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460

  “雁子,你别起来。”林振华说道。
  他挤上前去,兰大妈连忙把孩子捧到他面前,说道:“小华,你快看,这就是峰子和雁子的孩子,是个男孩。”
  林振华欲待要抱,看看自己的手比婴儿的身体还大,生怕一不小心把他给捏坏了,便摆摆手道:“算了算了,我还是不抱了。万一抱坏了,现让杨欣生一个赔给安雁都来不及。”
  “你胡说什么呢!”杨欣恶狠狠地在背后拧了林振华一把。这大夏天的,衣服穿得少,正是拧人的好季节。
  “这孩子怎么这么黑啊?”林振华挑三拣四地说道。
  “小林,这你就不懂了,孩子生下来都黑,过几天长开了就白净了。”田效兰富有经验地说道。
  “对了,起名字没有?”林振华问道,“如果没起,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起名权让给我啊?”
  “你来晚了。”林芳华拖着长腔说道。
  “雁子姐姐已经给小翔取过名字了。”何岚幸灾乐祸地说道。她此前也想着要给小婴儿取名字,谁知安雁根本就不给别人机会,自己就把孩子的名字定下了。小姑娘正在酸溜溜地不高兴,现在见林振华也吃了瘪,不由得高兴起来。
  “叫什么名字?岚岚说是什么小翔?”林振华问安雁道。
  安雁道:“名字是我取的,峰子过去跟我说过,他特别喜欢我的名字,说这个雁字有飞翔的感觉,他说他最喜欢飞翔了。所以,我就给孩子取名叫兰翔。”
  “兰翔……好名字!”林振华说道,“对了,我怎么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啊。”
  林振华觉得耳熟并不奇怪。在新世纪初,中美两国之间接连爆发了几次黑客大战。坊间称,在美国CIA编制的“中国最危险黑客”名单中,排名第一位的名字,就是兰翔,这是后话了。
  “林哥,要不,你给孩子取个小名吧?”安雁带着歉意说道。在所有的人中,林振华对于这一家人的帮助是最大的,这个孩子能够平安出生,也是全靠了林振华给安雁提供的庇护所。安雁觉得,不给林振华一个命名权,实在太过意不去。
  “小名……”林振华犹豫了一下,说道:“看这孩子这么黑,要不就叫小黑吧,大家同意不同意?”
  “不同意!”林芳华和何岚异口同声地喊道。
  “林哥哥,你取的这个名字真土!”何岚不满地说道,“依我看,还是叫喜羊羊的好。”
  “切!”林振华毫不犹豫地给了何岚一个白眼,然后收获了一顿粉拳。林振华是个好脾气的人,所有的女孩子都以揍他为乐。
  兰大妈和田效兰对于林振华取的这个小名倒是非常满意,兰大妈说道:“小黑这个名字好,叫起来很响亮。”
  田效兰也点点头道:“这个名字显得丑,我们乡下都时兴给孩子起个丑点的名字。”
  林振华得意起来:“对嘛,我正式宣布,咱们兰翔的小名,就叫小黑了!”
  “不理你了!”何岚嘟着嘴说道。她回过头,依然用手指去戳着兰翔的小脸,小声地问道:“小黑,你喜欢这个名字吗?是不是特别难听啊?哦,你们看,小黑都气哭了……”
  大家闹腾了一通,田效兰把无关的人都带走了,病房里只剩下安雁、林振华和兰大妈,当然,还有睡在小摇床上的小黑。
  林振华问道:“雁子,现在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大家心里的一块石头都落了地。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
  安雁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是把他带大。”
  林振华道:“我是说,你打算怎么把他带大?丰华商业局那边,你还去上班吗?”
  “我不回去,我不想回丰华了。”安雁说道,“林哥,你收留我吧,我就在你们公司里工作好不好。”
  兰大妈插嘴道:“雁子,你还是回你爸妈身边去吧,小黑由我带就行了。峰子这些年也存了一些钱,我肯定能把小黑带大的。”
  “不!”安雁道,“妈,你也别回丰华了,你就跟我一起在浔阳,我们一起把小黑带大,等着峰子,好不好?”
  兰大妈求救般地看着林振华,等着他发话。在兰大妈的心里,也是左右为难。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兰武峰平安无事。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里,人们对于未知的世界还是充满着恐惧感的。她也不知道,兰武峰逃出国境去,到底会有多大的危险。
  同样用一颗母亲的心来思考,兰大妈又觉得,安雁不应该这样等待兰武峰,万一兰武峰一去不返,岂不是毁了这个姑娘一生的幸福?她有心劝安雁把孩子送给她抚养,自己重新去恋爱、结婚,但这样的话,她又如何能够说得出口呢?
  “雁子,你真的考虑好了?”林振华问道。
  “我考虑好了,峰子一百年不回来,我也会等他一百年。”安雁斩钉截铁地说道。
  林振华叹了口气,这些天,他已经反复试探过安雁的口风了,知道这个姑娘表面上看起来柔弱,但内心却是极其倔强的。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越是这种平时看起来温顺怕事的人,一旦下了决心,就越是难以扭转。
  “这样吧,雁子,既然你的想法已经定了,我也不劝你。你先安心休息,等身体恢复之后,你去南京吧。”林振华说道。
  “南京?”
