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460

  “啊?”马杰的眼睛瞪得老大,刚才还在假惺惺地问大家要不要休息一下,现在居然说人都已经在会议室等着了,看来还是林总说得对,这个刘所长,实在是太黑了。
  众人进了会议室,看到常清波等人果真已经在里面等着了,来的人还不少,坐了会议室的半边。在会议室的前面墙上,挂了一张大图,这是一台机械的三视图,看起来模样挺古怪的。
  “这个……是一个泵吧。”孙长远指着那图,对刘向海问道。汉华机械厂的主打产品里,就有离心泵、压缩泵等一系列的泵,孙长远长年累月和这些玩艺打交道,一看图纸,大概就能猜出个所以然来了。
  刘向海点了点头,示意众人坐下,然后收起笑容,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说道:“同志们,各位师傅们,请大家来之前,我已经向林振华同志了解过了,知道你们都是政治上非常可靠的同志。从现在开始,大家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涉及到我国国防军工方面的机密材料,希望大家日后能够严守秘密,不得将自己接触到的材料泄露出去。”
  林振华道:“刘所长,你放心吧,这几位师傅,还有小马,小许,在政治上都没有问题。出发之前,我们已经进行过保密教育,大家也都签了保密合同,所以你尽可放心。”
  刘向海道:“这样就好。其实我对大家还是非常信任的,不过,保密这个问题,多强调几次也是有必要的。现在会议开始,先请常清波主任介绍一下我们正在研制的新型推进器系统。”
  常清波站起身来,先向众人敬了个军礼,然后说道:“那好,我就先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研制的推进器系统,采用的是喷水推进技术。大家看到这张图,就是喷水推进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轴流式喷水推进泵。这次请各位师傅们过来,就是想请大家和我们共同攻关,解决这个喷水泵的制造工艺问题。”
第305章
合作
  “老刘,我怎么觉得你们这个设计是剽窃了我们的创意啊。”林振华坐在下面小声地对刘向海说道。
  刘向海满脑子黑线:“小林,你胡说八道也靠点谱行不行,我们搞推进器,你就是个卖电扇的,咱们哪挨得上啊。”
  林振华道:“老刘,我可不光卖电扇,我还卖洗衣机呢。我们那个喷瀑式洗衣机,用的就是喷水原理,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你们这个喷水泵和我们洗衣机里那个泵是一码事。”
  刘向海哑然失笑:“你要这样说,还真是那么回事。不瞒你说,我们开始搞喷水推进,还就是在给你们搞完喷瀑式洗衣机之后,老常向所里提出这个方案,一定程度上应当是受到了你们的启发。”
  “专利费拿来。”林振华笑着伸出一只手道。
  刘向海轻轻地拍了林振华的手一下,说道:“你拉倒吧。喷水推进这种方式,早在17世纪就由英国人图古德和海斯发明出来了,不过,最早的喷水推进舷外机,还是1946年由美国人搞出来的。1962年,苏联首先使用了三级轴流泵和二级轴流泵,我在苏联学习的时候,也接触过这些东西的。”
  “居然有这么久的历史了?”林振华郁闷了。刚听到常清波说喷水推进的时候,他还有些兴奋,以为是自己给了常清波以启发,导致了一个新技术的出现。现在听起来,好像没自己什么事似的。
  “应该说,你小林还是有功劳的。”刘向海安慰道,“如果不是你给了50万,引诱老常去研究喷水系统,他们也不会这么快就转到这个方向上来。你别小看现在这张图上的这个轴流喷水推进泵,如果弄好了,咱们国家的高速舰艇就全靠它了。”
  他俩在这窃窃私语,那边常清波已经在介绍喷水泵的技术问题了。喷水泵的原理并不算太复杂,推进器所这些牛人都是搞这个方向的,理论设计都已经完成了。但是,在加工工艺方面,问题就比较大了,所以刘向海才会千里迢迢地把林振华一行召到上海来。
  “这种泵类设备的制造,我们没有经验。刘所长说,你们汉华重工有生产泵类设备的经验,所以,就请各位师傅过来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导了。”常清波客气地说道。
  汉华重工的几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周厚成先发言了:“你们这个泵的腔体形状太复杂了,内部的精加工难度很大,让我来做,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彭钢道:“有些加工工作,肯定要用数控机床来做,不过,也必须配备专用的工装,要设计好几套组合夹具。如果只是做一两件的话,成本太高。”
  “安装的时候也需要有专用工具,这个轴的安装,我觉得需要用液压套合法,得有专用的高压油泵和扩压器,靠普通工具安装恐怕很难装到位。”孙长远从一个钳工的角度也提出了意见。
  “材料方面,你们有什么考虑?腔体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要求应当是很高的吧?”
