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460

  张智方与林振华曾经打过一次交道,对林振华的印象不错。后来,他又听刘向海说起林振华在汉华厂搞科研以及承包劳动服务公司等事迹,对于他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认识。当然,仅仅凭着一些个人的印象,他还不能把这样重大的一件事情交给林振华,于是,一场针对林振华的公开和秘密的调查便展开了。
  在国家情报部门的眼里,林振华这个人的一切都是毫无秘密可言的。当然,他的穿越者身份例外,这是属于时空管理局管辖的内容,当年的情报部门还不具备调查这种事情的能力。
  情报部门反馈回来的资料显示:林振华生于汉华机械厂,父母均为普通工人,无历史问题。林振华参军后,在部队表现良好,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作战勇敢,最后因违反战俘纪律而被安排提前退伍,但这件事在军方的人看来,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污点。
  林振华自称在部队期间曾经向驻地的一位下放右派学习过一些专业知识,此事得到了他的排长岑右军的证实。情报人员在林振华原部队的驻地进行过调查,确实找到了一位已经故去的老右派,并且查明该右派并无海外关系,不存在敌特嫌疑。至于这位右派到底是否具备把林振华教成一个专业人才的能力,情报部门就查不出来了,要知道,在当年档案工作也受到过冲击,许多资料都散失了。
  林振华与福特之间的交易,也被查了个底掉。情报人员查实,林振华在担任美国公司技术人员福特的翻译期间,向福特提供了一些关于改进MK800机床方面的建议,并且得到了斯皮舍尔公司的现金酬劳,这些现金目前存在瑞士和香港的两个银行里。
  这件事如果放在几年前,恐怕算是一个重大问题了,但到了1983年这样的时候,人们对于挣钱的容忍度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凭自己的本事能够挣到外汇,这是一件值得欣赏的事情。情报人员还确认,林振华在此期间不曾出卖国家的技术情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去查实,因为以林振华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什么可供出卖的技术情况。
  其次,林振华挣来美元之后,没有用于自己的奢侈性消费,而是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芯片、技术书籍等,这些芯片曾经赠送给了华青大学用于科研活动,书籍则是由刘向海带回了舰船院,现在很多书已经是推进器所的镇所之宝。
  “这么说来,这个林振华在政治上,是非常的可靠啊。”张智方看着这些调查报告,下了这样一个结论。
  “张部长,他做生意这个事情,还有,私自收受外商的报酬,而且向组织隐瞒,这都是比较犯忌的。”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提醒道。
  “犯什么忌?这叫本事!”张智方道,“在战争年代的时候,哪个部队不私藏点战利品?在战场会搞东西的干部,才是最会打仗的干部。什么东西都向组织上汇报的,那是乖孩子,带的部队也是小绵羊。”
  “这……”情报官员无语了。
  张智方道:“咱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从你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个小林在私生活方面非常检点,没有年轻人常见的沾花惹草的毛病。”
  “我们了解过,他和他的未婚妻杨欣有时候会同住在一套单元房里过夜。”情报官员赶紧介绍道。
  张智方道:“你们这些人,国家给你们钱就是让你们去看人家两口子几点关灯的吗?”
  “不是不是,我们没有特意调查这个问题,只是偶尔听到群众反映。”情报官员连忙解释,自己真的没有去看过人家几点关灯。
  “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张智方道,“他生活很俭朴,除了比较爱吃以后,没有其他的嗜好。”
  “的确是这样的。”
  “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说过他的理想就是强国富民,要振兴中国的工业。”
  “是的,推进器所的刘向海所长和体改委的何海峰主任都证实过这一点,他们对林振华在政治方面的评价都很高,而这两位同志也都是政治上非常可靠的干部。”
  张智方点点头:“太好了,这就是咱们需要的人选啊。政治上可靠,有能力,有经商的头脑,而且还懂技术,你说说看,咱们系统内,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所有这些调查,都是在林振华不知情的状态下完成的,所以,当两名海军的干部客客气气地把他请到北京,带进张智方的办公室时,林振华还是一头雾水。
  “小林,咱们又见面了。”张智方呵呵笑着对林振华说道。
  “张部长好!”林振华有心敬个军礼,看看自己一身工作服,也就作罢了。
  “这次请你过来,是想请你帮一个忙。”张智方道,“我听说,你的汉华实业公司,现在做得非常红火啊。”
  林振华心里一阵叫苦,这位笑眯眯的大叔,不会是看中了我名下的那笔专利基金吧。楚人无罪,怀璧其罪啊。
  “呃,张部长家大业大,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哪能入您的眼睛啊。”林振华谦虚地说道。
  “不行啊,我这里家大业大是实情,可是要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我现在是拿三个锅盖去盖七个锅,根本就盖不住了。”张智方道。
  “那是那是,办海军本来就是烧钱的事情,三五百万美元扔进去,什么也看不见啊。”林振华顺着张智方的话头说道,言下之意,我那点钱,就算给你了,也帮不了你的什么忙,所以,你就别惦记了。
  张智方哪知道林振华这点小九九,他心里还真没想过要打林振华那几百万专利基金的主意,虽然情报部门也向他报告过这个情况,但这点钱,对于他来说,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小林,你说得好。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办法自己挣钱。我听向海说,你建议我们海军向海外出口军舰?”