  “没错,南京经销处是峰子的产业,你是峰子的妻子,接手他的业务正合适。那边现在的副经理周卫阳是一个营销好手,你过去不用太费精力,只要管好财务就行。”林振华道。
  “那我妈呢?”安雁指着兰大妈说道,自从兰武峰逃走之后,她就开始把自己当成兰武峰的已婚妻子了,所以称呼兰大妈为“妈”。
  林振华道:“兰大妈也一起过去吧,这样你们一家三口互相也有一个照应。我已经交代周卫阳在南京给你们物色房子了,争取在市中心买一套大一点的单元房,据说现在偶尔能够买到。”
  “不用在市中心,郊区就可以了。”兰大妈说道。
  林振华道:“大妈,买市中心的房子,可不完全是为了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小黑。以后上学什么的就方便了,市中心的学校,质量总是比郊区好一些的。”
  说到这,他又对安雁说道:“雁子,小黑的户口,我让人先给上在浔自的集体户上。下一步,我会去找人活动,争取能够把你的户口办到南京去,然后再把小黑的户口办过去。这样以后小黑上学什么的,都比较方便,你看如何。”
  安雁点点头:“谢谢林哥,林哥这样帮我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林振华道:“这不算什么。南京经销处去年的收益不错,峰子名下挣到了50多万块钱,这些钱,都是你们三个人的。我想,有了这笔钱,你们怎么花都够用了。”
  林振华把事情交代完,安雁的脸上也现出了倦意。林振华和兰大妈退出病房,让安雁安静休息。
  在病房外,兰大妈对林振华说道:“小华,雁子真的就这样不和他爸妈来往了?”
  林振华摇摇头道:“伤痕太大了,一时可能愈合不了,还是等一段时间吧。”
  兰大妈说道:“峰子跑掉以后,我找人打听过,人家说,安县长这个人,脾气很暴,但人不坏。我怎么觉得,他不一定会去公安局报案的。”
  林振华苦笑道:“我现在也越来越觉得是这样的,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我们和峰子也联系不上,还有什么办法?”
  “唉,雁子也真可怜。人家生孩子,都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边上照顾着,雁子这会肯定也在想她爸妈呢。”兰大妈垂着泪说道,“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峰子的错。”
  “相爱有什么错的,兰大妈,你可别怨峰子。”林振华说道。
  “安县长那边,我们要不要通知他一下?”兰大妈问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肯定也在牵挂着雁子呢。”
  林振华点点头:“好吧,这事我去办。”
  丰华,安雁的家里。
  安东耀拎着公文包匆匆忙忙地回到家,把一张纸片递到妻子的面前,用带着怨气的口吻说道:“看看吧,你的宝贝女儿。”
  “这是什么?”安雁妈接过纸片,看了一眼,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喜色。那是一张电报纸,上面只有六个字:男孩母子平安。
  “这么说,雁子生了?母子平安?”安雁妈看着安东耀问道。
  安东耀点了点头,叹口气道:“这个不要脸的丫头,没结婚证就当了妈,我看她以后怎么办。”
  安雁妈也叹了口气,然后讷讷地问道:“老安,你看,咱们要不要去看一下?”
  “不去!”安东耀喝道,“她不认我这个爸,我凭什么认她这个女儿?”
  “雁子刚生完孩子,身边没人照顾怎么行?”安雁妈道。
  “怎么会没人照顾?兰武峰的那些狐朋狗友多得很,能耐也大得很,他们不会照顾你的宝贝女儿吗?”
  “可是……”安雁妈欲言又止,她也知道丈夫的脾气,生怕多说了又惹来他生气。
  “要不,我给雁子寄点钱去吧,寄100块钱,你看怎么样?”安雁妈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我不管,你想寄就寄。”安东耀说道,他站起身,往里屋走去,走到一半的时候,他像是不经意地说道:“要寄就寄给到林振华那里吧,还有,寄200块吧。”
第192章
最合适的人选
  1984年春,深圳罗湖口岸。
  一辆挂着公安牌照的中巴车从远处开来,通过警戒线,径直开到边检楼前。车门打开,一身西服革履的林振华从车上跳下来,举目望着对面远处香港的群山,满怀感慨。
  来到这个时空已经4年多时间了,今天他就要从罗湖出关,开始他的第一次出国之旅。在他的身后,是一个由海军装备部、外交部、江南省外贸厅、汉华实业公司的人员组成的贸易代表团。这个代表团的名头叫作江南省欣欣机电进出口公司,是一家名义上完全民营的公司,总经理就是林振华。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一年前,林振华向刘向海提起出售军舰以换取研究经费的问题,这一想法与海军装备部的领导们不谋而合,一项组建外贸公司以便向海外销售海军装备的工作迅速列入了装备部的日程。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在全面审视了国家现状与国际政治、军事形势之后,做出了“在未来三十年内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的判断,这个判断与此前“要准备打仗”的判断恰成鲜明对照。
  按照“要准备打仗”的判断,国家的一切建设都必须考虑到战争的影响,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准备,同时大量的重要工业项目必须安排在内地,而不能布局于最易受到攻击的沿海。这样布局的结果,导致中国错失了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时机,未能发展起沿海型的加工工业,而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港等地则凭借沿海型工业发展成了亚洲四小龙。
  在做出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的判断之后,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另一方面大规模地压缩了军事开支,包括百万大裁军,压缩大量的军工科研项目等等,以便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军工科研部门便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军方为了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军工企业凭借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转向民品生产,在汽车、摩托车、彩电等领域与地方企业争夺市场。还有一些军方的部门则索性搞起了贸易,能耐小的就在国内搞,能耐大的就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海军装备部的张智方部长,就是一个想做生意的人,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门路。海军方面打仗的人才不少,搞科研的人才也不少,但要说起做生意,可就是隔行如隔山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份来自于舰船院的报告递到了他的案头,报告中建议,与地方企业合作,组建一家军方支持下的地方外贸企业,以民间机构的名义作为掩护,开展国际贸易,为海军装备部门提供资金。
  报告中还特别提到,江南省汉华实业公司的经理林振华同志,符合进行合作的条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