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460

  轻化厅和省经委都是汉华重工的上级部门,机关里的干部到年终只拿到了不到100元的奖金和实物,看着汉华重工大张旗鼓地发钱,大家心里难免有些泛着酸味。
  对于这个问题,分管后勤的史达伦是非常明白的,在向林振华请示之后,他一口气弄了十几卡车的年货,分别送到省里和浔阳市、丰华县的各家“婆婆”单位那里去,按官职大小分配,做到人人有份。于是众人对于汉华重工的腹诽也就烟消云散了,纷纷议论说有一个这样有钱的下属单位还是非常不错的,又说明年还是要想办法继续关照关照这个单位。
  下级单位往上级单位送礼,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潜规则了。谢春艳、朱铁军等人虽然有些嫉恶如仇的品格,但也都不是一根筋的人,知道在这种事情上不能太清高,否则吃亏的就是企业。项哲等海归对此事虽然心里老大不痛快,但也同样没提出反对意见,这些人也都是高智商的人,知道凭着一个企业的力量要去改变社会风气,是万万做不到的。
  在国有企业里,像汉华重工这样日子过得很逍遥的,还真不算多。城市改革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大多数的国企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经营困境。几乎是一刀切的承包制让一部分能人走上了国企的领导岗位,但与之配套的监管手段却严重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国企的兴衰几乎全依赖于承包者的个人能力与品德,而品德这种东西,往往都是最不可靠的。
  在许多年以后,学者们才以事后诸葛亮的后知后觉指出:权力一旦失去控制,将会带来灾难。但在当时,主流的声音只有一个:放权!
  林振华偶尔也会和朱铁军、郎冬、项哲等人聊一聊国家经济形势之类的话题,除了林振华之外,大家都是一种忧心忡忡的心态。老人们的观点,是认为改革改得太乱了,政策应当稍微收一收才好。项哲这些人的意见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是改革改得不够,如果一口气放开,像苏联的戈氏那样搞点新思维,中国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在那时候,苏联的戈氏绝对是改革中的一盏明灯,用他那明亮的脑袋指引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方向。不过,林振华是对未来洞若观火的人,面对项哲等人在谈到苏联时的激情,他总是微微一笑,说道:“不急,看看再说,五年之内,自见分晓。”
  不管国际国内的形势如何,汉华重工毕竟还是一片歌舞升平,所以大家也只是当当口头政治家,随便聊几句而已。北方省的40万吨大化肥项目已经得到批准,非洲锡雅部落那边的炼油厂项目也将启动,大家还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国家大事了。
  关于锡雅炼油厂的项目,汉华重工专门派出了十几名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在兰武峰的武装力量保护下专程到南部苏丹去考察了一遍。工程师们考察的内容,主要是油田的产量、原油的馏分组成等技术问题。原来,炼油的工艺并不是通用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原油,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每套炼油设备都是需要根据原油类型单独设计的。这些东西对于林振华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有韦东齐、贺诚山等人在这里,也就用不着林振华操心了。
  管理人员去考察的,主要是当地的建设条件、安全条件,包括未来设备的运输路径、工人的生活保障等等。由于苏丹北部控制在政府军的手里,南部苏丹有点地方军阀的性质,汉华重工提供的这套设备,不太可能从红海通过苏丹北部运入,而只能考虑从埃塞俄比亚或者肯尼亚过境。关于这个问题,陈天给了林振华一个保证,说这两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都还不错,如果给当地的部落一些过路费,设备的通过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大化肥和炼油厂,都是挺大的项目,加上褚红阳带领的海外销售团队还在不断地拉回各种订单,汉华重工的人手又显得不足了。谢春艳曾经无奈地对林振华说:“你这是典型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刚刚给你配够了人手,你又开始折腾出大项目,然后人手又不够了,这样下去,你是不是想把整个江南省都划到汉华重工的名下去了?”
  “有大项目还不好吗?”林振华笑道,“谢厅长,现在大家都发愁找不到业务,我们公司的业务做不完,这不是好事吗?”