  林振华这才想起自己曾经多嘴多舌地向刘向海说过这样一番话,也明白了张智方这次把他找到北京来,目的的确不是想征用他手里的钱。想通了这一点,他一方面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新的顾虑:“张部长,我的确向刘所长提过这个建议,怎么,咱们海军方面,真的想这样做了?”
  “没错,我们已经向军委找了报告,而且得到了批准。现在,我们就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进出口公司去操办这件事情了。”
  “这太好了,咱们早就该这样做了。”林振华高兴地说道。
  “这次找你过来,就是要商讨这件事情的。我们已经研究过了,这个公司的总经理,想请你林振华同志来担任。”
第193章
合作模式
  “我来担任总经理?”林振华这一惊可非同小可。
  此前与刘向海聊天的时候,刘向海曾说过,林振华可能是最合适去卖军舰的人。林振华当时的感觉是,刘向海想让他穿套劣质西装,拎个破包去搜楼扫街当业务员,这样的工作,林振华当然不想干。可是,如果让他当总经理,这个诱惑可不是随便就能够拒绝的。
  “张部长,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林振华小心翼翼地问道。
  “胡闹!”张智方恼道,“我一个堂堂的部长,专门让人把你从江南省找到北京来,就为了跟你开玩笑?”
  “也是哦。”林振华点点头。他这一趟是坐海军的军用飞机过来的,张智方如果只是为了耍耍他,犯不着动这么大的阵势吧。
  “关于你的情况,我们都已经了解过了。现在需要的,就是听听你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想法了。”张智方说道。
  林振华揉了揉脑门,让自己冷静一下,接受这个意料之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消息,同时分析了一下利弊,然后问道:“张部长,首先一个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要重新入伍,成为海军的现役军人?”
  “不用!”张智方说道,“我们需要的就是你的民间身份。现在有些国家对于军方直接出现做交易比较敏感,而民间机构来进行军火交易,则是在许可范围内的。”
  “第二个问题,如果我答应来做这件事情,是不是我在地方上的事情都要放下,全力以赴地做这件事?”
  “原则上是这样。”张智方说道。
  “那我拒绝。”林振华毫不犹豫地说道。
  “为什么?”张智方诧异道,“小林,我们了解过,你目前担任经理的这个汉华实业公司,虽然看起来很红火,但一年也就是几千万的利润而已,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你们初期的暴利也会被压缩。你如果愿意到我们这边来,未来一年做出几亿美元的利润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根据你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给你个人以一定的提成,额度嘛,不会比你经营汉华实业公司挣的钱少。”
  对于林振华能够从这件事中得到多少好处的问题,张智方也是充分考虑过的。情报部门已经了解过,林振华早在1980年就已经在做生意了,目前打着汉华公司旗号的上海、南京两个经销处,都有林振华一半的股权,粗略估计,林振华手上至少应当有100万元的个人资产,这是不算他在汉华实业公司的股权的。
  军方的人对于个人挣钱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敏感,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话,说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国家就有希望了。这句话如果倒过来说,就是文官大略都是会怕死的,武官贪点钱也是正常的。
  以张智方的观点来看,如果林振华自己这几年没挣到钱,那反而说明这个人没什么本事,根本不足以承担重任。能挣钱,而且敢在如此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去挣钱,这就说明林振华有胆有识,正是理想的人选。
  换个思路,如果不是一个有百万资产的人,张智方还真不敢把这项业务交给他去做,因为他完全有可能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国家利益。像林振华这样的有钱人的好处就在于,要收买他已经不太容易了。
  既然林振华已经是一个百万元户,那么要让他来为海军服务,只有承诺给他更多的收益。这个外贸公司直接挂在林振华的名下,给他一些股份也是完全可以的。届时,林振华从公司的分红中挣个几百万、上千万,而且有军方罩着,谁也不敢说什么,这样的好事,不比他现在卖什么风扇要强?
  可惜,这些想法只是张智方的一厢情愿,林振华的心远比张智方想象的要大得多。他需要的不是个人的百万、千万,而是亲手去参与建设一个工业体系。钱多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就只有一个符号的意义了,林振华没打算包二奶、生二胎,对于钱的欲望还真不是那么强。他要的,是建功立业的成就感,唯有如此,才不枉一个穿越众的身份。
  “张部长,我个人的兴趣还是在工业方面,贸易这种事情,用来挣点钱是可以的,但它不能成为一个终生职业。”林振华说道。
  张智方沉吟了一会,说道:“这可就有些为难了,我们这件事情也是一件大事,怎么可能让你三心二意地来经营呢?”
