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460

  冯茂乔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回到沙发上,等待着林振华对他的宣判。在他心里,也不知道自己这个鲁莽的举动到底是对是错,但他的确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冯经理,你能不能说说看,你们这次出现这样的差错,问题出在哪里?”林振华没有直接谈协作的问题,而是说起事故本身来了。
  冯茂乔一愣,一时没有理解林振华的意图。他停了一会,才回答道:“我想过了,主要是我不在厂里,我那个小舅子不懂生产,不知道深浅。我已经把他打发回铜陵去了,以后再也不用他了。”
  “那你现在厂子里还有副经理吗?”林振华问道。
  冯茂乔道:“我刚提拔了一个,是我一个远房侄子,跟我学过两年车工,他这个人很老实,应该不会犯错的。”
  林振华摇摇头道:“冯经理……这样吧,我也叫你老冯吧,可以吗?”
  “哎哎,你叫我老冯完全可以。”冯茂乔心中暗喜,林振华这样称呼他,说明事情已经有转机了。
  “老冯,恕我直言,你如果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就限于此,那么未来你们公司还是会继续犯错误的。也许不是这样的错,而是其他的错。”林振华说道,“老冯,听少哲说,你的理想是把茂乔齿轮公司做成世界知名的大企业,而你现在的管理方法,还是手工作坊、家族企业的管理方法。
  你的管理人员,要么是小舅子,要么是远房侄子。你的工人,听说都是你从铜陵老家带来的。你们公司的管理规章,全部都在你的脑子里,你在的时候,质量就很好。你不在场,质量就无法保障。这样一种管理方式,在你的产值是10万或者20万的时候,是没问题的。如果有朝一日你的产值是100万,或者1000万,你还是每个齿轮都亲自去看吗?”
  “这……”冯茂乔脑子开始有些不够用了。
  “家族企业有家族企业的长处,那就是职工的忠诚度比较高,管理成本比较低。但是,家族企业也有它先天的缺陷,用人唯亲是其中的一项,赏罚不明也是它的必然表现。所有这些,你承认吗?”林振华继续说道。
  冯茂乔点点头:“林经理,你说的有道理。”
  “现代企业管理,依靠的是规章制度,而不是个人的威权。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去抓,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林振华开始一点一点地向冯茂乔讲起了企业管理的原理,这些原理,是他从项哲、胡妫这些管理专业人才那里学来的,也是目前汉华重工正在一点一点推行的。
  “林经理,我服了。”冯茂乔脸上露出一缕笑意。有道是闻道则喜,林振华跟他说的这些东西,他过去也曾经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但从来没有这样系统地听人说起过,也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思考过。现在听林振华这样一说,他的眼前豁然一片开朗,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老冯,外包协议的事情,我会重新向公司办公会议提出来,力争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这段时间里,你们要以这件事为契机,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想建成一家百年企业,就要把根基打扎实。”林振华说道。
  “多谢林经理。”冯茂乔由衷地说道,“林经理,我现在明白了,汉华公司这次要解除跟我们的合同,不单是因为我们出了一个次品,最关键的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合格的质量保证。过去我们没出次品,全都是侥幸,这次出了次品,倒反而是必然的。
  关于外包协议的事情,请林经理多费心。不过,我现在也想通了,即使汉华这次取消了和我们的协议,我也不会倒下的,我一定会做得更好,争取早日重新回到汉华的供应商队伍里来。”
  “好,老冯,有你这番话,我相信你们公司一定能够重新站起来的。”林振华说道。
  “林经理,我有一个请求,你能不能把我们出的那个次品齿轮,还给我们?”冯茂乔说道。
  “你要它干什么?”林振华奇怪地问道。
  冯茂乔道:“我想好了,我要把这个齿轮焊到铁架子上,立在我们茂乔公司的大门口。我准备把它叫做我们茂乔公司的耻辱柱,不管将来我们发展到多大,都要永远记住我们今天的耻辱。”
  几天之后,在开发区茂乔齿轮公司的门口,果然立起了一根不锈钢的柱子,柱子顶上焊着一个断了一个齿的齿轮。在柱子下面,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耻辱柱:1987年1月,茂乔齿轮公司违反工艺规程,生产出一个次品齿轮,造成客户重大经济损失。现将该齿轮立于门前,我公司职工应永远铭记这次耻辱,牢记质量至上,永绝次品。”