  “如果单独设计一套控制软件来做,加工效率应当会提高很多,不过,你们目前能达到批量生产的要求吗?”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最开始大家还有些谨慎,怕说得不合适,后来越说越进入状态,也就把那丝怯意给扔到九天云外去了。这些工人和技术员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在自己的领域里颇有一些建树,说出来的东西让推进器所的技术人员们也觉得耳目一新。慢慢地,常清波等人也加入了讨论,会议室里一时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刘所长,师傅们说得太好了,解决了我们很多困惑。”常清波从人群中挤出来,走到刘向海和林振华面前,眉飞色舞地说道。
  “怎么样,有把握做出一套样机来吗?”刘向海问道。
  常清波道:“如果这几位师傅能够给我们一些指导,我觉得完全能够把样机生产出来。”
  “需要多长时间?”刘向海问道。
  “我估计……需要一两个月吧,当然,我们可以加加班,就是不知道让师傅们加班合适不合适。”常清波说道。
  “一两个月?还要加班?”刘向海皱着眉头说道。
  常清波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整个泵体的结构很复杂,里面包括车、铣、镗、磨、钳等多种加工方式。那位彭师傅倒是说了,如果能做一些专用工装,有些操作就可以大大简化,进度可以加快不少。”
  所谓工装,是一个泛指,意思是在制造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工艺装备,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专用工装是指针对某种特殊的产品而专门设计的装备,这种装备能够使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工作变得更简单。
  比如说,要加工的工件上有一个10毫米的圆孔,工人每次加工完成之后,如果用卡尺去进行测量,就需要在不同的位置上测量许多次,非常麻烦。如果能够做一个直径正好是10毫米的圆柱型塞规,那么在测量的时候只要把塞规塞到孔里看看吻合程度就可以了,这就能够极大地减少测量的工作量。这种定制的塞规,就属于专用工装。
  在单件生产的条件下,使用专用工装是不经济的。但如果生产批量大,用专用工装就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使生产质量更为稳定。
  常清波的纠结,就在于是否要为这个喷水泵制作专用的工装。
  “那就做啊。”林振华在一旁插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们不会是只想做一台这样的泵吧?”
  “当然不是。”刘向海说道,“我们这个推进泵如果试制成功,未来可以装在导弹快艇、巡逻艇、侦察艇等各种舰艇上,用途非常广泛,完全有可能达到量产的要求的。”
  “如果是这样,那么搞一套专用工装也值得啊。”林振华说道。
  刘向海苦笑道:“小林,你现在是大老板,财大气粗,说话不腰疼。我们哪有这么多钱来搞专用工装?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请你们来帮忙吗,因为我们这点活,去找大厂子,人家根本都不愿意接呢。”
  “不会吧?”林振华道,“上次帮你们卖护卫舰,你们不是很赚了一笔吗?听说你们后来又做了几笔生意,利润应当都不错吧?怎么,钱都让你们给挥霍掉了?”