  林振华道:“张部长,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你说说看。”
  “正如你所说的,这件事情需要一个民间名义的公司来经营,那么我可以牵头来成立这个公司,当然,外贸经营权,还是需要海军这边帮我拿下来。然后,我出面去销售咱们的军舰,卖出去之后,我与海军之间进行分成。这样一来,这个公司与海军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并没有太多的约束。等到海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销售能力之后,可以再解除与我的合作关系。至于我呢,则是把这个贸易公司当成自己的产业来经营,你看如何?”林振华说道。
  张智方想了想,说道:“你这个思路倒也可行。你提醒了我,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经营人才,而不是指着你小林这一棵树吊死。当然,前期还是需要你来牵头做这个公司,我们会派一些人员到公司工作,学习有关的经验,未来再由他们来组建一个新的公司,把这方面的业务接过去。”
  “没错没错。”林振华连声说道。
  在这次谈话之后,林振华在北京又呆了几天,与方方面面的人进行了多次的沟通,最终达成了一个合作框架。
  首先,是由林振华出面成立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这家公司甚至连注册资本都不需要,完全就是一个皮包公司。正由于其是一个皮包公司,所以也不存在股份结构的问题,完全就是林振华个人的独资企业了。这件事当然也是打政策擦边球的,不过海军方面已经把事情给摆平了,林振华属于奉旨当资本家的。
  接着,就是同海军出面,替这个公司要到了外贸进出口权。在当年,外贸进出口权可是一个比恐龙还稀罕的东西。不过,再稀罕的东西,军方想去弄,也是能够弄到的。当年由军方组建的外贸公司已经有好几家了。
  双方的合作方式是这样的:林振华的这家公司负责为海军的军工部门销售产品,销售价格不得低于海军方面开出的底价。所有销售出去的产品,收入的90%以采购费用的方式交还给海军,余下10%作为公司的运作费用。
  要向国外销售军工产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你需要出国去和国外的军方人士会谈,这就涉及到大笔的差旅费支出。在许多时候,销售过程中还需要支出一些营销费用。许多国家的军火采购部门都是有潜规则的,这种事情虽然不能明确地写在林振华与海军之间的合作协议上,但大家至少是心知肚明的。
  正因为存在这样一些费用,所以张智方又动用了海军的关系,从外贸部拿到了一个许可,同意林振华所分配到的那10%的运作费用,可以不必进行结汇,而是以外汇的形式留在林振华的手里,具体如何使用,也不需要通过外贸部的审批。毕竟,如果涉及到给对方采购人员回扣这样的事情,外贸部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既然有了这样一家进出口公司,那么它的业务范围自然不能仅限于军火的销售,甚至于军火销售都是不宜放在公开场合来说的。这家公司在明面上的业务范围,完全是民品贸易,林振华把他的电风扇、洗衣机、机床附件之类的东西,都列入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光明正大地干起了借公济私的事情。
  在讨论到公司名称的时候,林振华留了一点小小的心眼。依着张智方的意思,既然林振华手里有一个汉华实业公司,这家进出口公司索性也就叫汉华公司得了。但林振华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家公司从事军火贸易的事情是不可能永远保密的,一旦泄露出去,难免会成为某些国家限制或者制裁的对象。林振华可不希望自己的汉华公司也受到这家外贸公司的牵连。
  考虑到此,林振华坚持要使用一个新的名字,最后用了欣欣商店的名称,叫作欣欣机电进出口公司。林振华的解释是:这代表着欣欣向荣的意思。
  把这些事情都办妥之后,林振华先是到外贸部接受了一个月的外贸知识培训,接着又被外交部拉去,学了一星期的外事纪律。最后一站是到了舰船研究院,了解有关舰船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卖军舰的业务员,不掌握点这方面的知识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一圈折腾下来,就到了1984年初了。春节一过,张智方便催着林振华赶紧出行,他可是急着要看到贸易的结果,等着用钱了。
  林振华把汉华公司的事情交给岑右军、彭少哲、郎冬等人负责,自己则踏上了出国卖舰之旅。与他同行的,有褚红阳和已经停薪留职加盟汉华公司的舒曼,还有舰艇院、外交部、江南省外贸厅的一行人。这些人全都领到了一张欣欣公司的工作证,在名义上已经全部都是林振华的员工了。
第194章
下榻曼谷
  “是林经理吧?欢迎欢迎。”
  从边检站里出来一位武警军官,笑容可掬地上前与林振华握手,同时做着自我介绍:“我是武警边检大队的副大队长张卫东,海军装备部的张部长跟我交代过了,让我安排你们过边检。”
  “多谢张大队长。”林振华说道。接下来,他便把跟在自己身后的人挨个地介绍给张卫东。在张卫东面前,他当然没有必要隐瞒这些人的真实身份,结果,张卫东对林振华的这些随员们的态度,明显比对林振华要热情得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