  十几年后,茂乔齿轮公司果真发展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特大型齿轮生产企业,以缺少一个齿的齿轮作为徽标的茂乔品牌,在齿轮行业中成为质量的象征,其名气与某个缺了一角的苹果不相上下。身家过亿的冯茂乔在每次接待记者采访时,都会把他们带到那根耻辱柱前,给他们讲起当年这段故事。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在与冯茂乔谈过之后,林振华先后找到项哲、胡妫等人,重新讨论与茂乔齿轮公司的合作问题。林振华提出,诸如茂乔齿轮公司这样的小型企业,成立时间短,管理人才缺乏,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基于中国当前的工业发展现状,要求所有的企业马上达到科学管理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汉华重工作为一家处于领先位置的企业,有义务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发展,而不是将它们一脚踢出门外。
  项哲等人也并非书斋里的呆子,林振华说的这些,让他们也开始思考起来。在林振华的建议下,项哲等人随着彭少哲走访了茂乔齿轮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外包协作企业,与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他们在访谈中深深感受到了工人们身上蕴藏着的创业冲动,观点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经过公司办公会议的再次讨论,汉华重工决定恢复与茂乔齿轮公司的合作,同时完善了双方之间的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加强了汉华重工这方面的入库检验要求,杜绝了出现类似事故的可能。
  以这件事为契机,林振华提出了向协作企业输出管理经验的设想。胡妫等人在汉华技校开设了一个管理人员培训班,专门向协作企业的老板和中层管理人员传授现代管理知识。这个培训班后来一直延续下去,名称也变成了“汉华总裁班”,授课者则从汉华重工自己的管理人员,逐渐扩大到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学权威。日后发迹的冯茂乔等人在各种场合,都自称自己是汉华总裁班的“黄埔一期”。
  除了讲课之外,汉华重工还帮助各家协作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管理体系,尤其是质量控制体系。这套体系的建立,对于这些协作企业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汉华重工本身,则由于拥有了一批得力的协作企业,如虎添翼,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第302章
人情世故
  在这起次品齿轮造成的事故中,还有一个当事人,那就是仓库经理郑明霞。
  按照项哲等人的意见,郑明霞的性质属于收受客户礼品,放松质量要求,往重里说应当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往轻里说至少也得予以开除。不过,在这个问题上,陈伟国、朱铁军等一些老人可没有松口,他们坚持说郑明霞收受客户礼品与放松质量要求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情,前者属于对自身要求不严,后者属于工作疏忽,两件事都到不了开除的程度。
  为了这个问题,两代管理者也很是争执了一番。林振华作为汉华厂的子弟,与郑明霞之间也有一些私人感情,因此站在了老同志的一边。最终,项哲等少壮派也只好屈服,同意对郑明霞不作开除处理,但需要撤销仓库经理的职务、下调一级工资、扣发全年奖金,同时将其错误通报全公司。
  “这是最起码的处分了!”项哲说道,“企业管理不能掺杂太多的私人感情,这样会影响到管理的公正性的。”
  林振华只好解释道:“老项,这个不仅是私人感情的问题,还有一个大家对郑明霞为人的认识问题。你和胡妫都是新来的,对于原来厂里的事情不了解,所以,在认识上也有所不同。”
  项哲摇摇头道:“振华,你不用解释,既然经过集体表决,多数领导认为不应当开除郑明霞,那我也只能服从。但是,我还是要对大家说一句,这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现代企业管理是不能掺杂这么多人情世故的。”
  “小项,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谢春艳平静地说道,“我们这些老同志,迟早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未来的企业肯定要交到你们手上。但是,请你们记住一点:不管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都是要有人情的。”
