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时代(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871

  内容是“心素已闲”,这就是王维的诗词里面内容,心态一向这么悠闲的意思。
  清淡、素雅,却依旧带着中国古典文化里面的隽永气质。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简短而淡淡的装逼。
  没点文化还体会不到。
  特别是万长生刻章的时候,断无沐浴焚香的庄重感,一贯的叨叨:“这木头不错啊,哪搞的,有些年生了,还有这样儿的没,给我几个呗,我……卧槽,我想起来个事儿,光敏印章您听说过吗,我得个天,随便什么样式只要输进电脑,唰的一下就好了,这还要不要我们刻章的活了?”
  老荆恨声:“手艺!那都是机器,不是手艺!不可能替代的!”
  万长生摇头:“师父,这事儿很危险,我叫他们给我买了台,几百块钱就能买到,把章放进去几秒钟搞定,譬如说您在宫里这么摹印,现在只需要拿相机拍照,电脑里面修一下,绝对一模一样的分分钟搞定。”
  老荆又想把万长生抓着打巴掌:“放屁!不可能!老祖宗的手艺,不可能就这么被替代了!”
  万长生还是摇头:“不是可能,是一定会被替代,师父,文物修理组那边,木工用电动工具代替老手艺是必然的,纺织品用电子显微设备分析复制更是必须,书画组早就在用电脑介入了,摹印也跑不掉,这是历史、科技发展的必然规律。”
  老荆头憋气:“你就不能让我舒心点?”
  万长生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看得远才能提早想辙。”
  结果苏沐楠的声音就在后面忽然:“那应该怎么办呢?”
  师徒俩真是被吓了一跳!
  所以说苏沐楠有做幼儿园老师的潜质,静悄悄的站在那。
  万长生还看了眼边上坐窗前的高云野,那位在低头刷手机呢,他才吹吹手上的木屑:“还不知道,我只能说是叫有了远虑,防着近忧,心里说不着急不震撼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一定能想出办法,篆刻是门艺术,值得保存下去的爱好艺术,就像京剧什么的一样,但是仅仅靠情怀是不够的……再说远点,所有的美术学院艺术门类,都有这种趋势,都跟时代有点脱节了,版画最危险,国画次之,水彩和油画稍好,雕塑危险系数最小,这些艺术门类还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老百姓都不关心的东西,慢慢就会被时代抛弃的。”
  老荆反而平静了,悠闲的喝上一口茶:“你呀,心里有这么大的天地,就是老喜欢遮遮掩掩的装乐子,我不管了,反正交给你折腾,我相信你会把这事儿给担起来的。”
  万长生就欺师灭祖了:“那等我回去就给您也买台那个光敏印章机,再给您推荐一两个人手,准保轻轻松松把这边的活儿给承担起来。”
  老荆一副大风大浪都见过的神态:“来呀,我看你能把我吓成什么样儿!”
  苏沐楠就温温柔柔的不参与师徒俩耍宝:“以前我也觉得篆刻现状很残酷,却也没有万长生说得这么吓人,有了这种忧患意识再想想,好像是挺危急的……江浙南方地区算是传统维护得比较好的,但实际上也就数千人规模在参与篆刻,其中还有半数以上的水平比较低下,这从每届书法篆刻行业大赛的作品征集就能看出来,还有很多人在抱怨扶持不够,市场不好,老百姓没品味,这实际上问题出在这个时代变迁上了?”
  万长生收工点头:“五百年前没有照相术,油画肖像是王公贵族大主教们的特权,两百年前没有电影电视,戏剧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娱乐消闲,二十年前没有网络,大家还可以接受些传统方式,最近几年,手机这种集照相、电视、游戏、购物、读书等各种功能在一起的随身物件流行,这都是大势所趋,如果不因势利导的去改变适应,反倒逆流而上,除了说勇气可嘉,我也只能赞扬智商感人。”
  苏沐楠皱眉,却没说话。
  看万长生把新印章蘸点印泥,盖出红印来。
  老荆头喜滋滋的拿过去打理下包好:“胡杨木的,我有个老朋友在西北,他有大量的这种胡杨木料子,要不你什么时候过去给他收了,而且他的雕工也是一绝,你可以过去跟他学学?”
  万长生很少断然拒绝新生事物,笑着说好,示意苏沐楠也来刻一方,展示下水准啊。
  没想到苏沐楠竟然轻轻摇头:“今天听了你一席话,我突然心里有些沉甸甸的,没了写字刻章的兴致。”
  万长生飞快的和师父对看眼,他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性子,远虑的事情自然要看要想,眼前手边的事情更是要做。
  谁知道这姑娘是个死心眼!
  或者说有可能选择逆流而上的,往往就是这种专注踏实的死心眼。
  万长生嘴上说智商感人,可不最尊重的就是这种死心眼?
