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460

  她说的大嫂,是指岑右军的妻子田效兰,上次安雁生孩子的时候,也是田效兰一直在照顾的。有田效兰来家里帮忙,林振华的确能够放心得多。
  “那好,孩子生下来之后,第一时间通知我。”林振华笑着说道。
  “要不……你先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杨欣请求道。
  “名字?”林振华还真有些为难了,他现在还没有适应当爹的身份,更无法想象该如何给孩子起名字,“你看,这孩子要出生的时候,他老爸就去非洲了,要不,就叫林非吧?非洲的非。如果是个女孩,就加一个草头,叫林菲,你看怎么样?”
  “这个名字好,听着挺洋气的。”杨春山替女儿做主了,“我觉得就这个名字吧。”
第381章
全副武装
  由于发生了人质劫持事件,朱铁军、林振华一行的出国手续办得异常快捷。短短三天时间,整个处理人质事件的工作组已经坐上飞机,经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机,飞往与苏丹毗邻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他们将从那里再乘车前往南部苏丹的锡雅部落。
  当年的传媒不像今天这样发达,而且诸如海外工人被劫持这种坏消息,一般是不会报道出来的。所以,人质事件已经发生了好几天,国内公众对此并不知情。这样一来,当然也就使得汉华重工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了。
  但公众不知情并不意味着官员也不知情,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要逐级上报的。从林振华接到来自非洲的电话之后算起,两个小时之内,中央领导已经得知了此事,并责成相关部门成立应急小组,商量对策,化解危机。
  一时间,外交部、安全部、军方、外贸部、国家计委、体改委、机械委等部门都忙得鸡飞狗跳。有人开始追究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声称批准此项目的部门需要对此负责。还有些人则把矛头直指汉华重工,说他们放着好端端的国内现代化建设不去搞,非要跑到非洲去出什么风头,现在出事情了,相关领导必须受到纪律处分。
  外贸部的高祖兴听到这些指责的时候,当即就拍了桌子,说这个项目是自己一手促成的,谁要追究责任,就找自己好了。高祖兴已是奔六的岁数,仕途上没什么指望了,属于敢说敢干的那种人。他在中央各部委里颇有一些威望,口碑也非常好,别人想整他也不容易。有了高祖兴这一发飚,很多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接着,国家计委的何海峰也出来说话,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央领导一贯支持的事情,出现各种事情也都是预料之中的,并不足为奇。他还列出了证据,说明我国过去的对外经济合作或者其他外交活动中,也都出过人员伤亡的情况。这一次只是一个意外事件,而且目前人质还是安全的,追究责任未免太早。
  再往后,军方和安全部也发话了,认为类似汉华重工这样的企业在海外开拓市场,对于构建中国的安全格局是有利的,未来还应当继续鼓励。
  有这么多人出来说话,那些指责的声音就逐渐弱下去了。最后,各家单位坐在一起,讨论出了一个对策,那就是接受汉华重工提出来的方案,由汉华重工派人前往非洲去与劫持者谈判,听听对方开出的条件再说。
  除了汉华重工之外,外交部方面当然也要派人参加。在国内的人员尚未出发之前,中国驻苏丹使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前往锡雅部落去了解情况去了。据他们从非洲传回来的消息称,劫持者坚持要和锡雅炼油厂项目的建设方进行谈判,其他人一时还插不上手。
  “林经理,对于这次解决人质危机,你们是怎么考虑的?”在飞机上,外交部派出的官员姜雅菁这样问林振华道。
  姜雅菁和林振华也算是个熟人了,林振华最早一次组团去泰国卖军舰的时候,姜雅菁就在代表团里,从那时候算起,他们已经有六七年的交情了。
  听到姜雅菁的问话,林振华说道:“我们的考虑是,人是最重要的,无论劫持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们都会在保证被劫持工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予以考虑。”
  “你是说,无论什么条件你们都会答应吗?”姜雅菁问道。
  林振华道:“基本上是这个意思吧。当然,我们是要和劫持者进行谈判的,如果谈判未果,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是答应对方的条件了,救人是最重要的。”
  “如果对方提出要赎金呢?”
  “那我们当然也得照给。”
  “如果赎金的金额很高呢?我听说,国外一个绑架案,赎金有时候高达几十万美元的。”姜雅菁担忧地说道。
  “几十万?如果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肯定要给的。”林振华毫不迟疑地说道。
  姜雅菁吃惊地说道:“可是,这是国家的财产啊!这么大的额度,你们也能付得起?”
  林振华道:“姜助理,你没搞错吧?那边可是我们工人的生命啊,这些钱,和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姜雅菁沉默了,在她的印象中,似乎从来都是鼓励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她年轻时候学习过的那些英雄人物,有的是为了救集体的一群羊,有的是为了保护车间里的几台机床,还有的是为了捞一根被冲到洪水里去的木材,所有这些人,都付出了生命。现在到了林振华这里,一切都反过来了,用国家的钱去赎回几名工人的生命,这到底是对是错呢?