  她这句话,说得非常简单,但却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项哲一时间被她话里的威严给镇住了,错愕了一会,才讷讷地说道:“谢厅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朱铁军道:“小项,我不知道你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是什么样子,不过,我赞成老谢的意见。在我们的工厂里,工人不是机器,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不懂得关心、体贴工人的领导,是管不好企业的。”
  “呃……我慢慢体会吧。”项哲低着头说道。
  郑明霞在得知对自己的处理意见之后,没有去找任何领导说情,而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一连几天都不出门。据她的丈夫曹浩偷偷告诉别人,她每天以泪洗面,什么话也不肯说。
  这天,晚饭过后,郑明霞如往常一样,愣愣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木然地看着电视,一声不吭。曹浩坐在她的身边,轻声地劝解着:“明霞,想开一点吧,出了这样的事情,厂里这样处理,已经算是很轻了。”
  郑明霞没有作声。曹浩叹了口气,又说道:“事情已经出了,要说起来,你也真是的,咱们家又不缺那点东西,人家送的礼,你就不该收的。”
  郑明霞依然不作声,谁也不知道她正在想什么。
  正在此时,门被敲响了。郑明霞扭头看了一眼丈夫,眼睛里有些惊异的神色,她不知道,这个时候会有什么人到家里来。
  曹浩站起来,走到门边,打开了门,一时间愣住了:“小……林经理,杨欣,你们怎么来了?”
  林振华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一兜水果和点心,旁边是新婚妻子杨欣。他对曹浩点了点头,问道:“曹师傅,郑师傅在家吗?”
  “在,在。”曹浩连忙说道,他一边往屋里让林振华和杨欣,一边对郑明霞喊到:“明霞,林经理和杨欣来看你了。”
  “林……”郑明霞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看着林振华和杨欣,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
  林振华走进屋来,把手里提着的礼品放在桌子上,然后对郑明霞说道:“郑师傅,我和小欣来看看你。”
  “林经理,你坐吧。”郑明霞讷讷地说道,“老曹,给林经理和杨欣倒点水。”
  曹浩飞快地给林振华和杨欣倒上了水,又拿出瓜子花生等待客的小食品,摆在他们面前。然后,他便坐到郑明霞的身边,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唉,你看这事,还麻烦你亲自到家里来。”
  林振华道:“曹师傅,郑师傅,今天我和小欣上门来,不是以经理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汉华厂的晚辈的身份。过去,郑师傅对我们兄妹,还有小欣,都很照顾。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我理当来看望一下的。”
  “郑师傅,其实小华前两天就说要来看你了,不过公司里的事情忙,今天才腾出空来。”杨欣走到郑明霞的身边坐下,拉起她的一只手,乖巧地说道。
  郑明霞拍拍杨欣的手,面有惭愧之色地说道:“小欣,还有林经理,谢谢你们。你们能来看我这个犯了错误的人,我真的很感动。林经理,我这次的错误实在是太丢人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见人啦。”
  林振华道:“郑师傅,这一次公司对你的处理比较重,请你理解。公司也有公司的纪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郑明霞摇摇头道:“林经理,你不用说了,我知道这已经算是很轻的处理了。只是,我在这个厂里工作了快30年,从来都没有犯过错误,这一次这个事情,真是太丢脸了。其实,撤我的职务,扣我的奖金,还有下调一级工资,我都能接受,这是我自己犯的错,我就该承担的。就是全公司通报批评这件事,我真的……”
  曹浩小心翼翼地问道:“林经理,你看,这个通报批评,能不能给免了?我们在厂里有这么多老同事,这一通报,实在是没脸见人了。我和明霞都是快50岁的人了,我们都是要面子的人。”
  “这个恐怕不行。”林振华道,“曹师傅,郑师傅,这一次的事故,影响很大,大家都知道了。如果我们对当事人不进行严肃处理,以后就很难服众。从我个人来说,当然不希望处理得这样严格,但是,咱们公司现在规模越来越大了,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就没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了。这一点,你们能理解吗?”