  刘向海道:“狼多肉少啊,我们海军要做的事情多得很,靠卖军舰挣的这点钱,也就是能够维持一下各个研究机构的日常运转。喷水推进泵这个东西,如果要量产,需要一套全新的制造体系,我们哪置办得起啊。”
  林振华点了点头,刚才大家的讨论,他和刘向海坐在一旁,也都听了个真切,知道要搞这样一套喷水推进系统,要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庞大的。首先,需要有全套的加工设备,各种立式、卧式的车床、铣床、镗床、磨床,有的做粗加工,有的做精加工,加起来林林总总得有三四十台。其次,就是专用工装的制作或采购,这里面有些东西的价格也是不菲的。最后,其实整个设备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等问题还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花的钱并不比添置设备更少。
  如果推进器所只打算制造一套这样的喷水推进泵,一切都可以从简,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在50年代的时候,中国仿制奔驰汽车的发动机,首先是精密铸造这一关就过不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照着样子铸出几十个缸体,然后挑一个尺寸最接近的,用锉刀一点一点地挫,直到与原型完全吻合为止。据说这样做出来的发动机,性能和原装货也差不多少。
  依靠这种方法,中国人在早些年曾经做出过许多很神奇的产品,在后世的互联网上被膜拜为掌握了多少多少核心技术。其实,这根本不是大工业的方法,更像是手工作坊的做法。手工艺人可以在一根头发丝上刻出一本红楼梦的内容,但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意味着中国掌握了精密制造技术,因为这压根就不是一码事。
  “老刘,照你这么说,你把我们叫过来,就是想让我们给你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搞出一套喷水泵来,你拿着去向中央报个喜,然后就扔到垃圾堆里去生锈了?”林振华半开玩笑地说道。所谓蚂蚁啃骨头,就是前面说的那种手工方法,大不了用锉刀去锉,总能把东西做出来的。
  “也不至于吧。”刘向海当然明白林振华的所指,他心里承认林振华的话是对的,但嘴上却不能这样说:“什么叫去向中央报喜?我们只是想验证一下喷水推进的可行性,有了这一套喷水泵,我们就能够取得很多第一手的数据,积累下许多经验。至于说批量制造,目前的确有困难,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希望国家拿出钱来搞这样一个生产体系,都是不现实的。”
  “老刘,如果我出钱来做呢,你看如何?”林振华说道。
  “你出钱?”刘向海一愣,他没听明白林振华的意图。
  “当然不是我个人出钱。”林振华道,“是我们汉华重工出钱。我刚才粗算了一下,要添置全套的加工设备,制作工装,加上最基本的材料和热处理实验,大概需要1000万左右,这当然只是初期的投入。这笔钱,我们应当能够拿得出来。”
  “我估算的结果,和你差不多少。”刘向海道,“这笔钱对于我们推进器所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了,当然,对你们汉华重工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不过,你们凭什么出这个钱呢?你不会是说你热心于国防事业,愿意为国分忧吧?”
  林振华立着眼睛道:“老刘,我怎么就不能为国分忧了?难道我不像一个有志青年吗?”
  刘向海笑道:“你像,不过我不信。100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说你愿意出个几十万,我还有点相信,一下子拿出1000万来,没有任何回报,这实在不像是做企业的样子。别说你会不会这样做,你即使真这样做了,我也不敢要啊。”
  林振华道:“不会啊,我愿意出这笔钱,是因为我看到了回报。老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们出技术,我们汉华重工出钱,包括出工人,咱们搞一个合营企业,共同来生产喷水推进器,你看如何?”
  “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刘向海道,“企业是要讲盈利的,海军未来几年内不可能有足够多的订货,这家企业即使能够办起来,肯定也是亏损企业。”
  林振华道:“你为什么只盯着海军的订货呢?我刚才已经听明白了,你们这套喷水推进系统,完全可以用在民用船只上,包括海上钻井平台用的交通艇、内河巡逻艇、高速客船等等。过几年等咱们中国有钱了,还可以搞游艇,这得是多大的市场啊。”
  刘向海连连摆手:“小林,你这就异想天开了,我们是军工企业,怎么能去搞民品?我们的技术都是保密的。”
  “你拉倒吧。”林振华不屑地说道,“老刘,咱们就别自欺欺人了。你自己也说了,喷水推进技术,美国人在1946年就开始搞了,苏联人在1962年也有成品了,你这点技术打算向谁保密?”