  “可是,你现在上哪弄这么多工人去啊?”谢春艳道,“炼油厂这个东西,我可是知道的,你们老汉华厂没干过这个啊。如果石化机……”
  说到这,谢春艳打住了话头,转为长叹一声。石化机已经是一个历史概念了,现在这个厂子的名字叫作江实电,是一家做冰箱的企业了。
  “对了,谢厅长,现在江实电的效益怎么样?”林振华问道。
  谢春艳黑着脸摇了摇头:“江实电不行了。前两年效益还不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下子就垮了。厂子在外面乱投资,把一点钱都折腾完了。现在产品质量也不行,屡屡遭到用户投诉。上次江南日报还登了一篇文章,叫做《冰箱不致冷,齐宝变活宝》。”
  “这都谁写的?”林振华又好气又好笑。齐宝是江实电冰箱的品牌,这是一个土洋结合的品牌名称。这样一篇报道出来,对江实电的销售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林振华是完全能够想象得出来的。
  “不怪人家记者,而是江实电的内部管理完全烂掉了,冰箱质量和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法比。”谢春艳说道,“再这样下去,唉……”
  “江实电如果不行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那里挖一些工人过来啊?”林振华幸灾乐祸地说道。
  林振华对江实电没什么感情,他感兴趣的,是那里有2000名有过炼油设备生产经验的工人。如果能够从中挖过来几百人,那可就是一支生力军了。过去,江实电的效益好,奖金多,他想挖人也挖不过来。如果江实电真的垮掉了,那么他竖起招兵旗,还愁没有吃粮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算是最期望江实电垮掉的人了。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去的,否则,别说金建波会跟他过不去,就是谢春艳也得训他了。
  “去江实电挖人的事情,先不要动。江实电的事情,现在……算了,这事先不提了。”谢春艳欲言又止。
  既然谢春艳这样说了,林振华也就先把这事放下了。他现在手头还有一件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上海的刘向海给他来了电话,让他带上几个工程师和工人到上海去一趟,他们所里有点活想请汉华重工帮忙。在工人方面,刘向海直接点了彭钢、周厚成、孙长远这几位的名,这都是原来汉华厂的技术尖子。刘向海毕竟在汉华厂当了这么年的木模工,对汉华的家底了如指掌。
  林振华想把江实电的事情扔下,但事情却找到他门上来了。就在他打算出发去上海的前一天,沈佳乐意外地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门前。
  “林振华,你……忙吗?”沈佳乐怯生生地问道,尽管林振华已经成为林经理和林总,但沈佳乐一直对他都是直呼其名的。
  “沈佳乐,你怎么来了?”林振华颇感意外,他连忙把沈佳乐让进屋里,请她在沙发上坐下。
  过去这一年多,沈佳乐到浔阳来过很多次,不过,每次都是和马杰等人联系,主要是帮忙做一些焊接方面的事情。林振华现在已经不太管具体的生产了,所以与沈佳乐也没什么交集。现在沈佳乐找到他办公室来,那就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理论上说,沈佳乐不可能专门跑到办公室来找他聊天。
  “怎么,沈佳乐,有什么事情找我吗?”林振华一边给沈佳乐倒水,一边热情地问道。对于这个天真单纯的漂亮女工,林振华一直都有一种亲近的感觉。
  “嗯,我有一件事,想麻烦你一下,行不行?”沈佳乐低声地说道。
  “没问题啊,只要我能帮上。”林振华道。
  “我想……我想向你借点钱,可以吗?”
  “当然可以。”林振华道,“你要借多少钱?对了,是你个人借,还是你们厂子要借?”
  林振华是在想当然地答应了之后,才突然回过味来的。眼前这个姑娘,可不仅仅是一个女工,她还是江实电副厂长的夫人呢。上次奉金建波的指派,来求他弄压缩机指标,这一次不会是来帮厂里借钱吧?
  沈佳乐道:“是我个人要借。”
  “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要多少?我马上让会计先拿给你,回头我从我个人的存折里取出来,还给会计就行了。”林振华说道。
  沈佳乐鼓足了勇气,抬起头看着林振华道:“我想借……两万,可以吗?”
第304章
喷水泵
  “两万?”
  听到沈佳乐说出的数字,林振华吓了一跳。
  两万块钱,对于林振华的身家来说,当然算不上是一个大数目。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有百万以上的身家了,这两年,虽然汉华重工一直没有分红,但他还是可以从上海的熊立军、南京的安雁以及香港的钱元平那里拿到一些红利,现在缅甸方面也会给他分红。林振华手上直接能动用的存款有几百万,借2万给沈佳乐,完全是轻而易举的。
  林振华吃惊的原因,在于这2万块钱对于沈佳乐这样的普通工人来说,可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当年的人均工资也就是100块钱左右,2万元相当于200个月的工资。如果等比例地换算成今天的水平,那就是几百万块钱了。沈佳乐要借这么大一笔钱干什么呢?
  “小沈,你借这么多钱干什么?”林振华忍不住要问一问了。
  “嗯……临时有点急用。”沈佳乐道。
  “怎么,家里有人生病了吗?”林振华能够想到的第一个用途就是这个了。
  虽说职工有劳保医疗,但遇到大病的时候,仅凭劳保医疗能够报销的范围是不够的,更何况,林振华还记得谢春艳说江实电的效益不行,说不定已经报销不了医药费了。不过,有什么大病能够用到2万块的医药费呢?
  沈佳乐摇摇头:“没有。”
  “那么……你要买房?”林振华又问道,这当然是更不可能的一个选项,这年代哪有买房的,更何况是用2万块钱去买房。
  “不是的。”沈佳乐又摇了摇头。
  “那……”林振华实在有些不明白了。
  “要不……一万也可以。”沈佳乐用很小的声音说道。
  “不不不,你误会了,我不是说不借的意思。”林振华连忙声明。看来,他刚才这番关心让沈佳乐误会成他不想借钱了。换个其他人,找林振华借2万块钱,他恐怕真会迟疑一下。但对于这样一个没什么心计的沈佳乐,林振华怎么能拒绝她的要求呢?