  郑明霞点点头道:“我知道,我也是老职工了,纪律还是懂的。只是,我不知道等到通报批评出来的时候,我怎么出门去。”
  林振华道:“郑师傅,这件事情,现在已经是不可能改变了。通报批评肯定是要给的,原因我前面也已经说过了。不过,今天小欣跟我也说起你的情况,她也替你向我求情。我倒想了一个办法,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林经理,你说吧。”郑明霞说道。
  林振华道:“我知道,通报批评这件事,对于像你这样一贯表现非常好的老职工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我想,你们是不是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先回避一下。现在我们在泰国有三个工地,工地上也需要有仓库管理员,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可以先到那边去工作一段时间。这样眼不见为净,也就无所谓面子的问题了。等过上一段时间,大家把这事也就淡忘了,你们再回来,大家就当成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你们看行不行?”
  “这样?”郑明霞扭头看了看丈夫。曹浩向她点了点头,然后回头对林振华说道:“林经理,你想得太周到了。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
  林振华道:“如果你们同意,明天就写个申请交到公司,我让冯经理尽快给你们安排。通报批评的事情,我会让办公室拖后几天,等你们离开之后,再发出来。对不起,我能够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这已经很好了。”郑明霞说道,“唉,小华……啊,不,林经理……”
  林振华微笑道:“郑师傅,如果你不见外的话,尽可叫我小华的。不管我当不当经理,我都是咱们汉华厂的子弟,曹师傅和你都是我和小欣的叔叔阿姨的。”
  一声“叔叔阿姨”,让郑明霞感动得几乎要落泪了,这一刹那间,她感觉到了林振华的真诚,这种真诚化开了她心中的郁结。她用唠唠叨叨的口吻说道:“哎,你看看,小华还是小华,真的一点都没变。你爸妈如果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真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说罢,她又拉着杨欣的手,说道:“小欣,你真是好福气,嫁给小华这样又能干又会体贴人的人。对了,你们结婚,我和老曹都没送礼呢,唉,都怪我,我一直觉得小华当了经理,我们普通工人高攀不上了。我们现在补一份礼,你们可千万别嫌弃啊。”
  杨欣连忙推托:“郑师傅,使不得的。我和小华结婚,一份礼都没收的,我们也没请酒,就是两家的亲戚吃了顿饭而已。小华说,他现在是个公司领导,大操大办,影响不好。”
  “这……”郑明霞有些为难了。倒是曹浩脑子灵光,哈哈一笑道:“既然小华这样说了,我们也就不破坏你们的规矩了。不过,等到你们的孩子办满月的时候,一定要请我们这些当爷爷奶奶的喝满月酒,到那个时候,我们再送礼,你们可就不能推辞了。”
  “对啊。”化开了心结的郑明霞又恢复了原来那种乍乍乎乎的禀性,她把嘴凑到杨欣的耳朵边上,小声地问道:“怎么样,小欣,快了吧……”
第303章
借钱
  1987年的春节,在纷纷扰扰中渡过。
  汉华重工的干部职工过的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大年。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在发放工资、奖金方面的自由度大幅度提高。根据林振华的提议,春节前全公司的年终奖金达到了平均每人600元的水平,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浔阳市和江南省的轻化工业系统。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整个1986年,江南省国有单位职工的人均年工资仅为1215元,而汉华重工光是年终奖一个人就发了600元,这是何等夸张的一个数字啊。财务科的会计、出纳们通宵达旦地数钱,一直每人的手都抽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