  “这个……”刘向海一脸的郁闷,林振华这话说得有点直白,但的确是对的。中国的很多军工技术,自己天天藏着掖着,生怕被别人知道。其实人家的技术远比我们要先进得多,这种保密的价值真没有太大。
  “老刘,其实这件事是很好办的。我们合作建一个厂,你们的人来负责技术保密工作。涉及到尖端技术的部分,咱们只给军方用。不太保密的东西,就用于民品。这样,用民品的利润来补贴军品,军品才能够发展得更好。你觉得如何?”林振华循循善诱地说道。
  “你这个小林,总是给我出难题。”刘向海指着林振华的鼻子说道,不过,从他脸上的表情来看,分明是被林振华说得有些心动了。
第306章
预先的布局
  林振华的建议,绝对算是趁火打劫了。喷水推进技术的价值,远远不是1000万投资能比的。如果两家果真能够达成合作,最起码的分成比例也是50对50,这相当于汉华重工拿1000万换到了刘向海手上的这项军工高科技技术,这项技术如果转向民用,其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对于刘向海来说,林振华的建议也有其诱人之处。军工科技在传统上都是不计成本也不计效益的,对于这项技术未来能够产生多少收益,刘向海没有什么直观的感觉。他能够想到的,就是在引入汉华重工的资金之后,这项技术将可以得到实践,并且能够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支撑未来的科研,这对于推进器所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了。
  在这个新旧体制转轨的时期,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许多部门手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不知道如何开发。而另外一些部门,却在眼巴巴地寻找资源。双方如果能够达成合作,则可以产生出对双方都大为有利的效益。林振华作为一个穿越者,有一个长处就是敢于突破思想上的禁锢,屡屡能够做到抢先一步。
  在随后的几天里,马杰、孙长远等人随着常清波一起天天在车间里泡着,帮助推进器所的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制造上的难题。林振华闲来无事,索性趴在刘向海的办公室里,草拟了一份双方的合作计划,递交给刘向海,请他上报舰船院的领导以及海军装备部的张智方部长。
  当然,要进行这种军队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合作,要走的程序是非常多的,林振华也不指望马上就能够实现,只是先放一条长线在这里。他知道,有过第一次合作之后,未来再进行类似的合作,就会变得简单了。刘向海他们的科研实力是非常强的,如果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机制,未来可谓是“钱”途无量啊。
  “对了,老刘,上次苏联人的事情,有下文没有?”这天坐在办公室里闲聊的时候,林振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刘向海点点头道:“我们已经联系过了,对方来了几个人,要求和我们进行螺旋桨加工方面的技术交流。”
  “怎么样,你们答应了吗?”
  “答应了。”刘向海道,“目前中苏关系已经缓和,军委的意见是,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双方的交流,当然,是以对我方有利有原则的。苏联方面主动要求和我们联系,主要是从侧面了解到我们已经解决了复杂曲面加工的技术难题,想详细打听一下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你告诉他们了?”林振华呵呵笑着问道。
  刘向海道:“告诉他们了。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苏联学者的数学水平是非常高的,我只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他们自己就能够解决这其中的计算问题了。不过,也亏了你提醒过我,帮他们捅破这层窗户纸,我们开的价钱可不低……我们从他们那里弄到了两项非常关键的技术作为交换的。”
  最后一句话,刘向海是压低了声音说的,他倒不是怕被外人听见,而是想以此来表明这个消息的重要性以及机密程度。
  林振华也无心去打听刘向海他们换到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反正这些人也都是聪明绝顶的人,赔本的生意肯定是不会做的。当然,过去也许他们的确做过一些赔本的生意,那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意识。有了林振华这样一个怪胎来给他们提醒,他们也就知道该如何做生意了。
  “其实,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复杂曲面加工的难题,是一项马上就会过时的技术,值不了多少钱的。”刘向海笑着说道,“目前五轴联动的技术壁垒正在松动,我相信无论是苏联也好,我们也好,很快就可以从国际市场上得到这项技术了。到那时候,就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一刀一刀地去加工了,我们开发出来的技术,也就过时了。用一个即将过时的技术,换到两项非常有潜力的技术,非常划得来的。对了,你小林是牵线搭桥的人,我们还得感谢你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