  “你等着,我让会计马上把钱拿来。”林振华说道,随后便给毕敏打了一个电话,让她帮忙去财务科办一下借款。
  不一会,毕敏进来了,拎过来一个大纸袋子,里面装了20扎十元面额的人民币。林振华在借款单上签了个字,把毕敏打发走了。毕敏出门之前,好奇地看了沈佳乐几眼,她意识到,林振华要这么多钱,显然是和这个女人有关的。
  “小沈,这是2万块,你要不要数一数?”林振华把大纸袋交给沈佳乐,说道。
  “不用了吧。”沈佳乐道,2000张钞票,要数起来可够费劲的。她是亲眼看着会计拿给林振华的,里面的钱一扎一扎捆得非常整齐,应当是没有动过的。她实在是不愿意在林振华面前一张一张地数钱,因为这样看起来,像是非常生份的样子。
  “可是,这么大一笔钱,你怎么带回南都啊?”林振华替她操起心来。
  沈佳乐道:“没关系,我爸爸和我一起来了,我们两个人一起走,应该没问题。”
  既然沈佳乐不愿意透露钱的用途,林振华也就不好再问什么了。沈佳乐拿到钱,便站起身来告辞,临出门前,她迟疑地说道:“林振华,这笔钱,我可能一下子还不起。”
  林振华摆摆手道:“没事,这是我私人的钱,你什么时候还都可以。”
  “可能要还很多年的。”沈佳乐又说道,大概是觉得这样说非常不合适,她的脸上有一些尴尬的神色。
  林振华道:“小沈,这样说吧,你有钱就还我,没钱就先欠着,千万别节衣缩食地着急还钱。老实说,我这些年还是有一些积蓄的,这笔钱我十年、二十年都用不上,所以你不用急。如果家里有什么为难的事情,还需要用钱,你尽管来找我就是。”
  “谢谢你,林振华。”沈佳乐小声地说道。
  “没事,都是朋友嘛,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林振华说道,“对了,小沈,你还给小马他们帮忙吗?我听小马说,你帮他们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他们都称你是技术权威呢。”
  沈佳乐的眼睛闪过了一丝黯然,她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说道:“最近,我可能有点忙,不一定会过来了。麻烦你跟小马说一句吧。”
  说完这句,她飞快地转过身,迈着碎步向楼外逃也似地走去,只留给林振华一个窈窕的背影。
  “这个沈丫头,又搞什么名堂。”林振华轻声地嘀咕了一句,随后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刘向海那边还在等着他呢。
  两天以后,林振华一行来到了上海。这一回,刘向海亲自带了车到上海站去接他们,让林振华好生感慨。
  “刘所长,前几次我们来,是求你办事,你都是派个王保星来接我们。这一次是你有求于我们,你刘大所长就亲自来了。”上了中巴车之后,林振华和刘向海坐在一起,口无遮拦地拿刘向海开着玩笑。
  “你说什么呢!”刘向海不满地斥道,“前几次我都正好在开会,这一次我正好有空,可不就来接你们了吗。再说,我接的也不是你,而是周师傅、孙师傅和彭师傅,如果单是你小林啊,我还看不上呢。”
  “呵呵,那是,那是。”林振华笑道,他左右看了看,问道:“对了,保星那孩子呢?这回怎么没见他呀。”
  刘向海笑道:“你个小林,自己还是个孩子,还叫人家孩子。保星刚刚拿到了本科文凭,到南海舰队去了,现在在护卫舰上当作战参谋呢。小伙子表现不错,舰队领导对他很看好,总算是没给我们基地丢人。”
  “嗯,我对这小伙子印象也不错。”林振华说道。
  刘向海又转过头对周厚成等人寒暄了几句,几位工人知道刘向海现在是大官,级别比谢春艳还高半级,自然不敢像林振华那样放肆,只是恭恭敬敬地有问必答。倒是马杰、许伟等年轻人不太在乎职位高低,见刘向海笑容可掬,也就和他谈笑起来,俨然把他当成一个和蔼的怪大叔了。
  一路说说笑笑的,车子已经来到了舰船研究院。下车后,刘向海征求大家的意见,问大家是不是要先休息一下。马杰看看林振华,然后说道:“不用了,我们是坐卧铺来的,路上不累。刘所长,有什么任务你就安排吧。”
  刘向海笑着对林振华说道:“小林,我觉得你们这个小马不错,有你当年的劲头。”
  林振华道:“那是因为他不知道你有多黑。”
  “我很黑吗?”刘向海对众人摆出一个无辜的样子。
  孙长远连忙出来打圆场道:“刘所长,你就别跟小林经理一般见识了,他这个人一贯没大没小,在厂里跟谢厅长、朱厂长他们开玩笑也是这样的。我们这一路也不累,要不就先开会吧。”
  “还是孙师傅说了句公道话。”刘向海点点头道,“好吧,既然大家都说不累,那咱们就先到会议室谈谈这次的事情吧,常清波他们几个,已经在那等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