街道建筑,如果不是整个城市依山而建,没准儿就水漫全城了,那时候丢条军舰都能被冲走,别说到水下去解决问题了。
  官僚主义的特点就是能拖就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6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