  “我们的驻苏丹大使,正在和苏丹政府交涉,要求苏丹政府出面解决这件事。”姜雅菁向林振华通报道。
  “别指望苏丹政府了。”坐在林振华身边的老刀说道。他也是主动请缨加入工作组的,林振华当然是求之不得,不管怎么说,老刀也是秘密战线上的人,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远比他要丰富。
  “为什么呀?”姜雅菁问道。
  老刀道:“苏丹政府对于南部早已失去控制力了,沃赫尼部落一直都是游离在苏丹政府管辖之外的,苏丹政府说什么话,对沃赫尼部落没有作用。此外,苏丹政府对于我们帮锡雅部落建设炼油厂一事,一直都是有怨言的,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会选择看笑话,而不是出手帮忙。”
  “老刀所言极是。”林振华点点头道,“姜助理,这件事情可能还是通过我们民间的渠道来解决比较合适。南部苏丹是无政府状态,政府在那里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姜雅菁知道他们俩说的情况是真实的,其实这也是外交部已经掌握的情况,但外交部还是必须要走一走这样的过场的,否则就显得失职了。
  “好吧,那我就配合你们工作吧,具体需要我做什么,你们就直接说好了。”姜雅菁最后这样表态道。
  飞机降落在亚的斯亚贝巴机场,从工地派来的三辆大巴车早已在那等候着了。工作组的一行人来不及休息,直接上了大巴车,奔向位于800公里之外的锡雅部落炼油厂工地。
  “是林经理吧,我叫宋启源,也是缅甸延安邦的。这次一出事,我就从缅甸赶过来了,只比你们早到了一天。”在大巴车上,负责接应工作组的一位壮汉对林振华说道。
  “哦,原来是宋主席。”林振华连忙起身与宋启源握手。他和宋启源没有见过面,但听兰武峰说起过此人,知道他稳重宽厚,机敏勇敢,原来是缅北知青连的副连长,后来担任了延安邦的副主席。这几年延安邦在缅甸获得了正式的身份,开始经商,宋启源是延安邦下属海运公司的总经理,手上管着好几条远洋货轮。
  宋启源连忙说道:“林经理,别客气,你叫我老宋就好了。我和林经理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林经理对我们的帮助,我可是一直都铭记在心的。”
  林振华知道他说的是当年自己借出5万美元给兰武峰的那件事,知青连正是靠着这5万美元,从军火贩子手里购买到了大量装备,从而在与缅甸政府军的作战中反败为胜。无论是齐月也好,肖仁武也好,见到林振华都曾提起过这件事情的。整个知青连无不把林振华视为自己的救命恩人。
  “什么帮助,那不过是我对你们各位前辈的一些敬意而已。”林振华说道,“好吧,我也不和你客气了,我就斗胆称你一声老宋吧。不过,你也别叫我林经理了,叫我小林即可。”
  “哈哈,早听峰子说过,你是个仗义的人。好吧,我痴长几岁,就称你一声小林吧。”宋启源哈哈笑着,拍了拍林振华的肩膀。知青连里除了齐月和兰武峰是后来跑去缅甸的,其余的人都是在60年代末过去的,这些人目前都是40出头,在林振华面前都属于大哥一辈的。
  “老宋,现在工地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林振华问道。
  宋启源道:“我不太清楚,我昨天才到亚的斯亚贝巴,峰子让我留在这里等候你们。不过,我们已经考虑好了,先谈判,如果对方给脸不要脸,我们就直接跟他们干。你看看,我从缅甸带了30位同志过来,都是我们知青连的战士。”
  说着,他指了指车上的一群汉子。这些人刚上车的时候林振华就已经注意到了,他们全都穿着美式军装,只是没有戴钢盔,每人手里有一把AK47,身上的战术背囊装得鼓鼓的,应当是弹药和其他装备了。
  “老宋,这些武器都是从哪来的?”林振华问道。
  “就在当地的军火黑市上买的。”宋启源说道,“我们在缅甸倒是有装备,但没法带上飞机。峰子安排人已经在这边采购了一批,我们一来就全装备上了。”
  “好啊,有没有多余的,我的人也需要装备起来。”林振华说道。
  宋启源道:“当然有,峰子已经交代过了,给你们预备了50套装备,我马上就让人分发给同志们。”
第382章
示之以力
  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南部苏丹的锡雅部落,直线距离有800多公里,公路距离是1000多公里。三辆大巴车在路上足足开了一天多才接近目的地。车上年轻一点的人倒都还没事,但像朱铁军这样的老人就有些撑不住了,脸色熬得煞白,让林振华担心了一路。
  在离锡雅部落还有百来公里的地方,车队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兰武峰一行,他们有六七十人,也都是全副武装,分乘几辆大卡车,车头上架着机枪,有点像抗战片里鬼子兵的阵势。
  林振华让车停下,叫车上的人都下车来活动活动,自己则走到兰武峰面前,和他握了握手,互相问候了一声。
  “峰子,你们辛苦了。”林振华说道。
  兰武峰懊恼了叹了口气,说道:“唉,林哥,我给你丢人了。说好保卫工作由我们做的,结果我还把咱们的工人给折进去了。”
  林振华安慰道:“峰子,这事也不怨你。现在别再说这些了,咱们赶紧考虑如何解救人质才好。对了,那个沃赫尼部落是在什么地方,离这里远不远?”