  有点哭笑不得:“我们这是例行玩笑话,相互打预防针,免得真以为自己拿了金奖就飘了。”
  老荆都帮忙解释:“小兔崽子是怕我天天呆在院里,都不知道外面什么样,故意吓唬我,小姑娘你别往心里去。”
  苏沐楠轻轻摇头:“我在西泠是最明白这些现状的,只是以前都装鸵鸟把头埋在沙里,总想着我不过是个小后辈,这些事情总有人操心,可今天听了万长生这席话,其实跟我们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关,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万长生和老荆头哪怕不知道伏尔泰这句名言,也忍不住鼓掌,这小姑娘是真不错。
  真明白道理。
第433章
何所思,何所想
  不过苏沐楠她那男朋友就未见得了。
  巴巴的在旁边守了一天!
  万长生提前一天来平京,就是带着苏沐楠来和老荆见面,他总是巴不得好的渠道、好的机会,都尽量让更多人能参与。
  这样才能让每一门技艺迸发更大的生命力。
  万家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所谓秘门绝技,如果不是地处西南腹地,如果不是观音庙还算庇护,起码能留下很多书画、文字、石碑来传承,估计在千年岁月里其实已经断绝过多次。
  很多所谓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被这种敝帚自珍的小家子气给害了。
  老荆也有这种趋势。
  结果苏沐楠是很投入,但她只认真的跟在旁边看,看博物院摹印集就看了一上午,中午吃饭遇见梅师姐,万长生又介绍她跟着梅师姐去拜访书画组,观看正在修复整理的几幅墨宝。
  这姑娘就有点魔怔的在那边又呆了一下午,直到下班都舍不得走。
  万长生只好用自己的出入证去帮她办了张临时卡,叮嘱她接下来两天就说是给老荆打下手的,然后再拜托梅师姐带着去到处看看。
  因为他明天就要去参加青展开幕式了。
  梅师姐都看出来这是个书痴。
  然后悄悄给万长生示意高云野,估计也发现这个男朋友有点看得紧,哪哪都跟着。
  就算是恋人之间的如胶似漆,或者异地恋的很久不见,都不是这种状态吧。
  于是晚上吃饭,万长生也只是客套性的邀请下。
  谁知道苏沐楠魂不守舍的说好。
  高云野表情又有点难看。
  就算是感谢梅师姐把苏老师照顾好,也要拉着梅师姐一块活动。
  杜雯今天晚上就安排在798艺术区给大家搞活动了,平京大美社的成员也有份参与钢厂改建设计工作,晚上聚会吃饭都带着开会的性质。
  所以熟门熟路的梅师姐带着这边仨坐地铁过去。
  万长生再次被高峰期的首都地铁线震撼到,不过梅师姐反倒神情自若的靠他胸口。
  感觉比较熟了,万长生还敢调侃师姐咋没找到男朋友,梅师姐装腔作势的说来话长。
  其实俩目光都在偷看那不怎么登对的情侣俩。
  不是说外形上的问题,高云野挺斯文俊秀的,和温柔雅致的苏沐楠很般配。
  主要是态度气质,高云野仿佛像个裹了火药的爆竹,很容易暴躁。
  苏沐楠那能坐着写七八小时字的脾性,一目了然的不紧不慢。
  本来性格上互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可哪怕是在地铁上,高云野也几次三番的和拥挤的人群争辩摩擦,全靠苏沐楠拉着了。
  梅师姐本来想帮腔说什么的,万长生默默拉住她,人家小两口的事情,外人最好别去掺和。
  那这俩就主要讨论798艺术区了。
  梅师姐作为艺术圈的研究生,肯定没少去。
  对这个用电子厂旧厂区改建的艺术区如数家珍,甚至连人家原始建筑风格带有典型的东德包豪斯风格,也因为是建国初期东德战友过来援建支持的秘闻都头头是道。
  等下了地铁更是导游附体,带着万长生从设计思路到表现架构,各种艺术流派,还有平京艺术圈在这个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是怎么逐渐结合原有的风格,凝聚出798自身的特点来。
  万长生才恍然大悟。
  知识面这种东西,真是和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
  哪怕家里有钱,观音村的万长生重点集中在古典传统的那些技艺上,老荆这样从手艺人逐渐成长起来的大师,文化底蕴还要差点,而苏沐楠可能就是万长生的加强版,杜雯的知识架构则是基于省城这个级别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知识分子家庭风格,梅师姐作为清京美院研究生,她的知识面才是比较专业又全面的。
  到这时候,万长生才明白,恐怕连姜主任都不知道,他们看见的钢厂建筑,实际上大多都带着东德设计风格的影子,越是顶级大厂,越是在建国初期建设的厂房,这种痕迹就越重,哪怕没到798电子厂这种国内电子产业第一厂的地位,起码后来很多厂的建设,都在模仿这一批苏联援建、东德设计的厂房。
  然后这些工厂的生活建筑,往往又带上比较重的前苏联风格。
  包括钟明霞父母住的那栋摇摇欲坠建筑,其实都是典型的老苏楼。
  也就是说,设计美学这些因子,其实从建国初期就已经埋进了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眼前的文创艺术区,已经让万长生很震撼了。
  这种颓废中带点色彩的感觉,就是大多数人理解的艺术气息。
  在798艺术区这一大片街区或者说曾经的厂区,随处可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8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