  兰武峰拿出一个望远镜,递给林振华,然后指引他向远处看去。只见在大约两公里开外的一片绿树丛中,隐隐露出一些低矮的建筑物,像是一个村子。村子四角上各有一个挑高的望楼,望楼上隐隐约约还能看见哨兵。
  兰武峰说道:“林哥,你看,那一片就是沃赫尼部落的住地。他们有十几个村子,大约有2万人左右,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部落了。我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就是他们的领地,咱们的车队就是在这里被他们劫持的。我怕你们也遇到麻烦,所以就带着人过来接应你们了。”
  “咱们现在呆在这没危险吧?”林振华问道,他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属下们,发现他们一个个都在欣赏着非洲的异域风情,丝毫没有一点危险将至的感觉。不过,兰武峰带来的那六七十人倒是严阵以待,摆出了防御阵势。
  兰武峰道:“林哥,你不用担心,有我这些人在这里,老黑他们不敢过来挑衅。我敢说句大话,如果不是因为咱们有人扣在他们手上,凭我这一队人,就能挑了他们的营地,杀他们一个血流成河。”
  “小兰,你这种思想不对。”朱铁军慢慢地走了过来,正好听到兰武峰的最后一句话,于是便出言批评道。
  “朱厂长,你怎么不在车上休息?”林振华连忙走上前,对老爷子说道。
  朱铁军摆摆手道:“没事,我下来走走也好。唉,老了,真是不行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部队拉练,我们行军都要走1000公里,一点事都没有。”
  兰武峰也走前,对朱铁军说道:“朱厂长,真不好意思,我们没把事情办好,弄得你老人家到非洲来受累。”
  这两年林振华频繁使用缅甸的关系来辅助国内的工作,所以兰武峰往汉华重工也跑过好几回,和朱铁军等人都是见过面的。兰武峰是个善恶是非观念很强的人,他听林振华说起过朱铁军的为人,对他便一直都很尊重。
  朱铁军道:“小兰,你刚才说杀得人家血流成河,这个思想不对。非洲人民也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我们的敌人。对于非洲的问题,我们的原则应当是,施之以礼,示之以力,使之以利。这个原则你明白吗?”
  兰武峰被朱铁军说出的一堆SHI和LI给弄晕了,他摇摇头道:“朱厂长,我没听明白。”
  林振华笑道:“这是朱厂长总结出来的十二字原则。施之以礼,是说我们对非洲人民要尊重;示之以力,是说在尊重的同时,也要向他们展示我们的实力,让他们知道我们并非软弱可欺;最后一个使之以利,是说我们应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
  兰武峰还是一头雾水,他的眼界是没法与朱铁军这种老“运动员”相比的,朱铁军的政治智慧,来自于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兰武峰年龄还小,文化程度又低,哪懂得这些事情。
  “朱厂长,林哥,我听不太懂你们的意思。不过,既然你们来了,这里的一切就由你们来指挥了,你们说说看吧,我们该怎么做?”兰武峰表态道。
  “我觉得,我们先示之以力吧。”林振华道,“我和朱厂长、姜助理他们先到锡雅部落去,和他们的人见一下。峰子,你就辛苦一下,带领你的人马,以及我带来的这些同志,在这里扎营,宣示武力。”
  “你带来的人行吗?”兰武峰有些怀疑地问道。
  林振华呵呵一笑,回头喊了一声:“老韩,告诉同志们,就地扎营。”
  小队长韩智勇答应了一声,然后回头喊了几句口令,刚才还是三五成群在聊天看风景的退伍兵们一下子忙碌起来。他们从车上卸下自己的行李,三下五除二就在路边扎好了几顶野战帐篷,随后便开始挖掘战壕,修筑掩体。
  宋启源和兰武峰都是知青连出身,论打仗的年头,比这些退伍兵要长得多。但打眼一看,全都服气了,人家正规军就是正规军,做事的章法是他们这种游击队无法比拟的。要论军事素质,退伍兵们也能秒杀知青连了,也许是为了显摆,他们在往地上打木头桩子时,根本就不用大锤,而是直接抡起拳头往下夯,抨抨抨几拳下去,木头桩子就砸下去半米来深了。
  “林哥,这是你们公司的工人啊?”兰武峰惊讶地问道。
  林振华笑道:“没错,就是我们的工人,不过,他们过去和我都是一个连队的,我的军事水平,在连队里排名倒数第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4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